定金不退并且對方态度不好?“尾款人”,一個關于“雙十一”的時髦用語,專指支付定金參加預售活動,之後還需支付尾款的消費者今年“雙十一”,“定金預售”成為僅次于“直播活動”的熱門話題,并衍生出“定金人”“尾款人”等網絡新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定金不退并且對方态度不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尾款人”,一個關于“雙十一”的時髦用語,專指支付定金參加預售活動,之後還需支付尾款的消費者。今年“雙十一”,“定金預售”成為僅次于“直播活動”的熱門話題,并衍生出“定金人”“尾款人”等網絡新梗。
其實定金預售模式并不新鮮,對消費者和商家來說,預售本是雙赢的。消費者通過預售活動能提前鎖定自己想買的商品,還能享受“定金膨脹”“付定金立減”等優惠。對于商家而言,預售活動可以幫他們開展計劃性生産和倉儲,降低企業成本等。
然而為什麼關于預售中的定金、尾款總是争議不斷呢?比如“付尾款後才能退款是否合理”“定金不能退”等等。有的“尾款人”因為沒有支付尾款白白損失定金,跟賣家協商後,定金依然無法退回,從而認為自己的權益受損。定金到底能不能退還?應不應該被退還?不退還定金,是商家不誠信的表現嗎?
按照法律規定,定金是由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訂立時或訂立後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額的一定比例(不超過20%),預先支付給對方當事人的金錢或其替代物。消費者支付定金後,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内支付尾款,定金是不予退還的。但同時法律也規定,除一些特殊商品外,消費者在電商平台購買物品,7天内可以無理由退貨,商家需要退回全部價款,包括定金。也就是說,在付完尾款後,就可以申請退款包括之前支付的這筆定金了。
面對可能存在的争議,網購平台今年均設置了“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預售協議”,不勾選則無法進入支付定金環節。而對于消費者,則需要仔細區分定金與訂金的區别。與定金具有擔保合同履行的性質不同,訂金是一個習慣性用語,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僅具有預付款性質,不具有擔保合同簽訂和合同履行的功能。如果消費者一方不想購買商品時,作為預付款的訂金應當是要做退還處理的。
有的消費者在購物時,往往容易忽略兩者之間的區别,以為“定金”就是“訂金”,在沒有支付尾款導緻定金無法退還的時候,甚至還會與商家産生糾紛。因此,一字之差,内涵卻大有不同,自己分清楚,消費的時候才能保持理智,不會誤以為定金可以随時退還而盲目出手。
作者:王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中國稅務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