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芳草滿地,綠柳依依,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也是一個屬于離别的季節。
春暖花開日,正是遠行别離時。江淹《别賦》裡說,古來最令人銷魂的,莫過于離别,這離别,有時在春天綠苔剛剛生出的時候,有時是秋風剛剛吹起的時候,都令人愁緒頗多。離别在春日,那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五代時有一位詞人,名叫牛希濟,為詞人牛峤之侄。牛希濟擅長寫相思别離,詞風清新自然,在當時很有聲名,隻是現在有些冷門。他留下的詞作不多,僅十餘首,其中有一首非常有名,堪稱離别詞中的名篇,尤其最後兩句最是為人稱道,傳為千古名句。
或許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讀過他的這首代表詞作;即使沒讀過全詞,最後兩句也應該有所耳聞。詞紅人不紅,他也算是一個。
《生查子》
五代·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别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詞上片寫離别時的景色:遠處春山上的煙霧正要漸漸收攏,天空漸漸放明,寥寥晨星越發黯淡下來。開篇十字寫遠景,寫青山之煙,蒼穹之星,是寫天将黎明,離别的時刻越來越近了。此時,離别之人的臉與天邊的月相映,愁容越見分明,淚水便在這離别的清晨悄無聲息地滑落。月是殘月,淚是别淚,此情此景,格外令人感傷。
春日送别,詞人沒有選在陽光普照的日間,而是将明未明的破曉時分,兩人度過了一個難眠的夜晚,随着天亮臨行時刻的到來,越發依依不舍。
在上片寫到别淚之後,下片開始寫别情,卻沒有繼續沉浸在這份哀傷之中,提筆寫道:兩人能說的話已經說了很多,但心中的情意卻是無法窮盡、無法完全道出的。語有盡,意無窮,即使這樣,到得已别時候又忍不住重回頭再囑咐一番。
詞人選取了已送别人遠行而又回首叮囑的兩句話,語頗簡潔,但當中卻有着豐富的轉折和聯想,讀來令人稱絕。
春草綿延不絕,春風吹而又生,讓人由此聯想到離愁别緒,這在詩詞中并不難見。白居易有“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王維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李煜有著名的“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而春草之色拟綠羅裙之色也不鮮見,在牛希濟以前,有人寫過“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杜甫《琴台》一詩寫司馬相如和文君的也有“名花留寶靥,蔓草見羅裙”,以說見物思人。
牛希濟這兩句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不落窠臼,将少女心中的千言萬語彙成一句叮囑:你可要記得我的綠羅裙啊,遠行以後看到青青芳草都要想到我,從而也對它們心生憐惜。多麼俏皮而又深情的一位少女啊。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短短10字,流轉而出的是難以道出的一番曲折心意。不用臨别贈物,不必再多言語,你就看那天涯芳草,郁郁蔥蔥,便要想起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