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可以說是古代所有文體中傳播最廣的,創作詩歌的群體也極為廣泛。古代但凡通寫筆墨的百姓都能吟出一兩句詩來,更别說才學頗佳、精通聲律者了。而在古代詩歌創作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邊是僧人。
古代詩名頗著的僧人着實不少,唐代的王梵志、寒山、皎然、無可、齊己,宋代的參寥、志南,明代的蒼雪、近代的李叔同、蘇曼殊等等都是曆史上有名的詩僧。甚至中唐詩人賈島都曾作過僧人!
僧人作詩在古代詩歌史上頗為特殊,隻因僧人畢竟主修的是佛法禅學,故而所作之詩大多含世間哲理,感情表達上多顯枯寂,境界風格頗為寒儉!後世詩壇評價此類僧人詩曰:“酸餡氣”!也就是沒有士大夫的審美境界,卻偏效仿士大夫的超然自得!
縱觀曆代僧詩,确實如此,雖然僧人詩自成一格,但其寒儉之風也頗受士大夫文人诟病。當然僧人詩中也并非沒有例外之作,譬如南宋一位僧人志南和尚留下了這麼一首詩,沒有起題目,後人稱之為“絕句”,清新自然、意蘊豐富,更留下了一個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然而就是這一首詩,才使後人知其名。
絕句
南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是首狀景抒情詩,描寫的是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在古木的樹蔭下拴着一隻小船,我拄着藜幹制的拐杖過了橋東。春天的天氣時雨時晴,杏花開時的蒙蒙細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濕未濕,柔和的楊柳春風吹在臉上一點兒也不覺得寒冷。整個場景春色缤紛宜人,惬意悠然,這是何等優美的意境,仿佛整個春天就是禅意一般!這首詩,是曆史上有名的“禅詩”,體現了禅者的心境。
志南的這首《絕句》受到不少人的熱捧,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蘇轼也在《贈詩僧道通詩》中稱贊他:“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即便是到了現在,“吹面不寒楊柳風”一句還常常被人引用,可見其詩歌的生命力有多強大?
雖然志南的生活狀态已不可考,史上沒有留下他更的作品與傳說,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一生創作的詩文并不止《絕句》這一首,其他的作品是被時間的逝水給淹沒了。正所謂:平庸并不代表碌碌無為,一個“亮點”即可載入史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