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11個月大的嬰兒可可,因發熱了一天,到附近醫院看診。體檢時發現可可的咽部充血,軟腭上有1-2個小疱疹,懸雍垂根部兩側有小潰瘍,其他未見異常。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及分類均在正常範圍,C反應蛋白也無升高。考慮診斷是“疱疹性咽峽炎”,給開了一些清熱解毒的小中成藥及退熱藥。可可回家後仍然持續發熱了3天,到第4天終于熱退了,卻出現了一身的皮疹,是那種以軀幹部為主的紅色斑丘疹,再次到醫院就診,最後診斷為“幼兒急疹”。後來可可的皮疹在2天内就全消退了,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分析:
幼兒急疹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發熱性疾病,是由一個叫“人類疱疹病毒 6型或7 型”感染引起的。它能讓我們記住它,是因為這種病毒引起的疾病:①發病率非常高,幾乎所有的寶寶都要因為感染它得病;②突出的表現特點是:“熱退疹出”,即體溫突然高熱,持續3-4天後,體溫再驟降,出一身皮疹,為紅色斑丘疹,以軀幹為主,可累及面頸部,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持續1~2天後皮疹逐漸消退,疹退後不留任何痕迹。
再熟悉不過的幼兒急疹,有時候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診斷那麼簡單,就拿幼兒急疹口腔裡的粘膜疱疹來說,如果大家重視不夠,特别是在目前夏季“疱疹性咽峽炎”高發期的季節,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與之混淆。
那麼,當這兩種疾病在早期都有發熱、都有口腔粘膜疱疹的時候,怎麼區别呢?
為此,我檢索了文獻,總結起來,鑒别點如下:
1. 幼兒急疹的口腔粘膜疱疹:
有稱之為“特征性紅斑(Nagayama’s spots)”的。這種粘膜疹一般在發熱後的1-2天内出現,為較小的斑丘疹、疱疹或小潰瘍,位于懸雍垂根部與舌腭弓交彙處附近的軟腭上(參見下圖找位置),散在、數量不多,兩側對稱。咽部輕度充血,無明顯流涎及拒食表現。有學者報道:①65%的幼兒急疹患兒可見這種粘膜疹(有粘膜疹的比例還真不少呀!);②發熱并伴有這種粘膜疹的嬰幼兒中,95.3%随後出現特征性的“熱退疹出”的表現,且患兒經過特異性抗體及病原學檢測,也證實了确實是人類疱疹病毒 6型感染。故有學者提出,這種粘膜疹可作為幼兒急疹在未出現“熱退疹出”之前的一個早期輔助診斷體征。
2. 疱疹性咽峽炎的口腔粘膜疱疹:
一般為多發性、不對稱性,且疱疹及潰瘍相對較大,分布較廣泛,可見于舌腭弓、軟腭、懸雍垂、扁桃體上及後咽部,偶發生在峽粘膜及後舌部,咽部明顯充血,多伴有流涎、哭鬧、拒食表現(痛感明顯)。
以上是兩者粘膜疹的不同點,請大家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