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權謀的秘術

權謀的秘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20:04:39

權謀的秘術?上一篇粗淺地分析了“情”在權謀之術中的影響今天咱們接着聊,從權謀角度看,自身應該如何對待“情”在權力的遊戲中,對待自身感情、情緒一般有三種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權謀的秘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權謀的秘術(權謀之術人設)1

權謀的秘術

上一篇粗淺地分析了“情”在權謀之術中的影響。今天咱們接着聊,從權謀角度看,自身應該如何對待“情”。在權力的遊戲中,對待自身感情、情緒一般有三種方式。

一是毫不遮掩自己的情緒和感情。使用這種方式的一般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自身能力不足,沒有意識到這樣放任自身情緒和感情外露的危害。這種人的權力往往來自于繼承,比如前文提到的衛國國君衛頹;另一種人是自身能力很強,雖然也能意識到這樣做的壞處,但并不在意。他們深谙權力遊戲的核心是利益,隻要他們有用,他們就相信自己能保有權力。比如吳起、伍子胥。

二是完全阻止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外露。使用這種方式的人一般都是經曆過情緒和感情外露帶來的危害,想用這種辦法來保護自己。這種人一般都謹言慎行,喜怒不形于色。這種方式雖然保護了自己,但也往往會錯失很多機會。采用這種方式的人,在領導眼中是能用,但不能重用,因為摸不準,不可信;在同事眼中,總是端着,不可親;在下屬眼中沒有人情味,不可敬。一般這種人也很難在曆史上留名,因為都是四平八穩,沒什麼值得談論的。

三是利用“情”建立人設。這種方式隐藏了自身真正的情緒和感情,同時又最大限度地利用“情”來為自己争取有利的“勢”,也就是建立有利于自己的人設。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資治通鑒》中記載的魏國宰相公叔痤臨死前舉薦商鞅的事情。

商鞅本名是衛鞅,因是衛國國君庶出的孫子因此又被稱為公孫鞅,如果他是衛國國君庶出的兒子就會被稱為公子鞅。後秦孝公将商地賜給他,作為他的封地,因此又被稱為商鞅。

商鞅一開始是魏相公叔痤的門客,任中庶子。公叔痤臨死前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商鞅有大才,可以接任自己的相位。魏惠王不以為然,公叔痤看出魏惠王沒有重用商鞅的意思,就建議魏惠王“不用之則殺之”,認為如果不重要商鞅,其必然去其他國家。商鞅的才能一定會使其他國家強盛,到時候就是魏國滅國的危機了。魏惠王懶得理他,認為是他臨死前糊塗了,一會讓重用,一會讓殺掉。魏惠王敷衍幾句就離開了。

魏惠王離開後,公叔痤又立即召見商鞅,将自己和魏惠王談話的内容告訴商鞅,并建議商鞅趕緊跑路去。并解釋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先君而後臣,先公而後私”。商鞅并沒有聽公叔痤的建議,商鞅認為魏惠王既然沒有聽從建議重用自己,自然也就不會聽從建議殺自己。

果然,魏惠王并沒有對商鞅有什麼特别舉動,既沒有重用,也沒有要殺掉他。

這件事一般人在評論的時候都會贊揚公叔痤恪守臣節,先公後私的行為。但咱們結合公叔痤坑害吳起的事情來看一下,就會發現如果認為公叔痤真是一心為公,就不會利用吳起的性格弱點用計将其逼走了。如果公叔痤不是出于公心,如何理解他一會建議重用商鞅,一會建議殺掉商鞅,最後又建議商鞅逃走呢?

其實不難理解,公叔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利益最大化。公叔痤看出商鞅是有大才的,日後必能封侯拜相。由于公叔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才沒有如同對待吳起那樣對待商鞅。并且公叔痤并沒有一開始就推薦商鞅給魏惠王,而是在臨死前推薦也說明公叔痤戀權到什麼程度。

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商鞅,如果商鞅得到重用,那麼商鞅必定感激他,他死後他的家族也必定被照顧;魏惠王不接受重用商鞅的建議,公叔痤就建議魏惠王殺掉商鞅,人為地為商鞅制造一場危機,并立即告訴商鞅,讓商鞅躲開,這也是向商鞅示好。這種示好等同于救商鞅一命,商鞅自然也會感激他。商鞅不被魏惠王重用自然在魏國就沒什麼用處,還不如逼着商鞅去别國發展。以商鞅的本事在别國必将得到重用,這樣對公叔痤的家族以後也是一個強大的外援。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公叔痤貌似對魏惠王、商鞅都有情有義的舉動,實際上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就如同為了保證自己的相位,逼走吳起一樣。但為什麼這次事情不像逼走吳起那樣一眼就看出公叔痤做的不地道呢?就是在于公叔痤立了一個好人設。公叔痤無論是對魏惠王,還是對商鞅實際上都沒有什麼真感情。但在這件事情上,卻處處都顯着對魏惠王的忠,對商鞅的誠。即使過了千年,仍有很多人被公叔痤的人設所迷惑。

在設立人設的時候有三個注意點:一是根據形勢來設立人設;二是人設形象不能太完美;三是從小處着手。具體事例咱們後面再講。下一篇咱們就通過商鞅變法看看一場完整的權力遊戲有幾個階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