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

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17 11:51:28

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免責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根塵不偶老師講四聖心源脈法解二)1

讀懂四聖心源的訣竅之一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那麼很多朋友就講,我摸了半天了,沒感受到這脈氣在哪呀?怎麼樣才能感受到脈氣呢。這個,有一些小的技巧,如何去感受脈氣,第一呢,你自身呀,首先你的感觸,指尖感覺要保持一個敏銳的一個感覺。所以摸脈的手要注意保養。我有時候,家裡有一點事情,需要去做一些體力勞動的時候,有時候偶爾也會手摩得有點粗了,指尖的感覺,皮比較厚,比較硬了,這樣感覺就差一些。這時候你去摸脈,摸的準确度就差一些。你摸脈的時候,首先要保持自己手指的靈敏度,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态,這是一條。

再一個,自己自身的這股氣也要能夠比較清透,我們去摸脈,去感受患者這股脈氣,是依靠自身的這股氣來感受,你去摸脈時候,你身上這股氣和患者身上的這股病氣在交流,打招呼呀,所以有些病人病氣比較污濁的時候,郁結比較重的時候,醫生敏感度比較高時,摸了脈後,感覺會非常不舒服。好比說,有一個人,自已很愛幹淨,不抽煙,現在讓你跟一個非常喜歡抽煙,抽了幾十年煙的人,一身煙氣,一說話都帶一股煙味的人,你跟他面對面聊天,聊上二個小時,你會感覺很難受。摸脈也一樣,當氣感很好時,有些病人病氣比較污濁,郁結比較重時候,他的這股氣也會影響到你,你也會覺得很難受。相反,有一些患者本身這股氣比較濁,久而不聞其臭,你讓他去摸脈,他可能什麼也摸不出來。所以摸脈的好壞跟自身這股氣的清透程度也是直接相關的。不過,你的本身這股氣比較幹淨,那你的敏感程度就比較高一些,病人的氣稍微有點變化異常,稍有點偏,你都能感覺出來。如果你本身的這個氣就很偏了,甚至就已經污濁了,那你就很難去感受出别人氣的好壞來。就好比一個抽煙的人,讓他到有煙的屋子,他也不覺得嗆。你說讓他到空氣很新鮮的地方,他也可能也不覺得有多新鮮,他的應變能力比較差些。所以我們要把脈摸好,作為一個醫生來講,首先自己要保證一種比較好的狀态。保證自身的這股氣比較清透,比較幹淨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那麼如何讓自身這股氣比較清透、比較幹淨呢?實際上,人生病,從氣的角度來講,就是氣郁了,或者說氣濁了,或者各種原因,導緻氣不通暢了,所以就生病了。

凡病則郁嘛,郁就是氣瘀、氣滞。實際上呢,人身這股氣,如果你沒有太多的欲念的話、沒有太多的貪着,它本身不會有太多的郁滞,一個人活得比較簡單的,沒有那麼多欲望的人,他的脈氣一般都比較清透一些,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怪病,不會有什麼重病怪病。從臨床上看,凡是生一些很重的病,或者說頑疾怪病這樣的患者,這種人往往也是從本身從心智角度講,往往是比較偏的,或把某些東西看得很重,或某一方面想不開,總之,心裡也是有個結。精神層面有問題了,就會導緻氣跟着出現郁結。

從這個角度來講,要想把這個氣呀,自體的這股氣保持比較清透、純靜的狀态,一個人至少不能太自私,不能什麼事都隻考慮自己,有很多欲望,要這要那,這樣的話,欲望越多,郁結越多,氣也就越郁濁。所以古人講,一個大醫,首先要重醫德,醫德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太貪着。看病不能先想着,是為了掙多少錢去看病。從心态角度來講,首先要,簡單地說寡欲,欲望要少些,自私心要少一些,這樣的話,自身的這股氣慢慢就會變得幹淨一些。另外,從生活習慣上來講,也是一樣的。飲食要簡單清淡,盡量素食。吃素呢,相當于吃得比較簡單。吃這個魚肉呢,吃葷呢就是吃得比較講究。實際上素食搭配好了,營養也是足夠的,不會吃了吃飯沒營養,缺這少那的。《内經》裡講,飲食呀五谷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平時吃的五谷雜糧,這是最主要的東西,為主。其它的,都是搭配的,輔佐性的食品,也就是說可有可無。人可以不吃肉,但是不能連五谷也不吃。所以正常的人,你都是要吃飯,吃五谷雜糧,以這個為主。植物性食品,植物本身它沒有什麼欲望,植物本身這股氣比較簡單,就是一股生發之氣,比較平和的一股氣,比較幹淨。所以人吃素時間長了,身體也會慢慢變得幹淨起來。肉食是動物的肉,動物相對跟植物相比,它就會有了很多欲望,自己要覓食,争鬥呀。動物相對植物而言,動物的欲望要多很多。所以動物這股氣與植物相比,要污濁一些,盡管它們的肉,你吃得可能當時覺得很香,實際上,它的肉這股氣到身體裡面去,相對而言還是一股濁氣,可能你覺得越香,肉吃得越好吃,這股濁氣污濁得越厲害。所以很多吃肉吃得比較多的人,往往也會容易得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肥胖呀,糖尿病呀,高血壓呀。 有很多,就是因為飲食不注意,吃這個吃葷吃得太過了,可能會導緻一些疾病。咱們日常生活的飲食呢,還是盡量以簡單清淡天然為主比較好,所以保持自身這股氣比較清透,比較幹淨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吃素。吃素能夠堅持半年以上,自身的這股氣基本上就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好的狀态,為什麼這麼講,這一身之氣的根基在于腎氣,而腎屬水,其數6,6個月腎氣完全能夠更新一遍,就跟一個人脫胎換骨一樣,換了一個人一樣,所以吃6個月的素,堅持半年以上,你的整個一氣都是全新的,都是比較幹淨的。這個時候,再去摸脈的時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以前摸脈可能就覺得脈在跳,一下一下的蹬蹬噔,現在你摸脈的時候,你可能覺得這個脈不光是在跳了,這個脈跳的姿勢你都能摸出來了,就是這個脈氣你就能感覺得到,很自然你就能感覺到這股脈氣,這股脈氣是急匆匆的來的?還是慢悠悠的來的?它是像一個人滿頭大汗一樣熱氣騰騰的來的?還是像一個人凍的打哆嗦一樣涼飕飕的來的?都不一樣都能感覺得到。有時候碰到陽氣比較虛寒氣比較重的患者,他的脈氣是冰涼的,一摸把我的手都給涼的發麻了,那麼這種脈是什麼脈,28脈沒有這個脈啊?沒法對号是吧,起個名字叫寒脈還是冰脈?

但是你一摸這種脈你就知道他的氣比較寒,比較涼,治療的時候肯定要考慮溫陽散寒啊這種思路。所以你看是不是很簡單啊,你摸脈摸好了,這股脈氣他是什麼樣的一個形态,是一個什麼樣的氣勢,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的展現在你的面前,就跟你看到一樣,所以作為一個中醫大夫,要想把中醫學好首先要做到這一點,摸脈的時候很直觀的能夠感受到這股脈氣,能夠感受到一個比較準确清晰的脈象,你能夠感受這種很鮮活的感覺。不是那種心中茫然不知手底是什麼東西,光知道有點動,有點在跳,完全不是那種概念,就是你摸到這個脈感覺他就像一個鮮活的生命一樣,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形态、強弱緩急,非常形象的一種感覺,到那個時候你覺得摸脈已經不是摸脈了呀,就是跟另一個生命在氣的形态交流。

前兩天有一個出家的師父找我看病,摸了他的脈之後呢我就跟他講:“你呢不要太着急”。出家師父就很驚訝,他說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愛着急,他這次病也是這麼得的。因為摸脈的時候能感覺到他的這種脈氣,就是一個人很着急的,不知道該去哪兒那種感覺,脈弦、脈急、脈促、脈有力;所以你看我們要用語言把這個脈象要表達出來,要準确的描述出來,是很不容易。有時候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難準确的把它描述出來。但是如果你們能夠把這個脈象很好的體會得到的時候,也不需要去描述,所以我看病為什麼一般不在網上看啊,因為摸不了脈啊。

有的人說:“我找個老中醫,摸摸脈告訴你”。我說沒有用啊,他摸的感覺和我的感覺可能不一樣啊,即便都是弦脈,弦的程度怎麼樣,你自己不去摸的話你怎麼知道啊。是弦急還是弦弱啊,是浮弦還是沉弦啊,是弦滑還是弦澀啊?完全不一樣。所以中醫有時候呢,也有這個局限性,你想看得好,必須面對,當面切脈,這是最準的。不過你脈診很準的話,你摸脈啊,這個病人的整個病氣都展現在你眼前,對病人全身的一氣的狀态就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什麼這麼講呢,下面進入我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從整體上去把握脈象。剛才是講我們要從體會脈氣的角度,先去診脈,感受脈。現在講一下從一氣周流的角度,從整體上去把握脈象。

這個脈呢,分左手右手,寸關尺三部。左手的脈,寸脈為心,關脈為肝,尺脈為腎;右手的脈,寸脈為肺,關脈為脾,尺脈為腎陽命門;左尺是相當于腎陰。左右手的脈相當于一氣周流的左路右路,可以先這麼理解,對應着左路和右路。左手的脈由陰出陽,水生木、木生火,是這麼一個過程。右手的脈由陽入陰,他是火生土、土生金,這個脈氣呢,從左手的尺脈,左尺脈,為腎陰、為水,他向上升發,到左關脈的時候相當于木氣,再到左寸脈相當于火氣,心火之氣;然後心火之氣轉個彎兒,斂藏,演變為肺金之氣,就到了右寸脈上來了,右寸脈為肺氣,肺金往下斂降,然後呢右關脈,中土斡旋,是樞紐,也是右路通降的一個必經之地,肺氣往下斂藏入腎,為腎陽,右尺。左右手這六部脈呢,它這個六脈也相當于是一氣周流的一個簡單的模式,就是左升右降,也是這麼一個模式,所以你把兩手的脈象摸完之後呢,就相當于一氣周流這一圈脈氣也就都出來了,所以你得出這個脈象他的具體的情況,整個這個一氣周流的全局,他是虛是實,是緩是急,整體的狀況已經有了。那麼某一處,可能有單獨的不一樣的地方,也能感覺出來。比方說,脾胃有問題的,可能右關脈容易出現滑象,或者出現比較弱的澀象,虛實的不同,其他的脈也是這樣。那我們摸脈呢,首先要感覺,為了感受這個脈氣,知道這個脈氣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形态,然後呢,把你摸到的所有的脈氣,按照一氣周流的次序、結構,把它串起來,那你就知道這一氣周流他是在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他是左路不能升了還是右路不能降了?摸脈都可以摸出來的。然後脈氣裡面這個郁結,是痰還是郁啊是寒還是熱啊,也能感覺得出來。正氣的強弱,病氣的性質,疾病的病位,在哪個地方,全都可能摸出來。所以摸完脈之後,病人身體的一氣,整個周流的狀态,就跟一幅畫一樣,已經在你面前顯示出來了。這個時候你說你能透視五髒六腑,怎麼講,從某一個角度來說,這麼講也不為過。所以說摸脈呢,摸好了,就相當于為患者做了一個全身的體檢一樣。有的時候,脈診的結果可能比西醫的健康體檢或者一些臨床的檢查還要準确,還要全面。所以說一個好的大夫,他的脈診的水平,決定了他治病的效果的好壞,決定了他醫療水平的高低。

如果連脈診啊都摸不出個所以然來,摸了半天也不知道病人的脈氣是咋回事,那你這個治療就等于是空中樓閣,沒有根據,隻有一個準确、形象的診斷,才會有一個針對性非常強的治療方案,然後根據這個做出來。所以我們臨床治病,如果大家真的想往專業的方面去發展,想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水平,能夠做到一劑知兩劑已,能夠做到效若浮鼓,用藥即效,這個不是你看多少病,多少經驗就能夠會、能夠達到的,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脈診的基礎,能很精确的診斷。隻有這一點,才能夠讓你對病人的病情有一個非常真切、清晰的把握,然後你才知道怎麼去治療。所以我們講脈法解,講一下怎麼學脈呢,主要是這兩條:第一條,就是要學會去感受脈氣。不要隻去摸他跳不跳啊,那誰都會摸,一定要感受脈氣。感受這個脈就像一個生命一樣,像一股靈氣一樣,他有他的非常形象的動态的變化,有一個即時的形态。甚至他也有他的喜怒哀樂啊,你要這麼去感受。摸脈摸好了,一個人的性情、脾氣,一摸你就知道。第二個呢就是,摸了脈之後呢,要把這個脈,把兩手的脈象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一氣周流的整體。從一氣周流的角度,從整體上去評判、把握患者全身的一氣周流的具體的狀态,要把你得到的信息整合起來。左手的脈相當于是左路升的,右手的脈相當于是右路降的,他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去把握,就對患者的一氣,從總體上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了解。如果這兩點大家都能夠做到的話,不需要再學什麼28脈了。因為脈氣的這種跌宕起伏的流通的形式,他有無數種形态。就跟一個人,你出去看風景一樣,即便是同一座山,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也有不同的形态。所以脈象有無數種脈象,不要拘泥于是哪一種脈,隻要你感受這種形态就可以了。剛開始可以去感受那種流水一樣的感覺,去體會脈氣。當你對脈氣體會也已經很熟練的時候,你還可以更進一步。體會脈氣的時候你可以去體會風景,跟看風景一樣。不光是去體會那種流通,像看風景,看一個人一樣,那個時候你感受的東西會更多,甚至會有一些不敢相信的東西,你都會可以感受得到的。就不再多說了,說多了成了迷信了。但是最起碼的你要感受到那股脈氣,這是最基礎的東西,你連脈氣都感受不到隻是感受到跳動的話,那就還是在外形,查形,不是查氣,那就不叫摸脈。診脈就是診脈氣,不是摸它跳不跳。今晚上講課的内容就講這麼多,大家有什麼問題,咱再提出來再交流一下。

課後交流

杏林小學徒:1、脈象是真實的為什麼有舍脈從證一說?2、如何理解脈象的來、去、裡、外。

有時候,病人的脈氣郁結的很深的時候,他這個脈是沉的,而且你浮取中取都摸不到脈,沉取的時候才勉強感受有脈在跳,脈的力量也不是很大。按說這種脈是一種虛像,是脈虛。實際上病人的疾病是郁結之症,肝郁,郁得很厲害。他并不虛,這種人甚至是閑不下來,兩條腿走上三裡路都不累。這個時候按照傳統說法叫舍脈從證,脈摸得是虛,實際上病症是實的,肝氣郁,郁得比較實,比較重,不能補,越補越郁,要疏肝散血散氣,從這個角度來講,所以舍脈從證這麼一說,也算對,嚴格來講就沒有舍脈從症這個道理。為什麼?脈氣任何時候都是最準确最真實的。舍脈從證他是針對對脈的體會還不夠深,屬于一般的大夫,初學者。因為他體會不到真正脈氣,他可能體會到脈形,所以教你要脈症合參不要錯。如果你對脈氣真的有很深的很真切的體悟,就不存在舍脈從證的問題。他的脈,就像剛才我講的,肝氣郁得很深,冒似看得很弱,如果你用心去體會,他的脈在很沉的脈象,藏着一股很強的力,欠按不衰,甚至那種脈氣能把你的手指都推開,剛摸的時候,皮膚都是軟的,摸不到脈。按到底,仔細去體會,有時候會覺得脈氣非常郁,郁的很重,由一個很弱的狀态,慢慢的就能體會到那股力量爆發出來。不過你從脈象上已經知道這是一個郁結很重,氣郁不到外發的病相。你自然就該知道用疏達外散的藥,不會用補虛的藥。這哪來的舍脈從證一說。不需要這種說法。所以這種說法針對的是對脈象不是很精通,水平不是很好的,是防止辯證不準,防止誤斷,所以教你脈證合參的規律。如果你覺得診脈的功夫已經沒有問題,這個時候你可以認為這個說法沒有,不需要考慮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是錯誤,脈永遠都不能舍,證可以舍,脈不可以脈。第二個如何理解脈象來去裡外,這個我們下次再講,具體的脈象東西,我們下次再講。土樞四象問:摸脈是不是左手摸對方的右手,右手摸對方的左手。

這個無所謂。你看有些小孩子不配合,一會兒轉這邊一會兒轉那邊,你怎麼摸。隻要能摸到脈就可以。對于成人來講,大部分情況,看患者坐在哪一邊,患者坐在你一邊,你就用一隻手摸脈也可以。不過患者坐在你對面,也可以兩個手交替着摸脈。左手摸右手,右手摸左手,用哪個手摸脈,這個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你的手感要好。手感好的話,哪個手摸都沒有問題。

業餘學中醫問:老師講的流水一樣的脈氣是指參的時候共同感覺還是單獨一個手指出現的感覺?

那我們摸脈是三個手指一塊摸,這個感覺,剛開始,大家學的時候,可以用一個手指感覺。這樣單純,可能感覺更敏銳些。等你學得比較好的時候,熟練的時候,三個手指一塊摸,同時都會有這個感覺。這個脈氣的感覺是每個手指都會有的。當然因為每個手指摸的脈的位置不一樣,分别摸寸、關、尺,這個感覺有差異。這就是脈氣升發的不同階段,他的狀态也是不一樣。即有共性的東西,也有不一樣的。比方說:如果是滑脈,痰盛的滑脈,可能三個手都有滑的感覺。但是,尺脈指頭的感覺可能是脈細沉而滑,關脈的指頭,脈浮滑而大,寸脈的指頭,可能是脈滑微動,可能都不一樣。可能都有滑的感覺,滑的感覺不一樣。同時都會有感覺。不是隻有一個指頭有感覺。

摸脈是醫患之間脈氣的交流,所以自己不可以給自己摸脈嗎?

也可以,自己給自己摸脈更準呀?為什麼這麼講?講摸脈是脈氣的交流,這個是客觀的,但是對脈氣的交流是誰在體會?是脈氣自己在體會?不是。是你的心神,你的神氣,在看着在體會着脈象。所以,自己給自己也可以摸,因為脈氣是在你自己身上的,摸的更好,不是脈氣在看着脈,而你的神氣,神氣跟脈兩個層面。

摸脈是三指,還是分别單獨用不同的力量摸不同的脈?

這緣頭活水問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摸脈的具體技巧問題。摸脈有浮取,中取,沉取,實際上這是大概的一個分法。你可以三個手指頭可以一塊用力同時浮取,中取,沉取。也可以分開單獨的來體會,先體會尺脈,尺脈這個指頭先按下去,其他的手指頭先不按。都可以用。如果剛才對診脈的方式做過多的講解,這都是手段,這都是一些具體的診脈方式的問題,這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這個脈,脈的脈氣感受清楚。這個脈氣,如果他是飽滿很旺盛的一股脈氣,自然不需要你沉取。輕觸即得,浮取就能感受得到。所以你摸脈的方式,我是浮取,沉取,是根據患者的脈氣悉悉相關的。患者是沉脈你浮取肯定取不到;患者如果是浮脈,如果你沉取的話,如果他還有根,那就是,說明這脈氣比較飽滿,如果脈輕取即得,沉取即無,這就是脈浮于上,無根脈,還比較危險。至于怎麼去摸脈,這完全取決于脈氣本身,是什麼樣的脈氣,就需要什麼樣的摸脈手段。這個需要大家靈活處理。當然傳統浮取、中取、沉取,大家可以多多都可以用一下。

小樓落櫻問:把脈是同時把左右手還是一個個把脈?

我是把完一個手,再把一個手。當然也有的大夫,他們是兩個手一塊把脈。按說兩個手一塊把脈可能效果更好,那個是更同步,但是這個需要技巧,要更高一些。需要大家摸脈的水平,心要更靜,要求會更高,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可以,還是一個手一個手的來吧,先别急。如果你的水平很高的時候可以試一下左右手同時把脈,這時感覺可能不一樣。其實一個手一個手的把脈也夠了,把脈也就一兩分鐘的時間,一兩分鐘的時間脈象變化還不是太大。

品茗問:如何能感受到脈氣,如何能感受到憑脈用藥。

這個如何能感受到脈氣,剛才已經講過了。如何能憑脈用藥以後講。

天意問:摸脈是否跟季節、時辰聯系起來?

這是必然的。不同的時辰不同的季節,疾病不同的狀态,他的脈象也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四聖第3卷,四時脈象,春夏秋冬都不一樣。春天脈多弦,隻要他的弦脈,有一股和緩之氣,這就是正常的。我們這個患者這個脈象,他跟時辰季節也是很密切的。但是,我們更主要從患者本身的脈象考慮問題。因為四時脈象,跟時辰季節相關聯的脈象,對正常人來講,他雖然也有變化,像春脈弦,夏鈎,秋毛,冬石,雖然有變化,他還是都在緩脈的範圍之内,就是這個脈象,是緩和正常的基礎上,稍微有所偏。還不算病脈。而一旦生病之後,他的脈象離這個緩和的正常脈象偏得有點遠,他偏的程度遠遠甚至遠遠超過時辰季節的變化所引起的脈象的變化,遠遠的超過了這個程度。可以認為時辰季節的變化而引起的脈象的變化是生理性的變化。而生病的變化是更重的病理性的變化,他的脈象變化更重一些,偏得更嚴重一些。所以我們摸脈的時候更主要的是考慮患者本身的脈象。比方說如果我在春天摸到一個緩脈,春天肝脈弦樣是正常的。如果摸到軟軟的,爛泥一樣,一點弦象都沒有。這個時候你就要從脈象本身,濡軟,濕氣重,土氣不運,這個角度來應用。而不是管春脈弦,他怎麼不弦呢。不弦就不弦。一切以我們能感覺到的真實脈象為基礎。

謙明生問:左右脈可以理解為左升右降之象,人體左側有病是不是在左脈上就反應出來。

這個問題不完全是這樣,我們用左右脈來模拟一氣周流的左升右降,這是沒有問題的。至于人體身體左側有病,是不是在左脈上反應出來?有時候他能反應出來,有時候他反應不出來。身體的左右側,左側和右側,與這個脈象,左手跟右手的脈,并不是完全對應。這個脈氣,左右手的脈,更多的是反應脈氣。或者的說他反應的是一身的氣,不僅僅是左側和右側。當有些郁結比較重時,确實内經也講,郁積,脈大部分脈是比較沉的,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沉脈在左邊,左手的脈郁積就在身體的左邊,有這種對應。但是不完全是這樣,有很多病不是這樣。所以不要這麼機械的去套,而是更多從脈氣,脈的象上去感受一身之氣的升發收降,他的動态的變化。比方說:左路升,升的脈象正常的話,那就是肝氣的問題。肝氣一身上下無處不在。當然在肝髒系統本身體系,他可能表現出來的症狀更明顯些。你可以根據脈象的形态以及患者的病症的表現,綜合來參考,看這個問題出在哪。左脈有問題,這個病不見得就在左邊,有可能在右邊,也可能在上,有可能在下,有可能在表,有可能在裡。不一定,還是要根據你的脈象來具體判斷。實際上你摸脈摸得很好,一摸脈就知道病在哪,病在不同的部位,脈象也是不一樣。謙明生問的這個問題,說明對脈象的體會不夠深入,還處在邏輯推理的層面,離直觀看象還有一段距離還要繼續努力。

重樓之光問:臨床上,很多病人的脈象左右擺動不穩定,還有左手擺動或還有右手的擺動,都需要怎麼思考,還有用藥怎麼入手。

脈的擺動實際上,如果你摸好,他應該也不會擺得很厲害。就像小孩子他動的時候可能會有這個感覺,或者比較瘦的人,或者脈跳得比較厲害的,可能會有這個感覺。他再怎麼擺動,你還是要去随着擺動,你始終要跟着他體會脈氣。就跟一個人練平衡,在路上可能很平衡,在車上可能就站不穩,你要練得在車上晃得時候能站。脈也是這樣。有些脈的确是不太好摸,你要把功夫摸得練得到家。脈不管怎麼變,我都能感受到這個脈氣。隻要能感受得脈氣,我就能知道你的情況,用藥就比較簡單。診斷出病情你才能用藥,如果脈一擺動就摸不了了那你怎麼用藥呀?所以要把脈摸清楚。

既逸且康問:老師 我的右手是反關脈 從尺脈斜向手腕側往合谷穴方向上行 對于反關這樣的脈在把脈時應該怎麼把 有什麼特别要注意的嗎?

反關脈的問題,我也沒有很深入的研究,臨床上碰到反關脈的時候,我有一點體會就是,反關脈反應的脈氣跟患者的病情,有時候,覺得準确度差一些。我估計可能這個反關脈這股脈氣,已經不是屬于太陰肺脈那股脈氣,所以它的代表性就差一些,不能很準确地來傳遞一身之氣的信息,準确度差一點。你感覺摸出來的脈氣。跟患者本身的病情的關聯度不是很高,或者不是那麼吻合,這是我個人的感覺。所以碰到反關脈的時候,我可能以舌像,問診為主,不是把脈象作為最可靠的依據。這是反關脈和正常的脈象的一個區别。也可能是我把脈的功夫還不夠,按說,隻要你對脈氣的感覺足夠精細的話,反關脈任何一個地方的脈象,都能體察出全身的脈氣來。從這點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古人選寸口選屬太陰肺脈,作為診脈的一個技法,是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肺朝百脈不是一個空話。正常的脈象,隻要是屬于太陰肺,屬寸口的脈象,它是很容易摸到全身的脈氣,而反關脈有時候感覺不夠真切,感覺這個脈氣摸得不是很全。

問題二:老師如何感覺病人本身體質的脈象和病脈的區别,例如有的人不管什麼時間脈象都很沉,算病脈嗎。

是這樣,這個體質脈象嚴格來講也是病脈,隻不過,它是一種相對比較穩定的病脈,有的人,他的脈象什麼時間都是沉的,因為正常的脈象應該是不浮不沉,緩脈呀,緩和才是正常,所以這種人什麼時間都是很沉的脈象肯定也是不正常的。就是他的這種體質就代表了他的身體一直處于這種沉脈的狀态,體質也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不正常的體質脈象可以認為也是一個慢性病。如果臨時有了其他的病,可以認為一個急性的脈象。就是這麼一個區别。都算病脈。如果一個正常的體質就不可能出現一個不正常的脈象,有不正常的脈象說明其體質必然是不正常的。

問題三:學脈是不是要練功啊?

那你會練當然更好,反正我也不會。我剛才也說了一些方法,你可以參考。

問題四:雙手同時摸病人的雙手來感受脈氣能行嗎?好像現在的病人關脈總是大于其它部,而寸脈常較沉這是什麼機理?

可以呀。這看來是摸過一些脈了。我們摸到病人大部分都是關脈大。寸尺脈小。關脈就是中土,黃元禦為什麼獨重中土?有他的道理。任何時候,中土是最重要的,所以關脈總是大。

問題五:左手屬陽還是屬陰?傳統認為男左女右,左為陽,右為陰。

左手是體陰而用陽,右手是體陽而用陽,你說陰也對,陽也對。左手主生,陰生,主陰,主血,主生動。從陰血的角度,它屬陰,從生發的角度來講,它屬陽,右脈正好相反,右脈主氣,主陽,從這點來講,屬于陰脈,右脈主降主藏。從這一點來講屬于陰脈,這個看你怎麼去理解。

問題六:脈緩和為土氣之象嗎?

對呀,正常的脈象是就是緩和呀。土氣和緩有力有神,這就是正常的脈象。所以我們摸脈首先要有一個标準,什麼是正常?就是緩脈。大家看這個的脈象,(《三指禅》)這本書,所有的脈都是緩脈演變過來的,就像四聖心源裡講的一氣周流都是土氣周流變化是一個意思。所以摸脈,正常的就是:小河流水,緩緩而流,不急不遲,不浮不沉,和緩有力,飽滿有神。這就是一個正常的脈象。知道正常的脈象就會知道不正常的脈象,和正常的不一樣就是不正常的脈象。

問題七:聽說有的時候給病人摸脈會傳病,把病人的病傳到自己的身上。

這個不是傳病,而是這個病人的病氣會影響到醫生,或者是把脈的人一氣。把脈的人的一氣和病人的一氣在交流,如果你的氣比較清透,病人的氣比較污濁,他的氣會影響到你的氣,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覺,這個感覺和病人自身的感覺是類似的,甚至是一樣的。你自己隻要能夠靜心調氣,很快就可以恢複正常。這不叫傳病。

問題八:如何從脈象區分髒腑?

簡單來講,就是沉取為髒,浮取為腑。這是一條,另一個就是寸關尺三部,左右手六部,對應不同的五髒六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