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六種失調的症狀?【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五髒六種失調的症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五臟者中之守也。中盛臟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聽衆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内經·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我們先來看原文∶“五髒者中之守也。中盛髒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複言者,此奪氣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倉廪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這段話講的就是五髒各自的功能,如果功能失守了,守就是職守,也就是說五髒内在的功能都有一定的職守。職守正常就健康,氣血就安和,失守了之後,身體各種各樣的病态就會呈現,要是嚴重可能會危及到生命。我們先帶領着大家整體的過一遍,然後再詳細的講。
“五髒者中之守也”,人體的五髒都有各自的職守。“中盛髒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中盛指的是什麼呢?中指的是腹中,腹中氣要是盛的話,髒器就脹滿。氣一盛,人體就會喘,所以叫“氣盛傷恐者”,這裡的氣指的是肺氣,肺氣要是邪氣盛了之後就容易喘息。“傷恐”是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善傷于恐,就是容易害怕,沒有安全感。
“聲如從室中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聲音非常渾濁,難以聽聞,而且聲音不清晰,這就是脾胃之氣,因為有濕所導緻的一種症狀。現在我們在臨床上就遇到這樣的患者,一說話,他自己感覺說的很清楚,但是咱們一聽,就感覺悶住了一樣,不透亮,不清晰,這就是“聲如從室中言”,古人就用“從室中言”來形容聲音透不出來,好像悶在裡頭了。這個聲音就能判斷出來他身體裡邊有濕氣,有些人身體特别肥胖,說話的聲音好像嗓子裡有痰,而痰又咳不出來,又悶在那裡,不僅嗓子有痰,鼻子裡邊也堵塞,用北方話講就是囔囔的,好像是悶在裡頭。你再一問他,可能晚上還打呼噜。還有一些人可能會有睡眠呼吸障礙,就是睡覺突然呼吸停了,這些都是濕氣,有一部分這種症狀的患者的表現綜合在一起去判斷,這可能是濕氣引起的,當然是還要需要根據臨床的其他的症狀來進行佐證,判斷好了之後,再給他進行化濕、祛濕的治療,往往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再往後看,“言而微,終日乃複言者,此奪氣也。”什麼意思呢?如果講話聲音低微,而且講的又是重複的,這種情況說明正氣已經虛衰,正氣已奪,叫做正氣奪,奪就是衰的意思。這種情況,古代中醫學的定義裡邊叫做鄭聲,鄭國的鄭,聲音的聲,就是語言總是重複,而且語聲低微,這種情況叫做鄭聲。
與之相應的還有一種情況叫谵語,谵語是什麼呢?(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就是後邊這段經文所講的,叫做“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就是患者非常的煩惱,而且衣服、被子不知道斂蓋。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語言錯亂,這種情況就非常煩,有點像現在的精神類問題,而且言語善惡,不避親疏,《黃帝内經》說的就非常文雅,其實就是這個人有時候罵人,說一些髒話,也不回避親疏遠近,就知道這個人精神不太好,精神出了問題,現在的疾病都屬于精神科。“此神明之亂也”,這種情況就屬于中醫所謂的神明錯亂這種情況。
大家想想誰主神明?是心主神明,所以古代的這個藥方裡邊,治療這一類的病,用礞石滾痰丸,生鐵落飲,用類似這樣的藥方來進行治療,都是為了安定心神,第一個就是安神,在安神定志的同時,還要鎮肝安神,讓肝氣安定下來,肝氣安定下來之後就不狂躁,中國古人認為肝主風,肝血要是不足,肝氣要是不鎮,肝氣鎮不住就往上走,往上走之後,一點小事就容易激動,用現在話講就是容易上頭,一點小事他就着急上火,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這就肝氣不鎮。按照中醫學來講,叫肝火上炎也好,肝陽上亢也好,總而言之,都會有這種情緒激動的表現。這種情況就應該清肝火,同時鎮肝。肝氣鎮下來之後,肝血就收藏,肝血收藏情緒就穩定,這就是古人的治療方法,在這裡我們簡單提一下。
再往後看,“倉廪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倉廪指的就是消化系統。倉廪不藏也就是經常的腹瀉,而且禁不住。“是門戶不要也”,“門戶”是什麼,門戶就是幽門、魄門、闌門,指的是經常腹瀉,而且止不住,這種情況就是脾髒失守。脾胃之氣不足,這時候需要一方面健脾,一方面止瀉。
再往後看,“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指的是小便,《黃帝内經》裡邊的文字都非常文雅,他不說小便,他就說水泉。小便止不住是膀胱不藏,這說明膀胱不能藏津液。這些疾病都是五髒的問題,所以“五髒中之守也”,中之守要是守不好,五髒的問題就呈現出來,就是剛才我們講的這些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髒功能要是都好,就是得守,患者即使生病了也可以恢複,也可以得生。“失守者死”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五髒要是失職,這種情況下,病情就容易加重,就容易出現危重症,在古代還可能危及到生命,這就是整段原文的意思。(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五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