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土散文老家味道

鄉土散文老家味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8 00:29:22

鄉土散文老家味道(鄉土散文老家的味道)1

鄉土散文:老家的味道——甜

文:楊曉光

  唱響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口号式的歌詞,配上昂揚歡快的曲調,直唱得人們歡欣鼓舞。當時序進入八十年代,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已經遍地開花,中國社會整體擺脫了饑餓的困擾,走出了貧窮地帶,初現那“桅杆尖頭”的理想曙光,人們朝氣蓬勃、激情噴發,敞開青春的胸懷,迎接一個崇尚知識的科學的春天。

八十年代的我們,是風華正茂的“年輕的新一輩”,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樣:來不及等待來不及沉醉,噢來不及沉醉,年輕的心迎着太陽,一同把那希望去追。多彩的夢滿載理想,一同向着未來放飛。來不及感慨來不及回味,讓時代檢閱讓時光評說,我們是否問心無愧。

當歲月沉澱讓光陰見證的時候,回憶的味蕾剛好品咂到老家的味道——甜。想說的是甜,而切實的感覺卻是年代的苦味、苦感和苦楚。其實,在酸甜辣苦鹹的生活五味當中,甜,最海涵、最包容,一見泯恩仇。做菜放的鹽多了,加點糖即可沖淡鹹味;良藥苦口,包裹成糖衣片則迎刃而解。甜與酸也是一對要好的閨蜜,酸到好時即為甜,甜到極緻可成酸。

我老家昌黎縣曬甲坨,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縮影。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一年到頭見不到水果,吃不到水果糖。當時的水果味雜瓣糖一分錢一顆,橘子瓣散裝糖一分錢兩顆,一點都不貴,可是人們兜裡沒錢,打個油鹽醬醋都困難,那還舍得買糖吃。不比現在,參加一場婚禮回來,回贈一個精緻包裝的糖盒。裡面的糖包括果仁巧克力、大白兔奶糖、椰子糖、阿爾卑斯硬糖等,應有盡有。不過細想想,幾百元的随禮錢,換回一把糖果,齁貴的!吃到嘴裡滑滑的,口感和心情一樣差。

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每當春草萌發,我和小夥伴挎起籠子、拿着鏟刀到到野地裡挑野菜。讓人聊以解一下甜瘾的,便是地裡的茅根。老家的南疆是沙土地,茅根草長得很是茂盛,其葉像蘆葦,根系發達,盤根錯節,找準主根,綱舉目張,用力一薅,盤根的茅根一薅一大把,在土井子的淺水裡涮吧涮吧,嚼進嘴裡,有一股泥土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不失為飽含甜味素的一種天然零食。茅根草的莖稈薅回來喂養家兔,茅根草曬幹了可以當柴燒。我們雖然吃不到城裡孩子的大白兔奶糖,但是我們過完甜瘾之後,還能用茅根草喂養大白兔。

每年村莊後身的桑樹都會結滿桑葚,酸甜可口的桑葚果,成為我們追逐的獵物,争搶的甜食,互相炫耀着誰采摘的桑葚又大又黑又甜。順手逮幾隻蠶寶寶,揪幾片桑葉給它們吃,回家當寵物養着。

讓我過足甜瘾的,是我們稱之為甜杆的苞米稭稈。生産隊大田苞米地劈棒子的時日,正值苞米甜杆最甜的時候。這時孩子大人大嚼甜杆,并不影響作物生長和苞米收成,真可謂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和天然恩賜。在劈苞米勞動的地頭上,人手一根甜杆,不停地大嚼,既過足了甜瘾,也不必擔心口渴。美中不足的是,人人舌頭上都吃出了口瘡。其實,吃甜杆,跟心急吃不成熱豆腐同理,不能太性急,用牙齒咬席篾時,尖端不能碰到舌頭,側邊不能碰到嘴唇,否則便會被刺傷或者劃傷。盡管如此,也絲毫影響不到大家吃苞米稭甜的高昂興緻。

在童年的成長經曆中,缺糖少甜的生活與我們常相伴。對于甜的渴望,尋找甜的過程,過足甜瘾的情景,強化着獨屬于我們這代人産生多巴胺的“甜蜜記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