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二,處暑
暑熱漸消,秋涼漸肅
新種飄然落泥,暑氣隐遁叢間
秋收農忙,休漁啟新
海遊小鮮,最是肥美烹鮮時
一口鮮鱿,滿腹歡欣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争秋奪暑,立秋與處暑之間,意味着秋季的來臨,但夏日的暑氣仍未退去。
處暑過,秋雨頻臨,殘雲收夏暑。早起晚風時的涼意爬上胳膊,天水秋雲薄,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将至。
對于漁民們來說,處暑意味着漁業收獲,舉行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駕船出海。
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可以享受到肥美多汁的海鮮:簡單烹煮後的扇貝保有鮮勁;8月肥美的海螺,水煮後佐以姜、醋滋美味鮮;市面上鱗亮腮紅的梭子魚也多了起來。
休漁期後,鱿魚小鮮們已是大量上市的季節。鱿魚、墨魚、章魚幾味小海鮮據名難以區分,形态、風味卻特征分明。
鱿魚/
也稱槍烏賊,身體細長,内殼薄而透明,十條腕;
墨魚/
常說的噴墨烏賊,扁平寬大、内有海螵蛸,十條腕;
章魚/
有着圓腦袋,柔軟的八條腕,便是常說的八爪魚。
鮮嫩爽滑的小章魚
鱿魚喜光,漁民們會在捕撈船上挂起集魚燈等待它們蜂擁,而後一網打盡。長于「讨小海」的漁民們,有着自己「烹小鮮」的秘訣:簡單白灼料理便足夠爽滑彈牙;蘸點辣味醬汁,辛香軟嫩足以激起舌苔千味!
|處暑 食單|
鱿魚腹鮮嫩爽滑,日常裡的做法多是切圈或花刀炒上青翠欲滴的鮮蔬。
一樣的鱿魚,廈門是日常的醬油水,在潮汕人家裡是不同的味道;一樣的沿海城市卻有不同的料理習慣和味覺記憶。
廈門日嘗·鮮鱿醬油水
食材|鮮鱿魚、蔥、姜、蒜、小米椒、醬油
步驟|
1/鱿魚洗淨改刀切圈,蔥成段、姜成絲、蒜成片
2/熱鍋入油,蒜片、姜絲煸炒出香氣,倒入開水,調味醬油
3/倒入鱿魚圈翻炒,蓋上鍋蓋焖煮收汁片刻
4/出鍋前,将小米椒瓣、蔥段一起翻炒即可
廈門這個城市,似乎什麼海鮮都可以拿來煮醬油水。适量比例的醬油和水,焖煮上小海鮮,出鍋前的紅辣椒和青蒜苗,簡單的做法,卻也容易吊出小海鮮的鮮甜。
潮汕家味·酸菜鱿魚
食材|鮮鱿魚、酸菜、姜、蒜、幹辣椒
步驟|
1/鱿魚洗淨改花刀,酸菜細切,姜絲、蒜片備用
2/鍋中燒水,放入姜片,鱿魚稍微焯水去腥
3/姜絲、蒜片、幹辣椒煸香,酸菜、鱿魚片一同翻炒
4/用醬油調味即可出鍋
鮮鱿一斜一豎的花刀,焯水卷曲成花有了爽脆彈牙的口感,煸炒時沁入酸菜的鹹與幹辣椒的辛,家常味道是回想起鱿魚時不自覺的直咽口水。
潮汕人心目中,新鮮鱿魚的地位遠不如幹貨,鱿魚幹制後鮮香味濃,切塊煲湯炖煮,泡發後改刀爆炒,多了海鮮獨有的濃郁滋味。
小時候家裡來客人時,爸爸的酒精燈烤鱿魚成了期盼的味道:夾着鱿魚片湊近火苗,正面、翻面,再翻過來……隻要幾秒鐘,鱿魚漸漸卷縮,發出吱滋滋聲響,接着酒香伴着魚香讓人飄飄然,手指沾染香氣,美味隻要幾秒就誕生了。
/如何挑選一條鮮「魚」/
挑選鱿魚時,體形完整堅實,呈粉赤光澤,表面略現白霜,肉肥厚,半透明;鮮鱿手觸柔軟微濕,若摸起來發硬便是陳貨居多。
/取下一片淨白的小「鮮」肉/
把鱿魚的腹部與尾部(鱿魚須)從連接部位分離;
用刀從腹部底下切開,或用指腹掏出内髒洗淨;
剪去鱿魚眼,擠出鱿魚須部位的牙,洗淨吸盤雜質;
鱿魚腹部切開後,徒手就可撕淨表面薄膜。
/鱿魚與小管仔/
每日鮮貨上市的魚市,會有兩種「鱿魚」:一種是軀幹肥大的鱿魚,又稱“槍烏賊”;一種是軀幹細長的鱿魚,它的别稱是“柔魚”,小的柔魚也叫“小管仔”。
這個季節裡,有卵的“小管仔”最是肥美,餐館裡多是爆炒,泡在濃濃的醬汁和蔥頭裡很是下飯,但白灼确是保有食材原味的最好烹饪。
悶熱的處暑天裡
鱿魚這一小鮮是令人興奮的食材
微涼夜晚,一筷鱿魚,一杯小酌
一天的疲累會随風而散吧
編輯︱依倩
插畫︱肉肉
圖文版權歸中古廚房所有
轉載及合作請聯系【中古廚房】微信後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