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吓得要遷都,後來,曹操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最終兵敗麥城。
在孤立無援之時,關羽曾派廖化突圍,向上庸的劉封和孟達求救,劉封本來想發兵救援,但是,孟達勸劉封說,當初,漢中王準備立後嗣,關羽說将軍你是螟蛉之子,不能立。劉封聽了之後,決定不再去救援關羽,關羽最終被東吳擒獲殺害。
倒黴就倒在螟蛉之子這四個字上面了,如果關羽當時不說,也許就沒事了。
《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封曰:“吾亦知之。奈關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視而下救乎?”達笑曰:“将軍以關公為叔,恐關公未必以将軍為侄也。某聞漢中王初嗣将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将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将軍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此事人人知之,将軍豈反不知耶?何今日猶沾沾以叔侄之義,而欲冒險輕動乎?”封曰:“君言雖是,但以何詞卻之?”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
孟達對劉封說的螟蛉之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螟蛉之子就是指義子的意思,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幹兒子、幹女兒,與收養人無血親的後嗣。
這最早見于《詩經 小雅 小苑》中,文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古人以為蜾蠃有雄無雌,無法進行繁殖,沒有後代,于是捕捉螟蛉來當作義子喂養。因此,後人将被人收養的義子稱為螟蛉之子。
劉備當初收劉封做義子時,關羽确實提出反對,說劉封是螟蛉之子,不要收養。劉備因為很喜歡劉封,所以,堅持要收下,這也讓關羽非常不高興。
也正因為關羽這一句話,導緻劉封生氣了,在關羽生死存亡關頭,見死不救,坐視關羽敗亡。
關羽當時勸劉備說的其實沒錯,劉備作為一個君主,确實要慎重對待收養義子行為。
而劉封因私憤而不顧國家大事,也是非常可恨的,怎麼能公私不分呢?
劉封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諸葛亮以将來他們去世之後,劉封不好控制為由,勸劉備殺掉劉封,劉備就毫不留情地下令殺了劉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