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11:48:52

求佛之路,從來都不是輕松抵達的。普陀山之行看似很近,也要多次周轉,哪怕是在高鐵發達、高速暢通的今天,無論何種形式抵達舟山,一律要在碼頭候船,擺渡進島,這大概也是一種衆生平等。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普陀山也是一種生活)1

普陀山伴山禅院一角

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其中,普陀山呈菱形,似蒼龍卧海。盡管早在1982年就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的意義卻不止于觀光看海旅遊。俗家子弟帶着心願來此,渴望借助佛祖的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

求子、求高中、求姻緣、保平安……人活一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訴求,基本上,島上幾個著名大殿一定要去打卡。有心人甚至在記事本上記好了殿宇對應的“功效”:慧濟寺求姻緣,普濟寺升官發财,法雨寺得平安學業,南海觀音求子最靈。他們馬不停蹄,行程緊密,也隻有在傍晚5點寺廟關門後,才匆匆吃幾口飯,趕到千步沙或百步沙走幾步,算是聽過海看過繁星了。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普陀山也是一種生活)2

開元觀堂自己研發的文創,選取普陀山十二景之一“二龜聽法”為素材,制成帆布包。

但普陀山,不隻是遊客的,還有一種緩慢生活的方式。

背山、面海,島上有遊客也有居民,小庵小院散落在山林間,幾乎沒有遊客——普陀山在某種程度上和日本鐮倉很相近。

而那些小廟宇,不見得有多麼深的寓意,卻有着島上本來的樣子。我甚至沒有帶香,不帶任何心願。

雪浪山西、清涼岡下,楊枝禅林因供奉“普陀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而得名。楊枝觀音碑在殿宇最後一進,碑高2.5米,寬1.2米,中刻觀音大士立像,右手執楊枝,左手托淨瓶,珠冠璎珞,慈悲莊嚴,碑石镌“唐閻立本畫”。中學課本裡教授過閻立本所繪《步辇圖》,事實也僅于此,閻立本流傳下來的畫作極少,稀缺使得這塊石碑價值更高。

建寺三百多年,殿宇幾經廢興,經曆了駐軍、學校後,1988年歸還佛教重修。遇到默默掃落葉的僧人,不确定是否武功高強的掃地僧。

正殿進,旁道山坡出,參天的古樟和楓香下,經過普陀山雷迪森莊園和普陀山開元觀堂,登山來到伴山禅院。象王峰東麓,舊名伴雲禅院,身處山腰,“伴”也是“半”,錯落有緻地擺着幾張石桌椅,有老者悠然對弈的景象,山中一日,人間千年。

禅院被打掃得幹淨清爽,花木蔥茏,大殿中供高3.6米漢白玉十一面觀音坐像。最喜歡寺中“伴山有月”的匾額,“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後殿看到正在拾掇貢品的老僧,是寺院清冷孤寂的禅意沒錯了。

下山後不要直接走到大路法雨路上,留意路邊小石碑,順着箭頭從旁門來到雙泉禅院。象王峰下,千步沙西上,依山傍海,照壁上“天風海濤”四字已表明禅意。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普陀山也是一種生活)3

楊枝禅林一景

雙泉禅院由明萬曆年間高僧真靜創建。據傳,禅院建成開光不久,即開《華嚴經》法會,八方信土前來朝聖,因人多而缺水,祈福後即于殿側岩石下有雙泉湧出,泉水甘甜,故得名。

傍晚4點,聞到飯香和柴火味,聽到僧尼說,再過半個小時就可以開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燈紅酒綠的大都市裡不可能有的作息。也聽到佛家弟子感慨:一天一天,又過了一天。紅塵内外都一樣,對于時間流逝,誰都沒有辦法。

三個禅院相隔很近,對面就是千步沙。婵娟緩移,濤聲時發。北端一巨石置于沙間,水落石出,上書“聽潮”。夜裡潮漲潮落,才能安靜數着步數,1000步的時候,原來早就那麼接近幸福。

第一次去普陀山上燒香(普陀山也是一種生活)4

開元觀堂自己研發的團扇

在普陀山,最常見的就是燒香客,他們肩背統一的燒香袋,似乎是一種約定俗成,不會去計較好不好看,和着裝是不是相符,盡管燒香袋真的實用——一個個廟宇輪番着燒香拜佛時,需要頻繁抽香出來,同時,手機、房卡又要随身帶,雙肩包或是時尚坤包完全派不上用場。這次,在開元觀堂看到了兩款燒香袋,有了花錢的沖動——圖案取材于普陀十景的“蓮洋午渡”和“二龜聽法”,分别有帆布和PVC兩款,裝上一把團扇和一筒香,斜挎也好,單肩背也好,關鍵是回到城市依然可用。

後來發現,酒店圍繞“四季、禮佛”主題,結合佛手、蓮花、短詩開發了四季房卡,讓人有集齊的沖動。

佛法莊嚴,未必隻有一種傳統固定的方式才能被傳遞和體悟。筚路藍縷不一定能直接表明誠心,光鮮時尚說不定更能打動人。也隻有這樣,有一天我們說起普陀山,除了求子、還願,還能有大海、煙花、沙灘,和步履不停的甯靜生活,劇情再平淡,也有人想去那裡看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