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宮戲當中,台詞處處可見。此二字最早出自北地,中原地區第一次出現,乃自晉開始。雖然這兩個字在漢語中出現,卻一直用以蔑稱,表示鄙視輕薄的意思。如:《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被他媽一頓臭罵道:‘倒運的奴才,沒福氣的奴才。
而明朝著名首輔夏言一向孤傲,對太監有時竟用奴才相稱,漸漸得罪太監這類群體,最早在嚴嵩和太監們的共同打壓下棄市處死,可見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好詞。
滿人入主中原之後,奴才一詞的含義發生了逆襲。為了區分蒙滿與漢人的區别,奴才兩個字成了最為顯著的标志。雖然現在奴才稱呼有一定貶義,但卻是成為身份标簽,成為滿蒙區分自家人的一個稱呼,成為特權階層的象征。乾隆就曾因漢臣在寫奏折時,使用奴才自稱而大為惱怒。
與有些影視劇亂用稱呼不同,清朝時,隻有滿族大臣或是擡入旗籍的漢人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即使是權位最高的漢人,也隻能以臣自居。好比奴才是國家的小股東,爾大臣做的再大,也隻是一個CEO。
産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統治者心中始終對滿漢統治的區别,折射出清朝統治中一直存在的滿漢之争,反而使用習慣卻被忽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