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阿彌陀佛,師父,為什麼寺廟門檻不能踩?
師父:隻要你跨入了這道門檻,便将塵世的凡俗抛在了身後,你就會以一顆純淨向善的心來感受這佛祖腳下的莊嚴和神聖。
寺廟門檻的講究
一、對門檻的一般認識
門檻兒也稱門坎兒、門欄兒,橫伏于門口兒,其作用有二,一是防雨水潑入,二是防風從下灌入。邁進去,退出來,給人一種家裡家外的感覺,它是内外區域的界線。
二、門檻不一般的講究
1、忌踩門檻這一風俗始于先秦時期,那時臣子門出入君主的門戶時,不能踩着門檻,隻能側身而行。門檻往往是地位尊卑之分,之所以在先秦時期有這種風俗,是君臣禮儀。之後,演變為家族地位的高低。
2、是門檻兒具有遮擋污物和避邪的作用,門口橫上一道門檻兒,象征着豎立一道牆,将一切不好的東西擋門外,特别是要把那些鬼怪拒之門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
3、實際上門檻的木枋在過去,與房梁正頂的主枋同材。即一根木枋分正梁、門檻。正梁有鎮宅護平安的“效用”,那根木枋有被地輿風水先生施過法。
4、有人說門檻是祖宗的脖子,不能踩,否則表示不敬。
5、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門檻是當家人的脖子,是當家人的頭,所以有一說是:忌踩門檻忌坐鬥。
6、傳說踩門檻是會壞自家的風水。沖撞了家神(一些地區的民俗中認為各家都有保護神)。忌踩門檻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清朝…
7.佛教寺廟的門檻更講究,凡去過寺廟的人們都會發現,寺廟的門檻很高,人們把門檻必做佛祖的肩膀,忌諱踩踏。當然不隻是因為怕人們把門檻踩壞這樣簡單的原因才将佛教寺廟的門檻修的那麼高。佛教寺廟的門檻之所以修得高,因其中蘊含深刻的意義。
來自:五台山佛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