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17:25:47

無論是虔誠地拜谒過名刹古寺的鼎盛香火,還是晨昏定省供奉自家案前的淡淡青煙,隻要接觸過香的人都自覺地遵守着一個規矩,那就是上香的數目一般為三支,不多不少。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1

燒三炷高香已然成了中國人傳承了千年的習慣,圓融地滲進了每個華夏子孫的骨血之中,是穿越厚重的曆史仍然明滅閃耀的煙火。

可若是突然有一天在煙氣中百無聊賴地發問,為何獨獨是燃起三支香,為何不是數之極大的“九”以顯虔誠,為何不是數之極小的“一”以顯專一?

帶着此般疑問,在三支清香的氤氲裡,我們共同窺探傳統文化裡“三”帶來的無窮智慧......

“三生萬物”的無窮變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語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為世人所耳熟能詳。關于其中的蘊含的哲學思想,從古至今衍生出無數的解讀。其中《淮南子·天文訓》是對它最早的哲學上的解釋:“道(曰規)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照《淮南子》的解釋, “二”是“陰陽”,三是“陰陽合和”。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2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互感,沖氣以為和。由此觀之,“三”代表的是陰陽調和而化生的萬物,蘊含了無窮無盡之意。

因此在道家文化中,“三”也是極為推崇。燒香,也成為宗教儀式的基本内容。如道家供奉崇尚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以及主司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因而,道教燒三支香,也代表了對這三位天尊的信仰。

“天、地、人三才”的天人相應

儒家文化中雖無“三生萬物”這般直白地宣講“三”的地位,但“三”在儒家也是随處可見,“三三不斷”!說起儒家經典,又不得不提及“三易”,即《連山》、《歸藏》、《周易》。其中,《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古典哲學名著,在《易傳·系辭下》便提出天、地、人三才的說法。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3

天在上,地在下,人生于天地之間。遠古時期,我們曾想開天辟地,曾想精衛填海,雖然表現出人類不畏懼自然,勇于探索與天地相争的氣魄。但經年累月之後,才恍然明白,人與天地并非對立的矛盾體,人類最終要做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順應自然。

人要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通過法天正己、尊時守位、知常明變,以開物成務,建功立業,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4

因此,當從原始的燔柴祭天逐漸演變成燃香祭禮時,這三支香也可代表天、地、人。

第一根香敬天,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第二根香敬地,祈求五谷豐登,年年有餘。第三根香敬祖先,感恩先祖福蔭庇佑,祈求子孫綿延,人丁興旺。

“戒、定、慧”的自我修持

說起燃香,與佛教的關聯最為密切。無論是潛心理佛,還是無意間走入一間名刹古寺,有時心中并無所求,也都忍不住要請上三支香,在莊嚴的佛像前拜上一拜。

佛前這三支香,在佛教中則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而上香的也自有規程: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5

一縷心香,存善誠心

其實燃香,無論這三支是供奉道教三清天尊,佛教的佛、法、僧,還是最本初的天、地、人,燒的是香,但寄的都是情。

  • 傾訴

人存于世,總有他人與自己有所關聯,總不會是孤身一人。可人像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喧騰,卻總有那麼一刻,那麼一事,卻無一人可共交談,或是害怕這心中隐秘被他人洩露,或是事情難堪被他人恥笑。可不宣之于口,于心中積壓難捱,此時那金身泥塑便是不二選擇。

燃上三支香,随着袅袅青煙将心事緩緩道出,說與神佛聽。神佛不言不語,不獎不評,隻等你傾訴心中所有的隐秘。傾訴後頓時心中如釋重負,百病全消。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6

  • 寄托

天不渡人,地不渡人,佛不渡人,神不渡人,人自渡。

燒香祈願,或是财源滾滾,或是官運亨通,或是金榜題名,或是子孫滿堂。在神佛前我們表述着自己的願望,而為了這願望,我們又常常發誓吃齋念佛、行善積德、不殺生、不為害,最終總有人得償所願。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7

信徒便越來越廣,在神佛前的許願便越發的真誠。香越燒越高,頭叩的越來越響,誓言越發越重。

但人若以心為香,把在神佛前才發的宏誓在平日便安安穩穩地踐行,或許便已是日日拜佛,時時誦經了。

佛殘心不殘,便是圓滿

賈平凹先生《自在獨行》一書中有這樣一篇散文,讀來頗有意趣,名叫《殘佛》。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8

先生在泾河畔尋得一尊無頭無腹的殘佛,這刻佛的石頭隻是普通的石頭,可刻佛的人在刻佛的那一刻就注入了虔誠,而被供奉在廟堂裡度衆生又賦予了意念,這石頭就成了佛。鈔票不也僅僅是一張紙嗎,但鈔票在流通中卻威力無窮,可以買來整莊的土地,買來一座城,買來人的尊嚴和生命。

因着知道先生得了佛像,便引來了衆生的窺探。

許多人得知我得了一尊泾佛,瞧着皆說古,一定有靈驗,便紛紛焚香磕頭,祈禱泾佛保佑他發财,賜他以高官,賜他以兒孫,他們生活中缺什麼就祈禱什麼,甚至那個姓王的鄰居在打麻将前也來祈禱自己的手氣。我終于明白,泾佛之所以沒有了頭沒有了身,全是被那些虔誠的芸芸衆生乞了去的,芸芸衆生的最虔誠其實是最自私。

為什麼燒香都是燒三炷香(燒香為何用三炷)9

芸芸衆生的最虔誠其實是最自私,隻是向外索求着......

就算沒有了莊嚴的廟宇,沒有了缭繞的香霧,隻剩下手腳,隻剩下蓮花寶座,世人便還知他是佛,便依舊可以祈禱。佛身雖殘,可佛性猶在,就算殘破可佛依舊接受着衆生的願望。

殘缺的佛仍是佛,那殘缺的自己呢?

佛在河水的沖蝕下,在碾石機的摧殘下,仍不能自渡,又怎麼來渡衆生?

因此歸根結底,拜佛拜的是自己的心,燒香是外物,求心才是根本。所以,三支香隻是曆史延綿繼承的習慣,若是心存善念,行善積德,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便是一支香也不燃,佛自然也是長存心中,功德圓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