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許昌市青少年宮工程奠基儀式 圖片均由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提供
位于延安路的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舊址
核心提示
暑假來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成了孩子們學習才藝、增長知識的樂園。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前身是位于延安路北段的市青少年宮,是團市委的二級機構。市青少年宮是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市委、市政府、團市委的部署下,2019年6月,市青少年宮搬遷到東城區,設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全,給全市青少年提供了更豐富的體驗。本期《許昌往事》為您講述市青少年宮的變遷。
23年前,市青少年宮建成
空間寬敞、功能齊全、設施先進……7月15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内歡笑聲此起彼伏。“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是團市委的二級機構,前身是市青少年宮。”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周偉說,1997年,市青少年宮建成投用。
一圈兒不太堅固的土牆,樓後的青蒿有1米多高……在吳瑩的記憶中,1999年,她剛到市青少年宮工作時,那裡的條件略顯簡陋。那一年,二十出頭兒的吳瑩從部隊退伍後來到市青少年宮工作,一幹就是20多年。如今,她已成為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
市青少年宮舊址位于延安路,于1994年開工建設。1997年,市青少年宮的主體建築綜合活動樓完工。7月15日,記者在延安路與華佗路交會處南邊不遠處的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舊址看到,白色的綜合活動樓大門緊閉,樓體牆面略顯斑駁。
“綜合活動樓共四層,外觀頗似金字塔,堪稱當時許昌的标志性建築。”當日下午,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吳瑩說,當時,綜合活動樓周圍都是荒地,長滿了雜草。“我們四五個人曾拿着鐮刀去割草。”
對于清除雜草的事情,如今擔任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航空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的張濤記憶猶新。“1998年9月,我到市青少年宮工作。10月秋風起,後院的雜草成了安全隐患。我找來了鏟車,将後面的荒地鏟出了一圈兒臨時防火隔離帶。”張濤說。
資料顯示,市青少年宮占地35800平方米,是當時許昌規模最大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機構、青少年社會公益活動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的綜合活動樓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素質教育和展出活動的重要陣地。
吳瑩回憶,市青少年宮建成的前幾年,機構設置并不明确。随着市青少年宮的發展,各個樓層的功用逐漸明晰。綜合活動樓一樓為培訓活動室,安裝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為主題的宣傳展闆40多塊;二樓以科技活動中心為主;三樓走廊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主題,布置的展闆總長230米;四樓以黨史、國防、禁毒、法制教育為主題,有燈箱展闆82塊。
不斷摸索,機構設置逐漸完善
市青少年宮建成之初,如何完善機構設置、擴大影響力成為首要問題。吳瑩回憶,1998年,市青少年宮舉辦了首次“手拉手”夏令營活動,組織了100多名學生到魯山縣四棵樹鄉,與當地的學生聯誼。中央電視台還對此進行了報道。
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航模班老師郭迎軍說,當年,市青少年宮航模班在許昌體育場等地舉辦了多場航模表演,“每場觀看的人數有七八千人”。這些活動讓市青少年宮的知名度提高了不少。
市青少年宮還聯合社會力量辦起了武術班、乒乓球班、舞蹈班、航模班等。“那裡稱得上許昌最早的培訓班。”吳瑩說。
2003年,通過招商引資,市青少年宮在綜合活動樓北側開建了盛繼羽毛球館項目。該羽毛球館設有10個羽毛球标準賽場,每年都會舉辦較大規模的比賽活動。現在,到該羽毛球館打球的市民仍絡繹不絕。
同年,政府還在市青少年宮投資建設了朝晖園,市青少年宮的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2007年9月,市青少年宮自籌資金建設了星火科技館,設置了數學、物理、電磁、生命等9個展廳。2010年,市青少年宮星火科技館榮獲“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稱号。2011年,星火科技館改名為市科普活動中心,設有序廳、科普展室、實驗室、制作室和活動室,後交由市科協進行專業化管理。
整合資源,開展公益活動
在完善機構設置的同時,市青少年宮積極開展活動,擴大影響力。2000年,市青少年宮聯合團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軍分區政治部等單位辦了兩期“少年軍校”活動。
随後,市青少年宮還舉辦了科普夏令營等活動。2006年,市青少年宮組織了129名中小學生到鄭州森林公園參加活動。“孩子們在公園裡進行拓展訓練,還到世紀歡樂園裡遊玩,樂不思蜀。”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濤笑了起來。
此外,市青少年宮還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公益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始于2008年的“流動少年宮”系列活動。
2008年冬天,全國遭遇暴雪襲擊,市青少年宮的工作人員冒雪到建安區、長葛市多所學校開展“陽光亮眼”活動,給孩子們檢查視力,送去學習用品。
2009年,在“流動少年宮”活動中,學生們走進消防部門,為消防官兵們演出。每年節假日,市青少年宮還會給儀琳之家等福利機構送去米、面、肉等物品。
2011年之後,市青少年宮組織開展了多次法制、科技進校園活動,不僅給孩子們“送去”知識,還送去了籃球等文體用品。
市青少年宮還在三樓設置了“流動兒童之家”,從2012年開始開展“關愛流動兒童,促進社會融合”等系列活動,邀請部分留守兒童到這裡聆聽心理講座、法制講座,并開展面對面咨詢、紅領巾心向黨知識競賽等活動。
然而,由于位置較偏僻等原因,市青少年宮一直未能形成持續的社會影響力,發展遭遇瓶頸。
來源:許昌晨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