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瑞亭治驗集》一書中,對五行生克制化的描述非常精妙,其中有3點認識超出了我們之前的認知,今天為大家詳細講述。
原文:“五行之理,有相生、相克、制化也。”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五行之間存在着三種類型的關系,即相生、相克、制化,我們對相生、相克比較熟悉,往往忽視了制化這層關系,對此,後面會有詳細解釋。
原文:“相生者,滋生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春屬木,夏屬火,長夏屬土,秋屬金,冬屬水。春之溫生夏之熱,夏之熱生秋之涼,秋之涼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溫。”
這句話說的是相生關系。相生就是相互滋生的意思,如果拿季節來說的話,就是春天的溫生成夏天的熱、夏天的熱生成秋天的涼(熱極則寒)、秋天的涼生成冬天的寒,冬天的寒生成春天的溫(寒極則熱)。從季節演變更替來看五行相生,可以知道,相生是一種“順”序,所謂“順則生”就是這個意思,經方大師倪海廈反複強調,所謂五行相生就是“正常”,是生理狀态,一句話道出了相生的含義。
原文:“土為四象之母,實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宮于西南,其時濕盛,故土之氣濕也。水火交蒸,乃生濕氣,長夏之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是以生濕,所以濕乃水火之中氣也。”
圓運動非常強調脾胃的樞紐作用,說土為四象之母、土生四象。這句話其實就解釋為什麼脾胃為後天之本,因為土生萬物,所以,木火金水都是土所生。那麼土對應的六氣就是濕,正所謂:“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熱相逼,”就生成了濕氣。所以濕氣實際上是能夠生萬物的氣,并不是我們平常意義上所理解的體内的邪氣。不管是站在季節更替的角度來說,還是站在氣候的角度來說,脾土都是處于陰陽的中間,是能夠孕育萬物的中和之氣。
原文:“相克者,制其太過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
接下來講什麼是相克,相克的意思就是“克制其太過”的意思。五行周流不息形成了一個圓圈,如果其中任何一行出現太過,這個圓就會變得不圓,就會出問題。所謂“亢則為害”。比如說春天的氣候呢,應該是偏溫多風的,如果太過,春天的溫度太高,萬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會出現嚴重的旱災,最後導緻顆粒無收。所以在五行當中,除了相生關系之外,還有一個相克,就好像是五行組成了一個圓圈,他們中間都有一股力量在拉扯着,這個拉扯着五行的力量,就是相克的力量,這股力量就像拉着風筝的那根線一樣。
原文:“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性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滲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
那接下來這段話呢,就是具體講解相克的原理。站在圓運動的角度來看的話,很容易就理解了。木的氣是發散的,就像樹木向外生長一樣,而金的氣是内收的、收斂的,所以說金的力量可以抑制木的發散;火的氣是炎上的,水的力量是向下的,所以水可以抑制火的過度炎上;土之濕氣滋膩停滞,一遇到風則濕氣能散,所以木能克土,金氣是内收的,而火之溫可以抑制金氣的内收;水的特性是潤下,往低處流,而土的氣是停滞的、靜止的,它可以讓水不會過于潤下。
倪海廈先生說,中醫其實就是物理醫學,它的很多原理我們完全可以在自然界之中找到答案。所謂的五行相克,我們在自然界的氣候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如果是用季節更替來看的話,如果其中一行出現太過,那麼在下一個循環之内,這股力量就會被削弱,最終會被拉回到五行的平衡狀态。
原文:“制化者,相生相克,彼此協調,無偏勝偏衰,生生不息之平衡者也。其生克制化,皆以氣而不以質,成質則不能生克制化矣。”
最後這句話講的是制化。所謂制化呢,其實就是綜合了相生、相克這兩種關系,既有相生又有相克,五行才能制化,才能生生不息,達到一個平衡。隻有相生,或者隻有相克,五行都形成不了一個圓,隻有相生相克的機制同時存在,五行才能形成一個完美的圓圈,不停地在時間這條大馬路上滾滾前行。
最後麻瑞亭先生說出了生克制化的一個核心關鍵,我們所謂的生克制化都指的是無形的氣,或者說是能量,而不是有形的物質,如果氣轉化為質則不能制化。質為體,氣為用,所以五行的生克制化都是在“用”的範疇内,而一旦“體”出了問題,那麼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會被中斷,就比如肝硬化,木的“質”遭到了破壞,木的氣也就衰亡了,五行這個圓就沒有辦法再繼續滾動了,人就會面臨陰陽離決”的情況。
五行是中醫的理論的基石,五行是一個動态的、系統的東西,它不是僵死的理論,而是活着的存在,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五行,才能真正步入中醫的殿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