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經典中的孝道

儒家經典中的孝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4:01:06

有一位網友,在網上吐槽:“我6歲的時候,父親跟母親離婚了。我跟母親生活,從6歲到25歲,隻見過父親一面。父親從來不付撫養費,從來不關心我的生活。現在他老了,要我贍養他,我應該贍養他嗎?”

我回帖說:“孝子不養棄子父,孝子不養下堂母。家有千鐘粟,不養抛家父。家有萬石糧,不養改嫁娘。”

現在有一些人,年輕的時候不管子女,沒有盡到撫養子女的義務。等他們老了,卻理直氣壯要求子女贍養。

一些道貌岸然之輩,站在道德制高點,揮舞着道德大棒,對子女指指點點。筆者見多了這種場景,決定寫一篇文章,讨論一下這個話題。

大家去讀一讀《孝經》,就會發現,孔聖人倡導的孝道是:“教父以義、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

儒家經典中的孝道(孔聖人倡導的孝道)1

圖為孔聖人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孔聖人倡導的孝,歸根結底是“權利與義務對等”,并不是要求子女對父母無條件服從。父母想要子女孝順,就必須先盡到父母的責任。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父母想要子女養老,你得先把子女養大了。

再後來,一些儒生曲解孔聖人的意思,把孝道說成是:“父為子綱,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在這樣的語境下,又産生了一個令人作嘔的糟粕:“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有不少人,年輕的時候不管子女,老了就拿這句“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來壓子女,逼子女贍養他。

按照傳統的孝道來講,父母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子女可以不贍養父母。舉個例子,父母如果遺棄了子女,或者是把子女賣了,父母就是棄子父和棄子母,就等于是放棄了為人父母的權利。無論子女将來有多大的出息,都可以理直氣壯拒絕贍養父母。

儒家經典中的孝道(孔聖人倡導的孝道)2

圖為宋真宗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古代的時候,有一個很形容人很富有的形容詞“千鐘粟”。比如宋真宗的勸學篇,就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顔如玉”的說法。

家有千鐘粟,可謂是富得流油了。即便是如此富有的有,碰到了曾經抛棄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不贍養他,這就有了“家有千鐘粟,不養棄子父”的古語。

古代的時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要求比較嚴苛。女性嫁入夫家,生育了子女,就是子女的高堂大人,或者說是萱堂大人。如果母親改嫁了,就沒資格呆在前夫家的高堂之上,就是下堂母,或者說是改嫁娘。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在傳統的文化當中,母親一旦改嫁,就放棄了要求子女贍養的權利。女人一旦再婚,生老病死就應該由再婚夫家負責。改嫁的女人,當了别人的繼母,贍養責任就應該由繼子負責。

古代的時候,一石糧食是一百斤左右。家裡有萬石糧食,就是有一百萬斤左右的糧食。古代有個說法,叫官祿二千石,就是貴族了。比如《三國志》就記載說:“公孫瓒家世二千石”。

儒家經典中的孝道(孔聖人倡導的孝道)3

圖為公孫瓒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即便是家裡有一百多萬斤糧食,也不需要贍養改嫁的老娘。這就有了“家有萬石糧,不養改嫁娘”的古語。

現在是法治社會,結婚自由,離婚也自由。父母離婚,子女不應該怨恨。子女碰到離異後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要不要盡贍養義務呢?我覺得可以根據一個标準來判斷,就是父母有沒有給撫養費,有沒有關心子女的成長。

父母離異之後,子女随父親生活。母親給了撫養費,或者是有關心子女的成長。等她老了,子女就應該盡贍養義務。

如果母親改嫁之後,不支付子女撫養費,或者對子女的成長不管不顧。等她老了提贍養的話題,子女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她說:“孝子不養下堂母,家有萬石糧,不養改嫁娘!

父母離異之後,子女随母親生活。父親給了撫養費,有關心子女成長。等他老了,子女就應該贍養父親。

如果父親不支付子女撫養費,或者對子女成長不管不顧。等他要提贍養問題的時候,子女就理直氣壯對他說:“孝子不養棄家父,家有千鐘粟,不養棄子父!

最後再說一句:“孔聖人強調的孝道,是先有父義母慈,後有子孝。所謂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跟孔聖人強調的孝道,不是一回事。”

本文參考書目:《孝經》。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托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