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曾經貧困的地方都找到了适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産業。但是這些優質的農副産品怎麼運出去、怎麼賣得掉、下一步怎麼能打響品牌?這又成了一個難題。光靠對口單位用獻愛心的方式來消費,顯然數量有限,而且也不是産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可是在對接市場和消費者的過程中,這些農副産品又會遇到哪些痛點、堵點和難點呢?
綠春縣位于雲南紅河州,地處中越邊境,聚居着哈尼族、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這裡山清水秀,綠春這個名字就有着“綠水青山、四季如春”的意思。然而由于地處邊境,交通不發達,以往這裡的村民生活水平都很低,還有一些直過民族連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證。
幾年來,在各方扶貧力量的幫助下,綠春縣給村民們蓋起了新房,又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起了農産品,綠春縣拉祜寨就引進了木耳種植,因為氣候、水土合适,種出的木耳又肥又大。
木耳豐收了,但扶貧幹部卻發了愁。綠春縣位置偏僻,收貨商不進山,産品就沒法運出去。就在這時,定點幫扶綠春縣的重慶大學扶貧幹部在調研時聽說了這個消息。
雲南綠春縣副縣長、重慶大學扶貧幹部 李雪松:我們就把這個信息彙報給學校,扶貧工作組親自到這兒來看,确實是天然的木耳養殖基地,我們學校就當機立斷要替他們包銷。
從2013年重慶大學與綠春縣結對幫扶開始,主要扶貧工作集中在基礎教育、農技培訓等領域,幫忙賣貨還是頭一回。
經曆了重重考驗,木耳終于運到了重慶,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重慶大學共有師生五萬七千多人,每天食堂的需求确實不小,然而木耳并不是主食,5噸木耳光靠自家食堂消化不了。
學校又開始挖掘自身的資源,在學校的超市上架、動員學生直播帶貨,還發動校友購買。通過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木耳終于都賣了出去。這一次實戰也讓老師們體會到,光靠學校以獻愛心的方式來銷售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重慶大學老師、扶貧辦工作人員 吳炯:最開始覺得通過簡單地購買就能幫助他們,就像輸血式扶貧,給一點錢給一點物,買點他們的東西,他們就脫貧了,但這些需求這是有限的。我們有很大一部分校友企業自己在搞餐飲、火鍋,重慶是全國最大的一個火鍋消費市場,正好和綠春的香辛料農産品結合起來。
重慶,火鍋之城,正是香料需求最大的市場之一,而香料正是綠春縣的特産之一,能不能把綠春縣的香料推介到重慶本地市場呢?這次,老師們帶着從綠春縣帶回來的草果、八角等香料樣品又開始了推銷之旅,首先拜訪了重慶最大的幾家火鍋店。
産品究竟好不好,還得消費者說了算。幾位火鍋店的老闆和大廚們也都非常認真,從外觀、香味等各個方面仔細查看。
幾種香料都得到了主廚們的肯定,讓大家對綠春縣的香料品質有了更多的信心,一些企業當場就表示,可以先進一部分貨試一試。
運輸問題也是老師們的擔心之一,在采購木耳的時候,他們就意識到,即使能找到合适的買家,隻憑學校的資源,中間的運輸成本依然降不下來,可能會影響産品在市場上的競争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再次發動了校友資源,組織了一次校友企業家和綠春香料企業的視頻推介會,特地邀請了一些做貿易和物流的企業。
這一次的視頻見面會,四家企業當場就和綠春企業簽訂了十幾萬元的購買合同。盡管是一次扶貧産品推介會,但是企業們并不是以獻愛心的心态來參加,而是認真地按市場的規律來談生意。
隻有按市場的規律來,才能真正成為合格的商品帶來持續的經濟效益,這一點也在現場得到了綠春縣企業和重慶大學老師們的認同。
近年來,許多部門、企業在扶貧工作中,開始把幫扶的重點從生産環節向後延伸,推動扶貧産品進入消費市場。但是扶貧産品要轉變成自由流通的商品,有不少環節都缺少經驗和技術。比如,一些産品在進入市場時忽視了市場的标準,就容易碰壁。
今年3月,甘肅省渭源縣的土豆合作社在電商企業的幫助下,第一次通過電商網絡賣出去的扶貧土豆,就讓收貨商不太滿意。
電商企業駐渭源縣扶貧特派員 王巍:發出去以後大概有25%的不合格,有大量的土豆上面帶着泥,很多小的,還有帶傷口的,甚至腐爛的商品。比如市場更多需要的馬鈴薯是150克到300之間的,這樣一個級别。但是當地老百姓習慣把50克以上、100克以上的混在一起。
有了這次經驗,渭源縣今年的土豆在播種前,就從産品标準化入手,給農民免費發放了品種更好的種苗和地膜,加強田間管理、收獲分選,更好地按照市場的要求進行種植和初加工。
還有一些特色農産品,因為缺少專業的物流,賣不出好價錢。在廣西合浦,許多貧困戶都靠種荔枝脫了貧,但是因為合浦縣交通不太方便,荔枝保鮮又非常困難,果農們隻能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當地的收貨商。今年,一些電商企業了解到這些情況後,主動提出幫助貧困戶們在線上銷售荔枝。企業依托自身的冷鍊物流技術,把冷鍊物流車直接開到了荔枝園裡,荔枝剛摘下就直接打包冷藏,在最短時間内送到消費者手中,保證荔枝的品質。短短半個月時間,就賣掉了三萬多斤。
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農産品,要想在市場上得到消費者認可,必須要進入主流賣場、打出自己的品牌,但是對一些剛脫貧的地區來說,發展産業才剛有起色,不懂得也不會打造品牌。河北承德縣生産的扶貧小米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隻在縣城裡的市場賣,不僅價錢不高,銷量也上不去。
2018年,天津食品集團在對口扶貧過程中了解到這款小米,不論口感和質量都不錯,決定幫助他們打造品牌并采購他們的商品。
天津食品集團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王松:在品牌宣傳、營銷策劃、市場開發、标簽标注的規範化、質量控制體系上,全方位幫企業産品迅速進入銷售網絡。我們食品集團有一百多家經營店,一千多家團購客戶,幾百家食堂,還有跟我們合作的大賣場。産品迅速進入網絡,就可以産生銷量了。
在天津食品集團的打造下,承德縣熙野小米的銷售額也從2018年的300多萬元提升到了2019年的1000多萬元。合作社的産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合作社裡的農戶們自然也越幹越有勁。
過去兩年裡,天津食品集團在河北、甘肅、新疆、西藏等地考察開發了包括牛羊肉、礦泉水、葡萄酒等多種扶貧産品,都充分利用企業自身成熟的營銷網絡和品牌打造流程,讓扶貧産品進入更多的主流市場。
天津食品集團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 付鑫權:讓扶貧産品真正标準化,市場化,具備市場競争力,由扶貧産品轉化為正式的商品,這樣就完成了消費扶貧的任務。将來在沒有消費扶貧工作的情況下,可以作為正常的市場産品進行流通。
從扶貧産品到正式商品,區别是什麼?一個是有别人幫着扶着,如果别人不扶一把,就沒法獨立行走。而另一個是不靠别人獻愛心,自己要有市場,能夠賣得掉。扶貧産品成為能經受住市場考驗的有銷路的商品,這樣産業才能持續發展。
所以消費扶貧,多買點兒扶貧産品當然是必須的,但更高級的卻是幫助産地跟市場、跟物流對接,打通消費、流通、生産各個環節的痛點、難點和堵點,讓産品賣得掉、賣得好,甚至能夠打造出廣受歡迎的優質品牌。
幫助扶貧産品和産業完成這樣的華麗轉身,消費扶貧這才算是起到了真正作用,那些貧困地區的脫貧路才會越走越穩當。
制片人丨劉年 李作詩
編輯丨陸宇佳 鄧麗娟 安文劍 王爍 謝賓超
攝像丨張敏 張帆 盧山 劉功河 祁文傑
責編丨劉小萍 馬汝濤
剪輯丨鄭昱
(編輯 陳卓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