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對于我們來說早已不隻是一個簡單的拍攝工具了,更是人們觀察世界、認知世界、表現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相機發展史上,能稱得上著名品牌的并不少,但是能成為一種情懷和信仰的便屈指可數了,德國的徕卡相機就是這樣一個品牌。
無論玩不玩攝影,相信大家對徕卡這個品牌都不陌生,光是一個可樂标,就代表了不凡的品位和格調。
有人把徕卡相機稱作相機中的勞斯萊斯,它曾經與奔馳、萬寶龍并稱為德國工藝三大代表,蘊含了沉穩、曆練、勇氣、兢兢業業以及一絲不苟等諸多品行。
相機王國裡的勞斯萊斯是怎樣誕生的呢?
關于徕卡成為一個商業品牌,以及徕卡相機的問世,都是當初一些偶發事件組合而成。
誕生的背景
三個關鍵人物
1.奧斯卡·巴納克
當時徕茲公司的主要産品是望遠鏡與顯微鏡,徕茨公司研究部主任的奧斯卡·巴納克本身是一位攝影發燒友,非常喜愛照相,當時的攝影器材都非常沉重,他一直努力研發輕巧攜帶方便的相機。
所以奧斯卡巴納克研發新型相機完全是個人的自發行為,當時徕卡公司并沒有要求他開發相機産品;而徕卡這名稱起初隻是巴納克研發新相機的産品代号而已。
1913年,巴納克成功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相機産品徕卡,後來被人們稱之為“原型徕卡”Ur-Leica,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使用35毫米标準電影軟片的35mm相機。
徕卡Ur-Leica,開創了135相機的先河,在相機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奧斯卡巴納克先生的發明不止改變了徕卡,更改變了整個攝影行業。
▲巴納克在1914年用“原型徕卡”拍攝的威茲勒小鎮街景,至今仍清晰動人。
2.麥克斯.别雷克
另一個徕卡初期發展的關鍵人物就是麥克斯·别雷克(Max Berek)教授,當時徕卡沒有為相機設計鏡頭的經驗,所以在1912年(原型機問世前一年)請麥克斯·别雷克教授特别為35毫米相機設計第一款鏡頭:Anastigmat f3.5/50mm ,Anastigmat就是沒有像差的意思。 可見當時徕卡對鏡頭高品質的要求。這顆鏡頭,也是日後徕卡名鏡Elmar的前身。
3.恩斯特·徕茲二世
最後一位徕卡相機開發上市的關鍵人物,就是當時的老闆恩斯特·徕茲二世。
1924年,在當時經濟不景氣,大型相機當道的潮流下,在徕茲公司的會議室裡,舉行了一個漫長而嚴肅的會議。關于是否将35mm相機推向市場的讨論正在舉行,絕大多數公司的董事們持保守态度,争吵持續了很久,最後恩斯特·徕茲二世力排衆議、拍闆定案。 徕卡正式決定面向市場。
1925年,在徕比錫的春季國際貿易會上,徕卡正式展出了準備走向市場的30台徕卡I(A)型相機。
Leica 1(A)的問世,使攝影師能夠以一種新的、動态的方式拍照,擺脫笨重的大機器不必受三腳架的約束。所以慢慢被世人接受,受到熱烈追捧是必然的趨勢。也因為徕卡35mm相機的出現,而開啟了35mm相機時代的來臨。
▲街拍大師布列松使用徕卡M3
就這樣,自1913年開始,徕卡從未停止步伐,始終秉承頂尖德國工藝與創新技術,不斷探索更完美的攝影之旅。
經過近百年的曆史,曆經兩次世界大戰,從35mm相機的鼻祖,到締造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神話,徕卡已經擁有了更多更深遠的含義,它诠釋着曆史、诠釋着徕卡文化、诠釋着一種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