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喀秋莎故事來源

喀秋莎故事來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1:04:10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1

喀秋莎博物館

國際在線報道(駐俄羅斯記者 孫娟):提到前蘇聯歌曲《喀秋莎》,相信很多聽衆都不會陌生。這首歌曲雖然創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但卻在蘇聯偉大衛國戰争中被廣為傳唱。在最艱苦的戰争歲月裡,歌曲在前線戰士們的心中點燃了勝利的希望之光。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的福斯霍達村,常住人口隻有幾百人的村莊裡卻擁有一座獨一無二的《喀秋莎》博物館,這裡收藏了所有關于歌曲“喀秋莎”的珍貴資料和記憶。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2

在福斯霍達村,村民們不論老少都能唱上幾段歌曲《喀秋莎》。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創作這首作品的全部靈感就是來自于他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在靜靜流淌的烏格拉河河畔,梨花開遍山野,一位名叫喀秋莎的姑娘曾經站在俊俏的河岸上等候着他的愛人從戰場歸來。福斯霍達村不僅有歌曲喀秋莎的博物館,村裡還在河岸邊地勢最高的地方建起了一座象征性的喀秋莎紀念碑。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3

中國人對于歌曲《喀秋莎》的感情同樣非常深厚。在博物館創建後的30年時間裡,盡管村莊地處偏僻,但仍有中國學生、中國的電視攝制組慕名而來。博物館創立不久還收到過一封來自中國新疆的信件。信中寫道:“我是一位學自然地理的環境科學工作者,身上的藝術細胞雖然很少,但從50年代以來,《喀秋莎》這首歌就深深地迷住了我,激勵着我。1965年,我的女兒出生了,在取名時我想起了《喀秋莎》。按照中國的習慣,我給她取名為‘秋莎’,中國的喀秋莎。”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4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詩人創作了這樣一首打動無數世人的作品?《喀秋莎》博物館館長柳德米拉·普羅霍連科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36年,已經移居莫斯科的詩人伊薩科夫斯基回到家鄉。 也許是這一次的故鄉之行給他留下了太多溫暖而美好的印象,在返回莫斯科之後,當回憶起和村民們在一起度過的愉快時光,他寫下了八行詩句,這就是歌曲《喀秋莎》的雛形,“1938年,作曲家馬特維·布朗傑爾邀請伊薩科夫斯基為他的爵士樂隊11月的演出季寫一首新歌。伊薩科夫斯基說,自己近期沒有新作,隻有一首未完成的八行詩。當年夏天,伊薩科夫斯基前往雅爾塔度假,布朗傑爾随後也趕到那裡,在給八行詩配上音樂之後,他決定請伊薩科夫斯基繼續這份未完之作。”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5

1938年11月28日,布朗傑爾的音樂會如期開演。當最後一個壓軸曲目奏響時,女歌手瓦蓮京娜·巴吉舍娃走上舞台,她所演唱就是伊薩科夫斯基作詞的歌曲《喀秋莎》。音樂廳裡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于是歌手又演唱了第二遍、第三遍。歌曲《喀秋莎》自此開始走入人們的心中。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6

那麼歌曲中所提到的喀秋莎是否真有其人?多年以來,關于喀秋莎的來曆一直有很多的猜測。柳德米拉·普羅霍連科娃說,伊薩科夫斯基從來沒有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過喀秋莎的原型究竟是誰。事實上,這個在俄羅斯非常常見的女性名字,在伊薩科夫斯基所創作的作品中,曾經出現過多次。也許她隻是一個綜合的形象,“有一種說法是,歌曲是為了紀念他的第一位女老師葉卡捷琳娜·戈蘭斯卡娅,因為伊薩科夫斯基曾對朋友說,他的一生得益于兩個女人,其中一個是自己的母親,還有一個就是第一位老師戈蘭斯卡娅。1938年歌曲《喀秋莎》是他第三次用這個名字,喀秋莎在詩人的心目中就是一種最親切、最溫柔的化身。是一種需要他特别呵護的人,就像他的親人、他的朋友、他的女兒。”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7

1941年衛國戰争爆發後,歌曲《喀秋莎》開始在前線士兵中被傳唱,因為他們認為,《喀秋莎》唱出了自己對家鄉的溫暖記憶,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他們有了迎接勝利的信心。參加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老戰士亞曆山大·費德洛維奇如今已經92歲,而喀秋莎的旋律以及喀秋莎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刻了他的記憶中,“大家都希望在家鄉能有一個喀秋莎等待着我們從前線勝利歸來。戰争中我和一個戰友的侄女通過信,其中有一封我至今還保存着身邊。在信中女孩告訴我,她們在後方努力工作,生産各種食品、日用品,好讓在前線打仗的我們有充足的保障,她們等着我們的歸來。”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8

在博物館裡有一件粉紅色的襯衫,它的背後是另外一個關于喀秋莎的故事。那是在1941年,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年輕姑娘,曾在德國人的司令部工作,給蘇聯紅軍傳遞秘密情報。在身份暴露後,德國人将她和她的160多個同鄉一起帶到卡斯普良斯克湖邊槍斃,“臨刑前,姑娘高聲唱起了歌曲《喀秋莎》,直到生命的最後。後來,姑娘的母親給博物館寫來一封信,講述了女兒犧牲的故事,并将女兒曾經穿過的粉色襯衫贈送給了博物館,而當年她就是穿着這件襯衫送自己的丈夫去了前線。”

喀秋莎故事來源(喀秋莎的故事)9

為什麼這首歌可以在戰士們的心中獲得如此強烈的反響,烏格拉市《星火》報主編加琳娜說,它的歌詞中雖然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但是這些樸素的語言卻打動了所有的聽者,“因為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少有距離感,更能親近人們的内心。而那些費解的華麗辭藻,也許很難讓人相信和記住。伊薩科夫斯基的作品就是這樣,用最簡單的話語直達人們的内心。”

如今的喀秋莎博物館已經更名為伊薩科夫斯基故居紀念館。在福斯霍達村,還有一座以伊薩科夫斯基命名的學校。除了《喀秋莎》,伊薩科夫斯基創作的其他衛國戰争歌曲《紅莓花兒開》、《燈光》至今還在被人們傳唱着,成為關于那場殘酷戰争的最生動的紀念碑。而對一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将詩人伊薩科夫斯基以及關于喀秋莎的那些故事永遠地珍藏起來,讓更多的世人可以了解到70年前這裡所發生的一切,也是他們對于那場戰争的一種獨特的紀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