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傅佩榮講課

傅佩榮講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5 04:15:39

人不能選擇活在什麼時代,生在什麼地方,但至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你的人生。

——傅佩榮

2022年的最後一個冬夜,

你在想些什麼?

三年以來,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

你所習慣的工作與生活模式被打破,又以另一種形式重建。

時間,被一次次核酸檢測節點分隔;空間,被一個個箭頭與星号界定。

各種無奈與辛酸,各種離别與掙紮……

但是,生活依然在繼續。

困境之中,總還有一些東西不被擊垮,不被征服。

如今,我們與這段曆史握手告别;

明天,也許依然是撲面而來的寒風,

但此刻,你要送給自己,送給身邊人一些祝福,

倘或可以被概括,我願稱之為:

勇氣。

人一生當中總會遭遇“逆境”,千百年以來,無一人能例外。

而人們面對“逆境”的反應,卻各有不同。

就如面對新冠病毒的長期打壓,沮喪、抑郁、焦慮、痛苦,大概每個人都會經曆一段情緒的起伏。

然後呢?

重要的并非凝視傷口,而是學會帶着苦痛,活下去。

而一切新開始的前提,是在思索中,找到繼續向前的勇氣。

1 逆境意味着什麼?

人總是在生命的過程中,不斷制造問題。

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也不必過度排斥。

煩惱一定不好嗎?

佛教說,“離開煩惱,沒有菩提”。

菩提即是智慧,在煩惱中才能提煉出智慧。

如果嫌棄人間煩惱太多,躲到山上隐居也未必可以覺悟。山上呆久了,在别的動物眼中,你也隻是另一種動物而已。

所以,不要輕易選擇逃避。

以孔子的生平為例,孔子的一生,可以說盡是逆境。

他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把他帶回娘家撫養長大,是古代的單親家庭,生活非常貧困。

後來稍有成就,别人贊美他的德行與學問,可能是得之于老天的厚愛。

他回答說:我年輕的時候,家裡地位卑微而窮困,所以我學會了各種雜務。

會做各種雜務,代表生命有紮根的機會。

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實實在在地生活。

知道人生困難,能吃一碗飯,能做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将來飛黃騰達時,才不會忘記自己是誰。

就像飛機飛上天之後,還要回來地上加油,要有土地做基礎,否則飛行不可能持久。

2 生命有兩個維度

孔子一生有許多傑出的表現,為什麼我們學不到呢?

因為我們少了他的逆境,也少了他準備的工夫。

我們常說人生要重新出發,但前提是,一定要先知道努力的範圍。

什麼是我的限制?

什麼是我可以做的事?

如果完全沒有限制,任意發揮自己的能力,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确定了自己的限制,就可以在限制範圍内好好下工夫。

接着更重要的,就是明白人生的方向。

人的生命可以往兩個方向發展,橫的與縱的。

選擇往橫的方向發展,代表專注于現實的條件。我要在學業、事業上奮進;要照顧家人、團結朋友;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但我們還需了解,人的生命是一個立體結構,即身、心、靈三個層次。

身、心、靈是有彈性、可以調節的。

其中,身體的彈性較小,因為生老病死是固定的,誰都一樣。

心智的彈性比身體大。譬如,要不要學習?要學習什麼?

最好想通三個問題:第一,我能夠做什麼?第二,我應該做什麼?第三,我願意做什麼?

願意做什麼是關鍵,做願意做的事,心情自然就會愉快,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會無端招來不必要的煩惱。

而彈性最大的,是靈性的層面,亦即人生縱向的發展。

3 向上提升的四種方法

我們必須達到靈的層次,生命才會展示全新的面貌,才能獲得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如何進行靈性的修養,才能抵達靈的層次?

你可以憑借以下四種方法:

第一,求“知”。

“知”這條路與理性有關,包含三個步驟:學習、思考、印證。

學習與思考并不難,孔子也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我們學習經典時要深入省思,才能領悟它與我們的關系。

思考的意義在于,把古老的智慧,通過真正的了解,融化在我們的生命裡面。

最後一步是實踐,按照所知、所學、所思的,落實在行為裡,将能慢慢改變生活的質量。

第二,重“愛”。

“愛”的途徑比較容易,人都有感情,容易了解怎麼透過愛,來走向靈的世界。

“愛”的路線是每個人都可以實踐的。

可以從人間的各種愛,想象你與神明之間的關系。

透過愛的途徑,可以讓人感覺到整個生命的互相交融。

第三,敬“業”。

“業”就是工作,就是你的社會角色與職責。

成年人每天上班、下班,學生每天上學、放學,這就是業。

在工作中怎麼修行?

就是要體驗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最後的結果,而在于工作的過程。

把目标放在工作本身,就會明白沒有它的話,我的生命就不能實現。

有了這種想法,工作效果怎麼會不好呢?

至于能不能賺錢,有沒有成就,都不重要了。在所做的事情上找到内在的快樂,就是修行。

第四,潛“修”。

“修”代表從身體到心智到靈性的實際操作,從身體方面的約束,心智方面的收斂,再到靈的修行,進而沉思冥想。

沉思人生之中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人的真相?什麼是宇宙萬物的真相?

這就是“修”的路線。

無論“知”、“愛”、“業”、“修”哪一種途徑,目的都是希望覺悟“靈”。

我們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路線。

4 重新出發的勇氣

人生在世,不能選擇自己生在什麼時代,也不能選擇在什麼地方成長。

自有人類以來,每個人所生活的世界,都可能有各種逆境。

人的生命充滿潛能,有待我們去開發,條件就是要給自己一些壓力。

不必抱怨環境,孔子有一句話說得實在太好了,就是要做到“無怨而有恥”

“無怨”就是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于事無補。

“有恥”代表清醒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是誰,有何種尊嚴,許多不夠格的事不屑于做。

清楚了解生命的立體結構,在身、心、靈三個層面調節自身;

追求靈性的修養,生命自然趨于完整,才能保持重新出發的生命動力。

2023年馬上到了,以此文祝福每個人,勇敢去擁抱每個新的一天!

傅佩榮講課(傅佩榮告别2022迎接2023)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