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土制盛行于中世紀的西歐,并與封君封臣制相互依賴,或者說是封君封臣制的存在為封土制的産生提供了條件,封君為了獲得封臣的忠心,就會将封土賜予封臣,而封臣為了獲得更多的封土,也會尋找不同的封君進行效忠。
于是封君封臣與封土共同構成了西歐複雜的封建關系。封土制在11世紀獲得了迅速發展,卻在14-15世紀逐漸走向衰落,封土制的興起與封君封臣制的發展緊密聯系,它的衰落也同樣與封君封臣制的狀态有很大關系。
西歐封土制在14-15世紀的衰敗既有封土制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因素,更是時代因素使然。封土制的基礎是土地,當封君不再有土地進行封賞時,封土制同樣難以維持;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封土制不再适應社會的發展了。
因為封土制将大量人員固定在土地上,而“自由人”才是商品經濟得以發展的真正原因,封土制帶來的“勞動不自由”同樣也束縛了西歐城市和工商業的發展,由此引起工商業資産階級的反對。黑死病的盛行加速了封土制的衰落。
一、封土制衰落的自身因素1.封土制中的土地因素
中世紀西歐封土制中的基礎是土地,封君把土地分封給封臣,以此換取封臣的忠心。一方面,随着封土制的發展,身居高位的封君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更多的土地被封臣所掌握,這就造成封君土地的減少,封君難以繼續進行過去的封土,封土制實際逐漸名存實亡。
另一方面,封臣一旦分封土地,他也會成為新的封君,由此封土制實際上仍然可以勉強維持,但是14-15世紀是西歐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越來越多的封臣将自己的土地用來投資。
因此,當封臣把土地用來投資之時,傳統的封土制同樣也難以維持,所以封土制最終會在14-15世紀逐漸走向衰落。亨利·皮朗在《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中強調:“經濟變動的加速使土地獲得了更大的流動性,因而破壞了傳統的份地的劃分。”
自然經濟是西歐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封閉的自然經濟已經無法适應社會發展,封建主也不能再抱守殘缺,隻能因時勢變化而變化。
封土制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親兵制,親兵制所封賞的物品不同,主要依賴親兵與領袖人物在戰争或劫掠中所獲的物品,9世紀的羅斯王公就曾将大量劫掠的物品封賞給自己的親兵。後來在法蘭克王國時期,親兵制逐漸演變為以土地為封賞媒介的制度,這主要受羅馬帝國影響,日耳曼人開始将定居作為一種習慣,身上的遊牧習性也逐漸褪去。
2.民族國家的興起
14-15世紀,西歐已經出現了民族國家,以英國和法國為代表,英王和法王在教會權力受到沖擊或走向衰落之際,積極收攏權力,英王亨利八世公然與羅馬教會決裂,建立民族教會,整個都铎王朝的君主都緻力于創建一個能将民衆團結起來的宗教—英國國教。
法王腓力四世在1309-1377年制造了震驚歐洲的阿維農之囚,以武力将教皇遷至法國阿維農,并迫使這段時間裡的教皇都由法國人擔任。14世紀,教皇權力下移為西歐民族國家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
民族國家的興起,要求臣民隻效忠君主,其他的封君都不再是效忠對象,因此,傳統的以土地為核心的封臣制因為社會制度的變化而被抛棄,而且這是一種從上至下的抛棄。在民族國家興起的同時,城市的發展也加速了封土制的衰落。
亨利·皮朗的《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指出:“在農業社會裡的新興城市中,其商人和工匠在農業社會中的重大差别,就在于商人與工匠的生活不再決定于他們與土地的關系。”
傳統的商人與工匠都必須依附于封建主,與土地有着不可分離的關系,但随着城市的發展,商人和工匠都可以獨立經營。城市的興起使以土地為基礎的農業地位逐漸下降,手工業和商業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漸提升,這也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後,農業逐漸被輕視的重要原因。
二、封土制衰落的社會因素1.農奴制的瓦解
亨利·皮朗認為,“農奴的人身是屬于領主的,他們被束縛在勞役上,受領主的供養。領主從他們中間來補充保有地上所需的勞動者、牧人、作坊中的男女工人……”在中世紀早期,農奴對領主有着很強的依賴性,農奴的生活、婚姻、人身自由都掌握在領主的手中,這是由農奴生産帶來的豐厚利潤決定的。
農奴為領主耕種土地,領主有不同的等級的田地,這些耕種者對領主的依附程度也因此不同,有的是“自由人田”,有的是“農奴田”。
農奴制與中世紀西歐封土制密切相關,封臣從封君手中獲得封土後,就會購置農奴,在土地上進行生産,以一種傳統的地租方式賺得利潤。
然而,随着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農奴在土地上生産的價值遠遠低于土地商業化帶來的價值,再加上農奴會造反和偷懶,通過農奴生産獲取地租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封建主的生活。此外,物價上漲而收入不變的生産方式也增加了封建主的不滿,于是封建主選擇主動放棄農奴制。
農奴的大量逃亡是農奴制衰落的又一原因,中世紀大多城市規定:農奴隻要在城市居住滿一百零一天,就能得到自由,成為城市中的自由人。封建莊園經濟的衰落是農奴制衰落的重要原因,封建莊園的封閉性和自然性使其土地所生産的物品帶有明顯的單一性,封建主的利潤在豐富的商品經濟的沖擊下一落千丈。
于是,很多封建主選擇離開土地,或歸屬于君主,或前往海外從商,由此,封建主對農奴的直接控制大幅減弱。
三、封土制衰落的時代因素1.黑死病的沖擊
1348年,黑死病在歐洲爆發,并沿着傳統的亞歐商道向歐洲各個地區擴散,歐洲人口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在黑死病爆發之時,大量農奴逃亡,封建主越來越難以尋找到勞動力進行農村土地生産,16世紀,英法等國的農奴制已徹底解體了,農村市場廣泛建立起來。
黑死病對封土制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大幅減少的問題上,沒有勞動力,傳統的封土制也無法維系下去,因為封臣手中保有的大量封土無法解決其生存問題,沒有勞動力,這些土地隻能是土地,除非封建主改變生産方式,實現土地商品化,投資商品經濟。
再者,黑死病的盛行造成大量封君封臣的死亡,于是很多土地成為無主荒地,民族國家的君主乘機收回這些土地,鞏固自己的王權統治,因此,封土制也難以維持下去,封君封臣的數量也逐漸減少,大量的土地被集中于國王之手,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都随着時代的發展而被湮沒。
對于民族國家的君主來說,他們也支持農奴恢複自由,變成向自己納稅的城市自由民,因此,很多歐洲君主會選擇主動恢複農奴的自由。
最後,黑死病使歐洲勞動力大幅減少,促使社會生産方式發生改變,傳統的以人數優勢進行生産生活的方式已經無法獲得令封建主滿意的收入了。
新技術的運用需要自由人群體,因為自由人有積極的工作态度,而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常常消極怠工,封建主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也開始轉換自己的身份,搖身一變成了新興的工商業資産階級,這在地中海周邊地區非常盛行。因此,封建主和農奴共同的身份轉變直接粉碎了農奴制的生存基礎。
四、總結14-15世紀的西歐屬于中世紀晚期,在這一時間段内,西歐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封君封臣制不再适應社會發展,封土制也因此喪失了社會基礎,因為民族國家所依賴的土地都以封土制的形式被公爵等掌握,這自然為君主所不能容忍。
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出現自由勞動力,封土制将勞動力拴在土地上,延續着中世紀的傳統方式,但農奴的反對之聲和莊園主的盈利下降導緻其必須更換方式,土地商業化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黑死病是加速封土制衰落的偶然因素,這場鼠疫導緻歐洲人口大量減少,舊有的以人數優勢謀利的生産方式已經無法适應新的社會環境了,莊園主的牟利越來越少,封土制也因此逐漸遭到抛棄。
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農奴制瓦解也為封土制的衰落提供了機會,農奴不再成為封建主謀取巨額利潤的唯一手段,封建主開始投資工商業,甚至買賣官爵,主動走進近代社會的大門,這在意大利的諸城市共和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五、參考文獻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