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你遇到以下情景:
你參加聚會,碰到某個客戶詢問你公司的産品。這時你的朋友或者同事走過來,不管是開玩笑還是無心之失,随口說了一句:“他什麼都不懂的,問他有什麼用呢?”
面對這種“被揭短”的情況,你應該如何巧妙地處理這個問題呢?這就要看你的思維能力,夠不夠敏捷了!
在口語表達當中,敏捷的思維很重要。
口才好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夠随機應變,巧妙地化解問題,這是得益于他們具備敏銳的思維反應。
這種“應變性口才”,是每個學習口才的人,都應當掌握的一種實用技能。然而,這種說話技能,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積累和訓練。
想要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敏捷起來,你就需要針對性去提升自己的應對能力。
想要提升自己口才的應對能力,首先要了解敏捷的應對能力,都有什麼特質。
簡單來說,應對口才的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臨機即發,一旦觸碰到外界信号,就能夠立刻即興構建語言應對;
2,正中要害,應答的話語,能做到精幹簡短,句句說在點子上;
3,靈活自如,不會拘泥一種應對方式,懂得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
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來,敏捷的思維的能力,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快、準、狠”,通過恰當的回應,就能夠讓“挑釁者”啞口無言。
舉出兩個例子。
在某個候車室内,一位男青年把痰吐在潔白的牆壁上面,旁人見此,就他說:“這位大哥,難道你不知道‘不能随地吐痰’嗎?”
“我知道,但我現在是吐在牆上,而不是地上。”男青年狡辯道。
“既然如此,看來我可以把握手中的垃圾扔給你了,畢竟我并沒有随地丢垃圾。”
男青年頓時啞口無言。
還有一個關于歌德的著名笑話。
有一天,歌德在韋碼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得隻能讓一個人通過 的小道上,迎面遇見一個對他作品提過尖銳諷刺的批評家。
這位批評家十分傲慢無禮地說:“我從來都不給傻子讓路的。”
這時,歌德笑容滿臉地站到一旁,說:“我正好相反。”
如果說,第一個故事是語言技巧的反擊,那麼第二個故事,則結合一些動作的成分,作為了敏捷的應對。
也就是說,敏銳的思維反應,需要你通過語言和行為共同表現出來。隻有這樣,你才能夠以此應對不同的困難情況。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要培養出幾種能力。
想要讓自己有效地發揮出敏捷的思維,一些基本的能力你最好要掌握。
對敏捷思維起到根本作用的能力,大概有四種。
第一,足夠的自信力。
自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當你沒有自信的時候,對于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會有一種逃避或者退縮的傾向,很容易被動地去接受那些不好的事情。
相反,一個有自信的人,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肯定會主動想方設法去思考應對策略。這正是敏捷思維的核心要求。
不管你想不想成為一個思維反應敏銳的人,培養自信對你百利而無一害的。
第二,穩定的意志力。
能讓我們專注目标,并且能夠根據目标,恰當調節行動以及自我心理期待的能力,往往就是意志力。
在應變思維當中,意志力可以讓你以一種更為積極和主動的态勢,持續高昂頑強的情緒,針對性去處理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情緒一直消極懈怠,态度猶豫不決,始終處于一種心理壓力的狀态,就很難專注目标作為應變了。
第三,集中的注意力。
能夠調動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上,是讓我們成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當你精神渙散、思維胡亂,你就很難排除周圍甚至心理的幹擾,通過有效的思考,對外界的信息進行有效判斷和反饋,從而調整自己的應對措施了。
隻要你在意識十分敏銳的狀态下,你才有活躍的思維支撐你産生應變需要的頓悟。
這就是保持注意力的重要性。
第四,靈動的創造力。
應變表達,是一種充滿創造性的語言活動。既然要“應變”,思維就必須要處于一種非常活躍的狀态之中。
隻有這樣,你才能夠讓不同的思維形式,如邏輯思維、聯想思維、發散思維、聚斂思維、逆向思維等共同和諧配合,讓自己的大腦迸發出巧妙的答案。
創造性思維所具備的敏捷、流暢、獨創、靈活等特點,正正就是應變思維的重要特征。
既然如此,我們要怎麼培養它們了。
訓練應變思維,有“軟方式”,也有“硬方式”。
所謂“軟方式”,就是通過思考不同的IQ題,或者思考題,積累一定程度的思維經驗,從而讓思維獲得提高的方式。
而既然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跟别人聊天是運用應變思維最多的地方,那麼通過訓練自己的語言能力,以此提高應變思維,就是比較實用的“訓練硬方式”。
我們可以運用訓練辯論的方式,去訓練我們的思維反應能力。
其中,四種比較實用的訓練方式是:
1,自問自答;
2,快問快答;
3,順語反诘;
4,曲解岔答;
用這四種方式去訓練自己的語言反應能力,基本上就可以處理日常生活大部分遇到的談話問題了
所謂“自問自答”,就是自己問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然後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回答它們。
這個方法的用處就在于,通過自己給自己構建語言障礙,以此去激活思維。
當你能夠調整思路去回答這些問題,甚至“跳出”常規的應答方式去回答問題,你自然就能夠從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例如試着問自己一些“不友好”的問題:
為什麼要給自己問出這些問題呢?
普通而平常的問題,我們已經習慣了某種回答方式。而人的大腦都是偏向運用最省時省事的方式去行動的,那麼普通而平常的回答,大腦就很自然用我們固定的方式去回答問題了。
而這些“反常而不友好”的問題,卻離開大腦的舒适區,這樣大腦就會強迫自己運用新的方式去應對問題,從而激活我們的思維反應。
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就能夠起到訓練自己思維的作用了。
訓練要求:
1,問題一定要能夠“考起”自己,可以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給自己發問;
2,給自己限定回答的時間,如30秒内完整回答到問題,以此提高對問題的反應速度。
3,最好用手機錄下自己的回答,通過反複傾聽改進自己的回答,直到滿意為止。
這個訓練不一定要局限于自己去做,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設計一些問題,然後試着去回答。
如果說“自問自答”,是讓自己跳出固有的思考方式去回答問題,那麼“快問快答”,就是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去回答問題,隻要能夠立刻回答出來,就算成功。
這個訓練方法,可以訓練我們“對答如流”的能力,不管别人問什麼,我們都能夠瞬間回答出來。這種高強度的思維運用活動,會強迫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去思考答案。
經過這樣的訓練,我們的思維活躍程度,就會變成如同條件反射般那樣,對于遇到的突發狀況,會保持警惕的狀态。
訓練方法有哪些呢?
例如成語接龍,歇後語接龍這些,都是屬于快問快答的範疇。但剛開始練習,最好從自己入手,以自己作為題目,根據個人各方面的情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如:
這些問題,由近及遠,步步逼近,回答的反應時間不應超過三秒。也就是說,問題一旦問出來,你就要立刻反應去回答,讓自己有一種回答迫切感。
訓練提示:
1,回答的速度最重要是迅捷。最好兩個人在一起訓練,一個人負責問,另一個人負責回答。不管是問的還是答的,都能夠起到訓練的作用。
2,答案的長度,最好不要太長,五秒之内回答出來,就是屬于快問快答的性質。拖太久就不合格了。
3,對于答案,無需過于苛刻,隻要大緻能夠回答到點上,就可以通過了。
所謂“順語反诘”,就是順着對方的邏輯,構建出逆向的意思去反擊對方。
前文舉出的那兩個故事,都是順着對方的邏輯進行反駁的例子。對方的語言已經隐含着他自己的思維邏輯,我們隻要利用這個邏輯去造句,就能起到反擊對方的作用。
這種訓練方式,就屬于比較高級的思維運用方式,因為我們首先要拆解對方的邏輯,然後才能夠去“仿句”。
例如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國的總理大臣,有一天面對記者時,經常被某個記者不禮貌的提問。
女記者問:“不知道閣下對于女性有什麼想法呢?”
大臣答道:“過去有很多想法。不過自從看到你之後,就沒什麼想法了。”
大臣這個回答,就是順着對方“想法”這個邏輯,予以否定,從而起到反擊對方的作用。
所以在訓練的時候,可以結合“自問自答”這一方式,然後給自己問一些“刁難性質”的問題,然後順着問題的邏輯去反擊回答。如:
問:難道你的脾氣一直都這麼不好的嗎?
答:不!是自從遇到你之後才變成這樣!
問:你作為一個窮人,是怎麼看待人際關系的?
答:沒錢的時候不會跟你交往,有錢的時候不想跟你交往。
問:我很好奇,你那個窮爸爸是怎麼把你培養成“人才”的!
答:我也很好奇,你那個富爸爸,是怎麼把你培養成流氓的。
當然,如果你回答的速度也很快,而且也能夠“正中要害”,說明你的思維反應已經非常敏捷了。
如果不是,就要提高訓練要求,用自問自答或者快問快答的方式,結合這個方法去訓練自己,形成敏銳的反應。
曲解,就是不按照對方原本的意思,去理解話語。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應對技巧。如:
爸爸在訓斥兒子。
爸: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不要背着我去抽煙。
兒子:對不起爸爸,我以後不會背着你抽煙了,我會當着你面抽。
這個兒子,就把父親口中“背着”這個詞語原本意思,曲解成他所理解的意思了。爸爸的意思是“不要欺騙他偷偷去抽煙”,兒子則理解成“要光明正大去抽煙”。
這種曲解訓練方法,可以開闊我們看問題的思維,活躍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提升我們思維的反應能力。
至于怎麼訓練,就可以看一些跟曲解有關的笑話,以此培養自己的“語感”。
例如當你看到“我們之所以能夠做朋友,是因為我們比較投緣”這句話時,思考以下,哪個地方可以曲解呢?
當然就是“投緣”,你可以将其曲解成同音詞,說:“是嗎?看來哆啦A夢肯定是我們的好朋友,畢竟他的頭比較圓嘛!”
又如“貧賤不能移”,現在很多人都曲解成“貧窮的人,是不能移民的”,這就是意思上的曲解。
隻要經常做這方面的訓練,你的思維反應肯定會變得非常活躍的。
訓練要求:
1,閱讀笑話,試着分析笑話是運用什麼技巧去“逗笑”我們的,不管這個笑話好不好笑,也要分析。
2,根據學到的技巧,試着利用這個技巧仿造出相同的情況,看看自己能不能熟練去運用它們。
堅持通過這四種方式去訓練自己,你的思維反應能力,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快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