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陽伏山于莊陶尊刻符
2020年3月,甯梁高速公路項目甯陽縣伏山鎮于莊村施工現場出土了陶文大口尊。第一次在大汶口近旁出土了(W-1)
W-1
符文。對于解讀這個符文,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先生說,是日、雲、山組成,早晨雲氣承托着太陽,出在山上,形容早晨宛然如繪的旦明景象,釋為“旦”。文字學家唐蘭先生說,這個字應該是“炅”的繁體字。曆史學家田昌五先生說,這可能是一個氏族部落的标志,山上有明月,月上有太陽。
田先生的氏族部落标志的論斷言之有理,這應該是華夏之“夏”,中國上古諸夏部落統一的族徽。其中三個構件,“日”是毋庸置疑的。其餘是“月”“山”,還是“雲”“火”,因為審美角度不同,理解也都不确切,沒有定論。我認為,既不是“月山”也不是“雲火”,應該釋做“玄鳥”和“腳丫子”。玄鳥是山東上古地區繼太昊部落聯盟時期第一蛇圖騰之後,少昊部落聯盟時期啟用的第二圖騰。玄鳥之下五鋸齒之物,應為足及五趾,為“止”。止,為跟随、追随、繼承、踐行之意。唐朝經學家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诠釋《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說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緻福也。
W-2
(W-2)符文,兼有太昊之日,與少昊之烏,所表何物耶。或為“太一”耶。“太一”,天一、太乙、北辰,為北極星,靠近北天極,在天穹上幾乎不動,衆星均繞其旋轉。“太一”為天之中心,有群星拱衛的天文現象,故古人尊其為天帝。如《河圖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與極同道”;《帝王世紀》:“天皇大帝耀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
W-3
(W-3),甲骨文“夏”字的構件,分為“太陽”“玄鳥”“身軀”三個部分。太陽、玄鳥上下排列,繼承指向明顯。夏的異體字比如(W-4)
W-4
更加明顯。
W-5
(W-5)金文“夏”字的構件,則左右排列。
W-6
(W-6)同樣左右排列的還有楚帛天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