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東西南北?從小到大,從青少年到中老年,從後浪到前浪,從門前小路到千山萬水,“我”的前後左右,有過無數同學、同事和同志,有過無數同呼吸共命運的同行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我的東西南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小到大,從青少年到中老年,從後浪到前浪,從門前小路到千山萬水,“我”的前後左右,有過無數同學、同事和同志,有過無數同呼吸共命運的同行者。
沒有“我”,哪裡能感受前後左右,沒有前後左右,又哪裡有“我”。“人民”是由實實在在、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組成的,“江山”也是真真切切、千山萬水命運共同體鑄就的。
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我坐在黨員、群衆代表觀禮席,猶如置身于人民的海洋之中,沐浴風雨見彩虹,百年圓夢再起航。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我們都是追夢人……
當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緻獻詞時,作為一名長期服務青少年成長的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心潮澎湃。“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人民江山、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就在當天,中青報推出了由十幾個版組成的“正青春”七一特刊,發出《以青春之我 複興偉大之民族——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獻詞》,這升華了黨的十九大以來“強國一代有我在,奮鬥青春最美麗”的主題,凝聚着同事們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結晶。
新時代的中青報,始終與時代同行,為青春喝彩!比如4位緻獻詞的領誦員中,有一位是“中青校媒”的同學——趙建銘平時多次參加中青報組織的活動,曾主持過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
當他經過努力,幸運地被選上,自信地上台獻辭時,“有一種由内而外的自豪。”趙建銘說。
四名領誦員和千人獻詞團隊,重要的不在于他們是誰,而是他們代表着新時代的中國青少年。
這種由内而外的熱烈、自豪,來自對祖國和人民由内而外的熱愛。
在一片莊嚴熱烈的氣氛中,坐在我右邊的張劍,奮力搖動着手中的國旗。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上,作為中央芭蕾舞團副團長的她,擔任了情景交響歌舞《人民至上》的領舞。她和影視演員劉佩琦、佟麗娅、萬茜、金晨、李一桐、郭乙桓、李青、楊文星的身影,一同出現在舞台上。
如今,北京舞蹈學院的師生還津津樂道着有關張劍的往事——“練功房裡似乎永遠都不會休息的那一個,就是張劍。”
作為一名傑出的舞者,接過中芭(中央芭蕾舞團)的看家戲《紅色娘子軍》,張劍義不容辭。從外形到氣質,張劍都有電影版《紅色娘子軍》的瓊花扮演者祝希娟的那股勁兒,于是,中芭安排張劍飾演芭蕾舞劇版的瓊花。“從技術上完成這個角色,對我來說難度不大,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神髓,并把自己融入其中。”張劍說。
為了演好瓊花,杜絕“隻像娘子不像軍”的尴尬,張劍反複觀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經典版本的視頻,向中芭團長馮英等曆代瓊花扮演者請教,還随團到部隊體驗生活,調動自己作為黨員的責任與情懷,與誕生于數十年前的經典人物神交。
經過數百場演出的曆練,張劍已經在保證經典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完成了自己與瓊花精神層面的溝通與融合,成為業界和觀衆公認的第五代瓊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紅色娘子軍》首演50周年紀念演出上,五代瓊花代表齊聚一堂,白淑湘、薛菁華、馮英、李甯、張劍等相繼登台,現場氣氛格外感人。可以說,《紅色娘子軍》不僅僅是一面藝術旗幟,也是一面精神旗幟。
如果不是她自己說,看不出依然奮戰在舞台上的張劍已過不惑之年,她說這次随她起舞的演員有180名,大部分是年輕人,張劍說,“看到年輕人的進步,我獲得的是與舞台演出不一樣的快樂,我會盡我所能,做到一個共産黨人的堅守,為中芭和祖國芭蕾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劍說,在前期艱苦的排練時,有過突然下雨,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在忘我的投入排練中,靈魂和精神都一次次受到洗禮和升華。
作為全程見證了張劍前期彩排的《偉大征程》晚會場外顧問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宋寶珍就坐在我的後面。
“這次演出充分表現黨與人民休戚相關、命運相連,展現普通黨員對黨的忠誠、對祖國和人民的奉獻。演出重視曆史情境的還原,用一系列耳熟能詳的歌曲和旋律,以此界定曆史時期,并渲染時代氛圍。演出融合獨唱、合唱、舞蹈、民歌、話劇、京劇、芭蕾舞、國标舞、詩朗誦、影視劇等各種元素,藝術呈現注重宏大場面與典型形象、影像畫面與真人表演、藝術表現與象征内涵的有機統一。鮮紅與金黃的色彩對比、一地新綠的田野、一片舞動的紅綢、千裡江山圖裡流淌的古琴之聲、5種顔色的舞裙象征的五大洲互動,具象之中隐喻主題、飽含寓意。”
宋研究員這段精彩評論,随後發表于7月2日的《人民日報》上,題目是:《邁向新征程的隆重誓師》。
她告訴我,這篇評論是她一氣呵成的由衷感慨和心聲!
隆重誓師一一用我們的崗位奮鬥、創造成果、創新業績誓師,無論是晚會《偉大征程》還是的“七一”重要講話,都處處體現着一代代共産黨人立足崗位、踐行初心使命、堅定責任擔當。
是啊,誓師體現于知行合一的奮鬥奉獻當中,每一個普通勞動者都會在共同奏響的偉大交響樂章中,把脈不同弦音,産生強烈共鳴。
每次看到神州大地鐵路縱橫、列車飛馳的鏡頭,坐在我左邊的宋強太就情不自禁身體前傾,加重了掌聲。
幾十年前,我認識了這位任鄭州鐵路局團委書記的鐵路人,從基層一路走來,如今他已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宣傳部部長。
他興奮地介紹着近幾年通車的青藏鐵路,這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條鐵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
他還介紹說,“一帶一路”上的中歐班列貢獻越來越大。比如今年上半年,經中歐班列東部通道滿洲裡、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都大大增長,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為沿線國家互利共赢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
坐在我前面的是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雖然他一直是被前後左右追問最多的熱點人物之一,但他都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
也難怪,當下還在抗疫與發展的關鍵時候,盡管現場幾萬人可以比肩而坐,但絲毫不能松懈防疫抗疫。
正如高福所言,人類和微生物的關系是永恒的“貓鼠遊戲”,而微生物是無處不在的,人類對其了解程度目前還極其有限。新冠病毒的特性,我們最多也就了解了30%-40%。
所以在他眼中,曾經的榮譽和裹挾自己的“信息流行病”一樣,都是沉重的包袱。隻有不斷輕裝上陣、放下包袱、自我革命,為了一個單純的共同目标攜手前進,才能取得抗疫的徹底勝利!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聽到前後左右說得最多的感慨之一。這句話來自100多年前的偉大愛國者林則徐,山河破碎、遭受不公正待遇,他依舊堅貞不屈。多次引用這一飽含着“報國情懷”的語句。這其中蘊含的深邃的愛國主義,正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民族精神。不管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阖棺”,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這種家國情懷的寫照。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的中國精神。今天,我們走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國大道上,就是要赓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
前後左右都是我學習奮進的榜樣,江山人民都是我汲取力量的源泉,自我革命,奮鬥奉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相關信息摘自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等)
張坤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