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5 20:23:59

李煜,原名李從嘉,字重光,号鐘隐、蓮峰居士。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繼位。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國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将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經曆了亡國之君的囚徒生涯後,李煜死于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其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他從而被譽為“一代詞宗”。

身為一國之主的李煜,顯然是不合格的,但正是因為有了亡國之君的囚徒生涯,才讓李煜在無限的歎息和萬般的無奈中,寫出這些令後世無限回味的詞來。

那麼從王到囚,李煜都經曆了什麼,才能寫出一首首絕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傳奇人物。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

向往自由而不得

據史書記載:“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骈齒,一目重瞳子。”所謂的重瞳,就是指一隻眼睛有兩個瞳孔,在李煜之前,還有倉颉、舜、重耳、項羽四人為重瞳,他們不是帝王就是聖人,項羽雖然失敗了,卻也是令無數人都敬仰的西楚霸王。

李煜原本是李璟第六子,但由于前面有四個哥哥早逝,他就變成了實際上的次子,上面還有個哥哥李弘冀。李弘冀雖是儲君,但他因為李煜重瞳又是次子,對他十分忌憚。

然而,李煜對于皇權并沒有什麼渴望,所以當他知道兄長忌憚他,便盡力表明心迹。比如他不願參與政事,還取了“鐘山隐士”、“蓮峰居士”這些名号,就是希望讓兄長消除疑慮。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2

但為人猜忌嚴刻的李弘冀,是不可能就這樣放過李煜的,隻是他還沒來得及清除李煜這個障礙,他自己就突然病逝了。如此一來,李煜就變成李璟如今最年長的兒子,加上之前李煜不貪戀皇權的表現,令李璟十分滿意,于是順理成章立他為儲君。

李煜曾寫了《漁夫》詞兩首,其二是這樣寫的:“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鈎。花滿渚,酒盈瓯,萬頃波中得自由。”

他獨自乘着一葉小舟,隻有釣線和魚鈎陪伴着他。放眼望去,都是長滿鮮花的小洲,舉着手裡斟滿美酒的瓦瓯,此刻在無邊波浪中蕩漾的他獲得了自由。

然而現實中的李煜此刻已經明白,這種他向往的自由,這輩子都不可能有了。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3

沉迷美夢不願醒

南唐自開國起,就有新君即位要改名的傳統。比如李煜的祖父原名知诰,即位時改名為“昪”,有明亮之意;他的父親原名景通,登基時改名為“璟”,為玉之光彩的意思。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太子李從嘉在金陵登基,并改名為李煜。

“煜”這個名字,是大臣翻遍典籍,最終從《太玄·元告》中千挑萬選出來的,有光明照耀之聖兆,以求新君新政新氣象。原文是:“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

初登基時,李煜24歲,也曾擁有滿懷壯志,想要做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當時有大臣張佖勸他以漢文帝為榜樣,李煜認為此人很有能力,随即提拔為監察禦史,并對他說:“朕必善初而思終,卿無今直而後佞。”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4

可是很快,李煜就“打臉”了,他對安逸享樂的帝王生活毫無抵抗能力,于是終日流連于詩詞歌賦、美酒愛情。有大臣堅持勸谏,李煜都置之不理,朝中奸人趁機陷害,李煜竟然将敢于直言的大臣處斬了。

當然,他也有和大臣認真商議國事的時候,不過每當雙方有分歧,李煜總是抱怨大臣不理解自己。他就是這樣的性格,就好比後來他被幽禁在汴京,李煜也隻是一句“天教心願與身違”,把所有不如意歸于天公不作美。

這些都反映出李煜的“逃避”,他一開始無心貪戀皇權,但如今的他,既不願舍棄紙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也不想去面對繁瑣枯燥的政事。對于李煜來說,要是能這樣偏安一世,那該多好啊!

史書記載:“李後主宮中未嘗點燭,每至夜,則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可見極盡奢華。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5

多情自古空餘恨

貪圖着享樂的南唐國君李煜,沉醉于他的愛情無法自拔。李煜一生愛過兩個人,即大周後與小周後。比起大多數帝王,李煜并不算多情,但這兩段愛情都以悲劇收場。

大周後小字娥皇,父親周忠是南唐開國功臣。在她19歲那年,被指定嫁給還是皇子的李煜為妃。史書記載大周後:“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嘗為壽元宗前,元宗歎其工,以燒槽琵琶賜之。至于采戲奕棋,靡不妙絕。”

李煜被大周後的“才”所打動,他曾得到《霓裳羽衣歌》的殘譜,是大周後将其重造,變成一首更加歡快的曲。然而,新曲卻不被人們所接受,甚至将其視為淫曲。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6

可這首曲,徹底勾走了李煜的心,他不知道眼前這個女人,還能帶給他多少驚喜。音樂上的共識,轉變為李煜與大周後的愛情。他将自己心愛的燒槽琵琶賜給大周後,既是對大周後的嘉許,也是對二人愛情的承諾。他希望時時刻刻聽到大周後為他彈奏琵琶,也希望他們的愛情能夠天長地久。

大周後為李煜生了兩個兒子,次子名喚仲宣,天資聰穎,三歲誦孝經不遺一字。大周後很是喜愛這個兒子,不肯交給宮人照顧,帶在身邊親自撫養。

在李仲宣4歲那年,他在佛像前玩耍,一隻貓跳上琉璃燈盞,導緻燈盞墜地發出巨大聲響,李仲宣受到驚吓,就這樣夭折了。大周後受不住喪子之痛,本在病中的她病情加重,沒多久也去世了。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7

大周後在病重期間,她的妹妹小周後曾進宮探望,如果不是這樣,李煜和小周後的愛情便不會開始。當初李煜迎娶大周後時,小周後尚且年幼,加上大周後如此多才,李煜也不會多去看他人一眼。

可如今,小周後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讓同時承受喪子、喪妻之痛的李煜,心中頓時多了一絲光亮。很快,二人墜入愛河,李煜很是珍惜這段愛情,生怕有一天小周後也會離開他。

但李煜想錯了,沒人能夠讓小周後離開他,後來李煜死于汴京,不久小周後就随他而去,足見小周後對他的忠貞。或許有人說,是宋太宗霸占了小周後,分開了李煜和小周後。但這一切終歸是李煜的錯,他始終不明白,隻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保護身邊的人。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8

兄弟離散降姿态

李煜不夠強大,無法保護愛人小周後,也無法保護弟弟李從善。

李從善是李煜的同母弟,曾經也觊觎過皇位。當李弘冀病逝,李璟決定立李煜為儲君時,他就搞過一些小動作。隻是父親李璟心意已決,李從善也不能改變什麼。

雖然弟弟和自己争奪皇位,但李煜對弟弟仍然很寬厚。他即位後,有人想讨好他從而揭發李從善有逾越之舉,可李煜都沒有理會,還将李從善封為韓王,後改為鄭王。

李煜知道如何給兄弟榮華富貴,卻不知如何才能保護他們。當北宋先後滅了楚國、荊南、後蜀,開始将目标轉向後漢時,李煜仍不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不僅沒有想辦法尋找盟友,反而寫信給後漢國主劉伥,勸說他降宋。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9

劉伥不像李煜那般怯懦,他一氣之下,寫了回信與李煜決裂。沒想到的是,李煜竟然将兩封信都呈給趙匡胤看。趙匡胤一看可樂壞了,這是他離間後漢和南唐的計謀。他當然不會因為李煜的示弱,就放棄吞并南唐,等滅了後漢,下一個就輪到南唐了。

後漢滅亡,趙匡胤在汴京修了一座禮賢館,多次催促李煜入宋,這是先禮後兵。李煜自然不敢去,他隻能讓弟弟李從善去納貢,一次次讨好趙匡胤,以求安生。但李從善一去,就被趙匡胤設法留了下來,成為人質。

李煜沒有想過,弟弟此去回不來,他敢怒不敢言,隻能寫詞表達對弟弟的思念。面對這個即将不國的南唐,李煜是有心無力,他隻能寄希望于北宋,希望趙匡胤見到他的态度,會突然放棄對南唐的進攻。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0

此後,李煜多次上疏請求令李從善歸國,趙匡胤都沒有允許。史書記載:“後主聞命,手疏求從善歸國。太祖不許,以疏示從善,加恩慰撫,幕府将吏皆授常參官以寵之。而後主愈悲思,每憑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視。由是歲時遊燕,多罷不講。”

趙匡胤扣下李從善,但沒有阻止他與李煜書信往來,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借李從善之手,離間李煜與南唐大臣,二是讓李從善勸李煜歸降。

南唐有一員大将林仁肇,趙匡胤視為大敵,他讓人畫了林仁肇的肖像,故意拿給李從善看,稱其已經歸降宋朝。李從善趕緊寫信告訴李煜,讓他提防林仁肇。李煜對弟弟的話毫無懷疑,直接就賜了林仁肇一杯毒酒。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1

林仁肇死後,趙匡胤又逼李從善寫了另一封信,勸說李煜入朝見大宋天子。一向怯懦的李煜,這次一反常态,堅持不肯答應。這恐怕是他這個江南文人,骨子裡僅剩的最後一絲倔強了。

此時的李煜,早已去除唐号,改稱“江南國主”。他一次又一次降低姿态,希望實現偏安的夢想,他的懦弱害了李從善,害了林仁肇,害了小周後,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南唐。哪怕他當初早一點聯合諸國抗宋,也不至于這麼快就要面臨國破家亡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李煜寫下了這首《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鈎。瓊窗春斷雙蛾皺,回首邊頭。欲寄鱗遊,九曲寒波不溯流。”

這是他對于弟弟李從善的思念,也是對于國将不國的無奈。他終究還是要接受現實,宋朝對南唐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2

金陵王氣終不在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的一天,李煜登上城樓,想望一望自己的“大好河山”。卻不曾想,凡肉眼可及的地方,全都已經插滿宋朝的旗幟。原來,是大臣皇甫繼勳和張洎串通,隐瞞了軍情。

作為一個國主,敵人已經打到門口,他卻渾然不知。才剛剛接受敵人即将打來的李煜,就被迫接受南唐已經敗了的事實。一向仁厚的李煜,下令立即誅殺執掌兵權的皇甫繼勳,但後者還未押到刑場,就被憤怒的南唐士兵及百姓打死了。

金陵城被攻破後,李煜率領衆人出城投降。此刻他沒有穿龍袍,也沒有穿便服,而是赤裸着上身,以最“謙卑”的姿态,投降了宋朝。亡國後的李煜,隻能在詞中表現自己的複雜心情:“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前面說過,與皇甫繼勳串通隐瞞軍情的,是一個叫張洎的人。他隐瞞軍情的原因和皇甫繼勳不同,他深知國主李煜的性情,害怕讓其知道軍情,會動搖其抵抗宋軍的決心。

當南唐國破,張洎與李煜一同被押往汴京,趙匡胤有意招攬他,張洎卻說:“各為其主,今能一死,盡為臣之份了。”可張洎最後卻并沒有殉國,而是做了北宋的大臣。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3

有張洎這樣的大臣,正是因為南唐有李煜這樣的國主。當初他決心抗宋時,曾對将士們說,倘若城破,他會以身殉國。

他曾修建了一座淨德院,專門供宮中女子在這裡修行所用。這裡有八十多位尼姑,她們聽到李煜的承諾很是感動,李煜和她們相約,在城破那天一同自焚殉國。但當這一天真的來到,這些女子堅定殉國,李煜卻退縮了,赤裸着上身開城投降。

李煜來到汴京的每一個夜晚,都無法安睡,他隻能借酒消愁。趙匡胤害怕他醉酒而死,下令不準給他酒喝,李煜卻說:“不然,何計使之度日?”之後,趙匡胤才同意繼續供酒給他,李煜便借酒逃避亡國的痛苦。

曾經極盡奢華的李煜,到了汴京一下從天堂跌入地獄,他隻能不斷上表請求,求大宋天子多施舍他一些俸祿。在這種情況下,他又隻能寫出:“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傳是李煜的絕命詞,他寫出來之後,命歌姬演唱,結果被宋太宗趙光義聽見,認為他還是思念故國,不肯真心臣服宋朝,于是賜牽機藥毒死了他。

李煜投降後,既沒有勾踐“卧薪嘗膽”的心胸,也做不到劉禅的“樂不思蜀”。在亡國前表現出的猶豫和怯懦,使得他隻能一邊忍受亡國的恥辱,一邊反複痛苦和悔恨。

做國主時,他奢華到了極點,做囚徒時,他悲傷到了極點。這種處于極點的悲傷,又造就了一代詞宗。這,就是複雜的李煜,複雜的一生。

李煜這七首詩說盡了一生(李煜都經曆了什麼)15

最後,我們一起再來體會,李煜充滿悲傷的絕命詞《虞美人》,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見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參考文獻《新五代史》《南唐書》《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