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之城實力排名?9月2日,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2》顯示,排名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大城市進入2022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已然開啟了高質量深化發展的新篇章,以中心城市帶動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綠色發展,都将是未來一定時期内的城市發展重點,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機遇之城實力排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9月2日,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機遇之城2022》顯示,排名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大城市。進入2022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已然開啟了高質量深化發展的新篇章,以中心城市帶動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深化區域協調發展、關注綠色發展,都将是未來一定時期内的城市發展重點。
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機遇之城》是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合作出版的對中國城市進行全方位跟蹤觀察的研究報告,自2014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9期。《機遇之城2022》觀察城市範圍為47座,覆蓋了中國多個主要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如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其中大灣區的“9 2”城市已完全覆蓋。
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合夥人金軍解讀《機遇之城2022》。主辦方提供/圖
《機遇之城2022》觀察結果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其後十位依次是:杭州、南京、成都、甯波、蘇州、武漢、香港、重慶、長沙、鄭州。甯波是首次進入前十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
綜合觀察結果來看,區域中心城市逐步呈現不同發展特點,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呈現多個城市人口規模相當、發展相對均衡的多中心特點,其他地區則是省會城市呈現明顯的“虹吸”模式,在人才吸引政策下部分省會城市吸引人才回流的同時也吸引了省内人才快速向省會城市集中。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表示,大城市及所在都市圈、城市群在經濟發展中起着引領性作用。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湧現出許多世界級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已進入全球城市行列,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這些大城市是經濟增長的源頭和開放創新的高地。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内,我們将更加關注現代化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建設,關注中心城市在這一過程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區域中心城市的體量和規模不斷擴大,以中心城市帶動引領區域發展在未來一定時期内将是主要的驅動力。”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
北京智力資本雄厚,城市韌性強
北京繼續蟬聯《機遇之城》綜合排名第一的城市。在智力資本維度,北京居首位,具體來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文化程度排名第一,科技支出排名第四,智力基礎條件和财政投入領先。
城市韌性維度,北京排名第二位,具體來看,醫療資源和養老保險排名第一,衛生健康排名第四,在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等領域基礎資源表現優異。
文化與生活維度,北京位居第二,具體來看,文化産業從業人員和公共藏書排名第一,消費活力排名第二,居民收入排名第四,電影院排名第五,城市文化發展領先。
“北京城市發展特點明顯,綜合發展水平一直保持領先。四個關鍵要素中,北京智力資本優勢最為突出,人才資源和科技資源積累深厚。城市韌性方面,城市應對突發事件以及恢複能力強;城市宜商宜居綜合水平比較高。未來,城市運營效率與成本做得更好,也有助于北京繼續維持領先地位。”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合夥人金軍向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介紹。
疫情之下,《機遇之城》所觀察的城市體現了哪些韌性?金軍表示,從城市韌性角度來講,國内超一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城市經濟較為發達,政府在城市運營管理的各個領域的财政投入都相對較高,更有經驗和财力确保基礎民生保障和應急處理突發情況,以及恢複和學習能力也比較強。此外,港澳城市韌性排名靠前,也在于經濟發展水平領先,能夠在城市運營管理和民生保障方面有較好的基礎和較高的政府投入。
疫情給城市管理與産業發展帶來沖擊,在危機中發現機遇也十分重要。金軍認為,疫情之下,大家更關注城市韌性,這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此外,疫情影響産業,城市産業重構,需要深度調整,有機會發展一些過去薄弱的産業。而産業外溢也增加開放包容的機會,城市群之間加強産業協同,讓城市不斷優化産業,協調區域經濟更好發展。
《機遇之城2022》的10個維度排名前五名的城市:
•智力資本——北京、廣州、武漢、上海、南京
•技術與創新——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杭州
•區域重要城市—上海、廣州、重慶、北京、深圳和成都(并列第五)
•城市韌性——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深圳
•交通和城市規劃——南京、廈門(并列第一)、蘇州、成都、甯波
•可持續發展——甯波、東莞、上海、深圳、蘇州
•文化與生活——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
•經濟影響力——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
•成本——呼和浩特、唐山、保定、太原、石家莊
•宜商環境——深圳、上海、蘇州、北京、杭州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宋钰婷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