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陳鋆
圖/由受訪者提供
食管平滑肌瘤發病占食管腫瘤的0.5-0.8%,是一類罕見的腫瘤疾病,但也是最常見的食管良性腫瘤,占食管良性腫瘤的70-80%。一般情況下,通過根治性手術都能完全治愈,極少出現複發轉移。
日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接診了一位食管平滑肌瘤,肌瘤最大直徑由6.5公分,且位置隐匿,他們用内鏡或胸腔鏡結合的方式,成功為患者“拆彈”。
良性瘤,卻通常需手術切除在很多人印象中,良性瘤可以不管它,但是食管平滑肌瘤則有所不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楊弘副主任醫師介紹,食管平滑肌瘤雖臨床症狀多數較輕并且生長緩慢,但腫瘤放任生長的話,會壓迫周圍重要器官,并具有一定的惡變傾向。
因此,如果腫瘤直徑超過2公分,并且出現症狀(如:吞咽梗阻感、胸骨後鈍痛等)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最早的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是通過常規開胸切口(長度為15-20公分)下完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後的快速康複。
近年來,随着微創治療技術的發展,最大徑小于4公分的平滑肌瘤,可通過内鏡手術切除(經内鏡食管粘膜下隧道腫物切除術,STER)。創傷極小,但手術指征嚴格,受益人群有限。
對于直徑為4-8公分的平滑肌瘤,可采用胸腔鏡或機器人輔助進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不過,術中準确定位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位于胸中上段食管、縱隔深部的平滑肌瘤,常需要擴大、開放切口,由外科醫生進行徒手觸診探查才能較好确定切除範圍。
對于直徑超過8公分的巨大平滑肌瘤,則需要通過常規開胸手術來進行切除。有時,由于食管創面較大,為了防止術後食管缺血壞死,甚至不得已實施部分食管切除術。
内鏡與胸腔鏡聯合,切除食管大腫瘤日前,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接診了一位來自汕頭的34歲胸中段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謝先生,他吞咽梗阻感半年來就醫。
胸科楊弘副主任醫師與羅孔嘉副主任醫師聯合會診後認為,謝先生年齡較輕,腫瘤位于距門齒28-31厘米處,最大直徑有6.5厘米。關鍵是位置隐匿,在氣管隆突、肺動脈幹以及胸主動脈之間,采用内鏡或胸腔鏡的單一手段,可能會有擴大切口、術中大出血、食管穿孔、部分食管切除等風險,不利于謝先生術後的快速康複,甚至會危及生命。
因此,兩位醫生協商後決定采用“強強聯合,取長補短”的辦法:通過内鏡與胸腔鏡聯合,實施食管平滑肌瘤微創切除手術。
大手術小切口,患者“秒”康複在完成全面的術前評估後,兩位醫生經過仔細術前推演,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并于2020年6月29日為謝先生實施雙鏡手術。
手術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羅孔嘉副主任醫師團隊在經口内鏡下建立粘膜下隧道到達食管腫瘤處,分離腫瘤邊界;第二階段由楊弘副主任醫師團隊行經右胸胸腔鏡下進行食管腫物切除,同時内鏡在手術過程實時進行輔助定位。
通過内鏡與腔鏡完美配合,兩位一體,整個手術過程行雲流水,僅40分鐘就完整切除腫瘤。其中,内鏡手術粘膜切口僅1公分,胸腔鏡主操作切口最長為2公分。該手術具有創傷小,時間短,操作簡便的優點,相對傳統手術具有較大的微創優勢。
綜合科戎煜明副主任醫師擁有多年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驗。在戎醫生團隊的悉心照料下,謝先生實現了快速的術後康複:2天恢複流質飲食,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7天順利出院。康複期謝先生未出現任何手術并發症。
據介紹,該病例是華南地區首例雙鏡聯合食管平滑肌瘤切除術。兩位醫生不拘泥于傳統觀念,大膽嘗試了内窺鏡技術的聯合應用,為食管平滑肌瘤患者康複帶來福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