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史上,有那麼一個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都對他欽佩不已,此人便是曹植。李白曾說道:“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意思是:曹植是建安時期傑出的人才,真正的經得起吹捧的人;杜甫也有詩雲:“ 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
我們最初對曹植的認識是從七步作詩的故事開始的。據《世說新語》中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雖然這個故事的真僞存在争議,但卻從側面印證了曹植才華卓越。另一個關于曹植的典故便是“才高八鬥”,謝靈運是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人,曾飲酒時自歎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谥号“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操他們一家很了不起,曹操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有着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華,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開建安風骨,代表作有 《短歌行》、 《蒿裡行》;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燕歌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同時他也是《典論·論文》的作者,而《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曹植曆來被後世所高度贊譽,這些贊譽源自于曹植卓越的才華。就詩歌而言,其成就是無與倫比的。曹植十六歲 随父北征,在此期間寫下了名垂千古的 《白馬篇》,詩中寫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開邊塞詩的先河;曹植的《名都篇》中寫道:“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在李白的《将進酒》中也有相似的描繪,可見李白也借鑒了曹植的詩作;王勃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可能是幻化曹植的“ 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
曹植的文章也寫得非常的好,用“驚豔”二字來形容都不過分。一篇《洛神賦》震古铄今,将漢字的美表現的淋漓盡緻,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而惆怅分離。現摘取《洛神賦》中的一小段供大家欣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雖然曹植的詩文普及度不高,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在文學史上,能比肩曹植的詩人,屈指可數。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