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結婚習俗?本報記者 陳金路近年來,傳統婚禮漸有複蘇之勢“舊時婚禮的程序繁雜,那是千百年文化沉澱的結晶,現在再品味一番,很有意思”8月27日,聊城民俗研究者孫小辰說,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舊時的結婚習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本報記者 陳金路
近年來,傳統婚禮漸有複蘇之勢。“舊時婚禮的程序繁雜,那是千百年文化沉澱的結晶,現在再品味一番,很有意思。”8月27日,聊城民俗研究者孫小辰說。
結婚選吉日 婚前很繁忙“舊時選結婚吉日有一套講究,男女雙方父母委托看日子的人,先從黃曆上選個吉日,再反複查閱《玉匣記》《通婚全書》《合婚便覽》等有關典籍,在任何一個方面遇上克、兇就得放棄,再選個日子繼續查,查半天又遇其他妨礙……一查就是十多天,有的在三五年内也難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日子。”聊城民間文史學者劉洪山說,最後,看日子的人選得不耐煩了,或出于某種情況急于結婚,就選擇對當事人妨礙不大的日子再加一些變通或技術性的補救,最終定下來結婚吉日。
結婚吉日定下來後,看日子的人将需要注意的事項以押韻的四句文字寫在紅紙上,一式兩份,男女方各執一份照此辦理。
結婚前一天,男方給女方擡去一或兩個圓筒式、盛物的食盒,食盒上貼着“喜禮謹封”的大紅封條。同時,還讓兩個男孩,一個抱一隻公雞,另一個抱着裝有五色糧食的“馬王瓶”,送到女方家,這叫通路。
送禮的人帶回女方配了五色糧食的“馬王瓶”,配回的一隻母雞、回禮和一碟擀好的面條,陪送的錫燈、銅盆、鏡子、梳妝盒,一棵雙頭蔥,一把紅筷子,一把與筷子等長的高粱莛子,分别盛香油和蜜的兩個酒杯,還有分别盛五色糧食和發面的兩個茶杯,這些物品都用紅紙裹着或封着,意為新夫妻香香甜甜、連體相愛、發家緻富。
結婚前一天,新郎家門上要貼喜字、喜聯。喜聯多為“喜看紅梅多結子,笑見綠竹又生孫”,橫批、喜幛多為“天作之合”等。
發嫁程序多 迎娶有禮制結婚當天,男方按約定的發嫁時刻出發,鼓樂燈籠先導,兩輛花車在後,出村三聲炮,即點三個大個的鞭炮,轟轟烈烈地往女方村莊駛去。花車行至女方村外,女方迎親的隊伍早在村頭迎候,請新郎等人到事先安排好的鄰家潔淨屋裡落座,在陪娶人、夾氈人與迎親的搭讪下等候新娘發嫁。
男方有經驗的女執事和女方送新娘的女執事在鼓樂的吹奏下指導給新娘發嫁。發嫁的屋裡置一桶水,水上放點着的燈,水桶上面按吉時帖規定的方向放椅子,按已定的時辰讓新娘坐上椅子,由女執事等人将新娘的發辮挽成發髻。不論冬夏,新娘都得穿上婆家帶去的紅棉嫁襖嫁褲,蒙上紅蓋頭。
此時,男方陪娶人将新郎單肩披紅改成雙肩十字披紅,新郎在陪娶人的陪同下,由迎親人的引領,到女方家中行謝親禮。夾氈人鋪上紅氈,新郎向神龛磕頭,嶽父在左前方躬身打揖。随後,女方男執事擡着新人,在鼓樂燈籠引路下,在女方兩個送親的小姑娘、兩個送親男賓(多是新娘的兄弟)簇擁下上車,按時辰啟程,每逢過橋、廟宇、石頭,要用紅氈遮掩并放鞭炮。
“花車行駛到男方家門口,按既定的下車方向停車,執事人點鞭炮繞車跑三圈,新娘下車。”劉洪山說,新娘下車後,由男方指定的女孩往臉上抹胭粉後,坐到椅子上,在送親人的護衛下往家擡。大門内放火盆,有人往火盆裡潑一杯酒,椅子需從火焰上經過。緊接着,新娘要用腳踩一踩放在地上的駕牲口車用的鞍子,然後,會接到一個仿照織布機上用于纏線的零件制造的小模型,抱在懷中,意為進門安安穩穩、正正當當。
拜堂時,新郎在前,新娘在後,沿着連續鋪的紅氈步入洞房,喝交心酒後,就到了鬧洞房環節。随後,男方便煮了從女方家中帶來的那碟很寬的面條讓新娘喝,稱為“寬心面”。
新娘發嫁後,娘家就會做一桌酒席,用食盒裝着去給新娘送飯,到男方家後由廚師熱了給新娘吃,同時,在新房的外間設桌,由送親的人陪請新郎。
婚後“接三天” 六天“會親家”結婚第三天,新郎的嶽父、嶽母讓人拿着請女婿、請閨女的套帖到新郎家,接新娘回娘家,叫“接三天”。民間也有接“小三天”的做法,是在結婚後次日進行。
“接三天”時,新郎帶禮品去嶽父家,嶽父設宴招待。當時村裡的宴席,最高規格是四盤、八碗和十二個碟子,其中菜碟、肉碟、果碟各四個。飲酒用酒壺、酒杯,酒杯很小,隻容三五毫升。請村裡的“明白人”作陪并伺候新郎。每上一個菜,要先傳到新郎面前,新郎開筷後其他人才能吃。所上餐具都要用托盤端着,以示隆重。“這對新郎來說,也許是一生得到的最高禮遇。”劉洪山說,飯後新娘與新郎同車返回,先到墓地祭拜祖先再回家。
婚後第六天有“接六天”的習俗,這天,新郎的父母請新娘的父母,也稱“會親家”。男方事先下帖,女方父母帶禮品去男方家,男方父母設宴款待,順便請媒人。飯後,新娘父母接閨女回娘家住四天。這之間,女方的親戚先後請新娘到自家吃飯,謂之“請”。之後,還有“接十二天”“接對月”等,完成這些結婚程序才算完成。
舊時女孩子一般沒有正式的名字,都是稱呼小名,出嫁後,在娘家也不再喚其小名,而是換成其婆家的姓,如姓張,就稱老張;如果婆家姓氏與姐姐或姑姑的婆家姓氏是同姓,則會被稱為小老張,而姐姐或姑故則改稱大老張。嫁到婆家後,也不再稱呼女孩的乳名,而是在丈夫的名字後加一個“家”字,如丈夫叫德盛,新媳婦就叫德盛家。如需書寫時,媳婦的名字就是婆家姓後加娘家姓和氏字,比如婆家姓李,娘家姓王,就寫李王氏。
1950年婚姻法頒布,舊時的結婚禮儀仍沿襲着。随着生産生活方式的改變,賣黃曆的沒有了,懂“看日子”的人也陸續過世,之後,這些結婚習俗漸漸由繁到簡,慢慢自行廢棄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