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種植的技術與步驟?目前野生羊肚菌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雖然國内外報道已實現其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難度比一般食用菌大,近年來随着羊肚菌的母種分離、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林地種植等技術的突破,羊肚菌實現了商業化生産,産量得到了較大提高,從而促進了林下産業的發展,拓寬了林區農牧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羊肚菌種植的技術與步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目前野生羊肚菌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雖然國内外報道已實現其人工栽培,但人工栽培難度比一般食用菌大,近年來随着羊肚菌的母種分離、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林地種植等技術的突破,羊肚菌實現了商業化生産,産量得到了較大提高,從而促進了林下産業的發展,拓寬了林區農牧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農牧民的生活水平,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态效益。
播種:由于羊肚菌具有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2種繁殖方式,為了提高有性繁殖幾率,提高産量,采取菌種和菌根土混播的方式。菌根土為野生或仿生态種植的羊肚菌根部含有刺激羊肚菌原基進行分化的羊肚菌次生菌絲和其他菌絲的菌落土壤,具有促進子實體形成和提高産量的作用。
提取方法:是取子實體周圍半徑20 cm,深度15 cm的表層土壤;播種時如提取菌根土壤數量有限,也可取子實體周圍土壤和菌根土按1∶1混合。土壤濕度控制在60%,溫度控制在8~16℃,培養3d即可。在播種前将菌根土均勻撒播在整好的土地表面,然後将菌種掰成蠶豆大小塊狀,均勻撒播在表面,一般3000袋·hm菌種為宜,菌根土約占菌種的1/10。然後再進行翻地,使菌種和土壤充分混勻,最後再在表面撒5cm土壤或麥草以防菌種露出表面。
在種植羊肚菌期間可以使用益富源菌菇生态,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出菇。促進營養轉化促進菌絲生長。
1下種前沖施翻耕。2 沖施澆水。3 噴灑可以促進菌絲上長,原基形成催菇。4 保鮮延長保鮮時間。
采摘及保存
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7-10天,便生長成熟,一般顔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時即可開始采收。采收後應清理泥土及時曬幹或烘幹,裝塑料袋密封保藏。
栽後管理
1、因羊肚菌是一種喜濕的菌類,在它的整個生長期中保持濕度是很重要的。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雪較多,濕度較大,加之溫度合适,則菌絲體生長良好,菌核易形成,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果在生長期,尤其早春遇幹旱,适時澆水保濕是必要的。
2、早春在幾周之内有4 -16 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如低于4 的寒冷或超出16 的溫度,都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及發育,故在這時候創造菌核形成及子實體生長發育的良好條件,是十分必要的。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一定溫度及适宜的濕度是獲得栽培成功的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