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有時會出現吐奶等現象,這可愁壞了爸媽,怎麼解決,什麼原因呢?
新生兒嘔吐常見原因如下
1、喂養不良
因喂養不當而引起新生兒嘔吐者臨床最為常見。新生兒一出生即有吸吮、吞咽等非條件反射。早産兒這些反射不一定完善,喂奶後常可發生吐奶,尤其是 喂奶的量太多就更易發生。新生兒口腔和咽部較小,一次勐吸較多的奶汁,可引起嗆咳、嘔吐。新生兒胃容量小,一次喂哺量太多或在喂養之後立即平卧或過多翻動 小兒也可以引起嘔吐。奶頭孔太小,小兒需要過分用力吸吮也能引起嘔吐。牛奶太燙太冷,新生兒含奶頭過深而刺激咽部等都可引起嘔吐。
2、生理性嘔吐
新生兒因食道相對較短,胃大彎起始部呈水平位,喂食過快、過慢或奶瓶呈水平均可造成吞氣過多而引起嘔吐。
3、感染因素
新生兒易受感染,嘔吐可以是首先出現的症狀。腸道感染可引起嘔吐,腸道外的感染,如上感、肺炎、臍炎、皮膚感染、腦膜炎、腎盂腎炎、敗血症等也可引起反射性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嘔吐。
4、消化道先天因素
嘔吐是此病主要症狀,但随着病變部位的不同,嘔吐出現時間和嘔吐内容都不一樣:
(1)食管性嘔吐。這種嘔吐是奶未進入胃之前,在食道中就反吐出來。嘔吐之前沒有任何先兆,常在奶未吃完就出現嘔吐。吐出的奶由于未進入胃,因此吐的奶不含奶塊,不混胃酸,沒有酸臭味。常見于食道閉鎖、幽門松弛和贲門痙攣引起的嘔吐。
(2)胃性嘔吐。這種嘔吐是食物已進入胃後,由胃再往外吐。嘔吐之前先有惡心動作。患兒躁動不安,胃内容物含有胃液,所以有酸臭味。先天性幽門肥大性狹窄和胃扭轉等疾病。
(3)小腸性嘔吐。是小腸部位發生狹窄或小腸受到壓迫而發生腸道阻塞所引起的嘔吐。如果病變是在小腸上端,如12指腸部位發生阻塞,患兒常有上 腹部脹,而且往往有腹脹之後才出現嘔吐。嘔吐内容除奶之外,還有黃綠色的膽汁;如果在小腸下端,如回盲瓣處發生阻塞,患兒腹脹就不限于上腹部,而且中腹部 也腹脹。嘔吐出現時間較晚,嘔吐内容含有膽汁。
(4)大腸性嘔吐。是大腸部位阻塞而引起嘔吐。巨結腸症、直腸肛門閉鎖所引起的嘔吐是屬于這一類。巨結腸症的患兒表現首先是便秘,幾天才見排便 一次,大便奇臭。由于大便排不出,腹脹愈來愈重,腹部皮膚既亮又薄,繼後出現嘔吐。嘔吐内容物除奶、膽汁外,還可以吐出大便。直腸肛門閉鎖,生後一直不排 胎糞,随後腹脹,嘔吐頻繁。
5、咽下羊水
由于分娩時嬰兒吞入較多羊水、産道分泌物、血液等而引起嘔吐。此種嘔吐從嬰兒出生後尚未進食時開始,吐出物為泡沫粘液,有時可帶棕紅血樣粘液,一旦将咽下的内容物吐淨之後,嘔吐随之而止。
6、藥物反應
嬰兒因病服用金黴素、紅黴素以及苦味強烈的藥物等。嬰兒吸吮母親服用磺胺藥、四環素、紅黴素的乳汁,由于藥物刺激胃腸道而引起嘔吐。一般在停用藥之後嘔吐即停止.
7、中樞性嘔吐
分娩時的頭顱産傷、顱内出血、先天性大腦發育不全都可出現嘔吐,此類患兒同時可伴有和神經系統有關的症狀。
8、新生兒便秘
新生兒出生後三至五天排便一次,便秘一久就引起嘔吐,排便通暢嘔吐就消失。此病多在滿月後自行緩解。
9、新生兒出血症
因胃内出血,血液刺激胃内粘膜而引起嘔吐。嘔吐物為咖啡色或鮮紅色。經維生素K治療之後出血就可停止,嘔吐也随之消失。
10、胎糞性便秘
新生兒出生後數日,排便極少或胎糞排出時間延長,嬰兒逐漸出現腹脹,繼之嘔吐。吐出物常為膽汁。肛門指檢時,若能帶出大量粘稠胎糞,則腹脹、嘔吐随之消失。腹部X線檢查,顯腸梗阻及胎糞顆粒陰影。
11、先天性腎上腺增大性發育不良
生後數小時就可以出現頑固性的嘔吐、腹瀉及水電解質紊亂。可伴有兩種畸形,女性多見于男性。小便檢查可發現17酮固醇和血鉀增加而血鈉低等表現。
12、先天性代謝疾病
嘔吐是常見的最初的臨床表現,如半乳糖血症、高血鈣症、苯丙酮酸尿症等。
前面介紹的是引起新生兒嘔吐的原因,其嚴重程度也不一樣,應予警惕,要送孩子到醫院診查,找出原因,給予治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