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派A70已經發布一段時間,且經過了大範圍的媒體試駕,相信你對這款車至少在外觀、配置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在這裡我們主要聊聊它的駕駛感受。原計劃本打算把自己放在一個購車者的身份去體驗,但一汽汽車的朋友笑着對我說:你可以考慮以一個拉力車手的身份去體驗,我們對自己的産品還是很自信的。要知道“拉力賽車開法”相對于一般民用轎車而言是極為費車的。
所以既然如此自信,我也就打着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情試駕了駿派A70。首先,作為一個僞處女座的巨蟹宅男來說,一台可以以拉力精神去駕駛的民用車,那麼必須要滿足這樣幾個要求:質量夠高、底子夠硬、改裝潛力夠大,并且基礎性能不需要多麼強大,但也要能做到指哪兒打哪兒的地步。
我的整個試駕過程都是通過相對極限的駕駛節奏進行:假裝自己在跑拉力賽的柏油路段。83KW/155Nm的1.6L自然進氣發動機,由一汽自主開發的CA4GB16動力系統,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和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知道了基礎的動力和傳動機構,在駕駛過程中,你會發現動力系統輸出動力的銜接很順暢,并不會有大多自主品牌轎車動力輸出銜接上惱人的“有勁沒地兒使”的感覺。低扭的輸出效果還不錯,可以很輕松的進行加速動作,不過在持續加速過程中,變速箱尺比在很靠前的擋位就已經設定為“節油”擋位,這一點在所有自主品牌轎車中都是如此,畢竟這依然是一台面向家用的運動型轎車,不過在高速運動狀态下,後續動力的儲備比較讓我開心,并不需要擔心後繼無力的無力感。
有一個點需要注意,在駕駛過程中會明顯感受到一汽的實在:針對A70的使用需求而設計,在飛輪質量等結構方面設計很到位,尤其在切換二三擋位的時候,你會發現動力的銜接很自然,不會感受到如其它自主品牌一樣拿來一台其它品牌發動機、變速箱裝上就用的那種感覺,這一點體現在即便你駕駛經驗極度豐富,但因為動力輸出效果和車體質量、變速箱設定等的不匹配而帶來的升檔頓挫。
從簡單的動力方面,雖然當動力效果輸送到地面之後并不會體現出155Nm本應的那種力量感,但相對更順暢的擋位切換和自然而然的線性輸出,我至少在這方面會給出80分。或者說的簡單一些來解釋上面這一堆看起來很無趣的東西:有的車是拿來主義,A70是拿來做了針對性的研發。
不過需要吐槽的是電子助力轉向系統,必須要承認時下這項配置會很受認可,但問題在于路面反饋在這裡隻能提供模拟信息,這樣造成的結果對于我這樣喜歡享受駕駛樂趣的人來說會變成無趣。不過對于一般駕駛而言,這樣的結構會進一步降低車體質量,且在同樣轉向精準的前提下,帶來更輕松的駕駛感受,且模拟的助力可以在不同時速帶來更安全的安全駕駛體驗。所以這并不能說是缺點,隻是針對于我這種的一小撮人來說的不喜歡罷了。不過上手A70的感覺同樣很自然,2630mm的軸距并不會帶給車尾不易跟随的感覺,高速彎道動作中,車尾的随動性很舒服,你會通過車座很清晰的感受到車尾的動态表現:它會很忠誠的随着車頭轉向而擺動。
當然,這更多得益于懸挂系統的設定和調校。懸挂設定韌性十足,前硬後軟的設定是一汽汽車旗下諸多品牌的慣有設定,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在一般道路駕駛中帶來更好的地面緊貼效果,通過也會通過後段較軟的設定帶來高速行駛中的舒适性。雖然在材質上一定不會太好,但相對于你需要付出的金錢代價來說,能有這樣的設定已經可以算作超值。因為很多自主品牌為了大幅度降低成本達到低價賣車的原因,對懸挂這種本應極為重視的東西做次級處理,也就是說在這裡下的成本并不是那麼多,而A70的優勢就在于它的“本家”的技術支持是其它自主品牌并不具備的,所以在你高速行駛中通過一些急彎的時候,你會發現短行程的懸架會非常敏感的将車體拉住和撐住,讓你彎道中可以做一些相對更大的動作,當然,如果A70能換上一套更高級别的輪胎,那麼動态效果将更出色。
總的來說,我對這款車會給出比較高的評價,至少能到80分,差的二十分其實是在材質上的提升,以及細節做工方面的提升。其實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更願意得到一部更耐久和好開的車,那些華而不實的配置其實可用率并不高,雖然中國消費者會秉承“不管用不用,有比沒有強”的原則去選擇車輛,但随着中國人對消費觀念的不斷提升,以及汽車市場競争的不斷更加激烈,車輛本身的性能才是王道。A70已經有了底子,我想更進一步的提升車輛本身性能和質量,它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家用A級轎車。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