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睡夠了,也吃飽了,可為什麼總感覺整個人疲憊虛弱、癱軟無力?
幾十年前,不少農村地區相繼出現了導緻成年人癱瘓的“軟病”,後被證實,這種疾病是由于鄉民們長期食用的棉籽油中含有大量棉酚,導緻棉酚中毒,進而引發了低血鉀,出現軟癱無力。
鉀是身心健康的“汽油”,所有細胞和器官,都需要鉀來維持正常運轉。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告訴你鉀對人體的重要性,并教你科學補足。
受訪專家
武漢市第一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 高明松
武漢市第一醫院内分泌科主治醫師 段苗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石正莉
鉀對人體來說有多重要?
心髒跳動、神經-肌肉活動、呼吸等生理功能,都需要正常濃度的鉀離子來維持,其中98%的鉀離子在細胞内,正常的血清鉀濃度為3.5~5.5毫摩爾/升。
一旦低于3.5毫摩爾/升,就可确診低鉀血症,人會出現肌肉無力、松弛、癱瘓等症狀,甚至出現呼吸肌麻痹,嚴重時有生命危險。
鉀在人體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維持人體正常代謝
心髒的正常搏動和肌肉收縮,都依賴于鈉、鉀等離子的協同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也需要鉀的幫助。
維持電解質平衡
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内液,對于維持細胞的完整性和電解質平衡十分重要。當血鉀濃度過高過低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
有助降血壓
鉀對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但隻有在攝入高鈉(高鹽膳食)而導緻高血壓時,鉀才會發揮降血壓作用,因為鉀能促進鈉從尿中排出,并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降低血管壓力。
非高鈉膳食導緻的高血壓患者不會因補鉀而緻使血壓降低。血壓本身就正常的人,攝入鉀也不會使血壓降低。
人在一日三餐中都會攝入鉀,所以體内鉀離子濃度一直處于變化中。
為維持血鉀的穩定,腎髒就像一個“後閥門”,當鉀攝入過多或細胞内的鉀大量外溢時,它會通過尿液排出多餘的鉀;當攝入不足時,便會減少鉀的排出。
5個表現說明你缺鉀了
身體會用一些看似“小毛病”的症狀來提醒你,其實是體内的鉀含量不足了。
疲勞
缺鉀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疲勞和虛弱,影響精神健康,出現疲乏無力感、思緒混亂、意識模糊等表現,甚至導緻抑郁症或幻覺。
抽筋
鉀能幫助肌肉與神經相互溝通,還能幫助肌肉收縮。缺鉀會導緻抽筋、肌肉痙攣、疼痛。
心髒不适
鉀和心髒功能之間關系密切,缺鉀會導緻心悸、心跳不規則、心律失常、頭暈眼花等症狀。而攝入足夠的鉀能對抗鈉元素攝入過多引起的高血壓。
消化功能紊亂
鉀含量偏低會導緻食欲不振、惡心、嘔吐。
煩躁不安
缺鉀會導緻神經系統症狀,比如煩躁不安、倦怠、頭暈、淡漠等。
以下幾類人更易出現鉀缺乏,要尤其重視補充:
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内,兩者共同捍衛身體細胞内外滲透壓、水分和酸堿值的平衡,隻要攝入足量的鉀,就可以置換出體内過剩的鈉,從而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正常情況下,由汗液排出鉀的比例約3%,但大量出汗時,鉀的排出量會明顯增加。
嘔吐或腹瀉會引起人體大量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導緻鉀大量流失。
服用利尿劑和類固醇藥物的人,也容易缺鉀。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大量輸入含鉀藥物或口服鉀制劑等可導緻體内鉀過多,可能引起心髒傳導阻滞、心跳減慢,嚴重的可停止波動。治療時使用藥物鉀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補鉀,做好5個細節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健康成年人鉀的适宜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要預防慢性病,鉀的建議攝入量是3600毫克/天。
但我國居民鉀的攝入量隻有1421毫克/天,遠低于推薦攝入量。
鉀的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從食物中流失,日常飲食中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就能起到補充作用。
每天吃半斤水果
大部分水果高鉀低鈉,且不需要加鹽食用,對改善食物中的鈉鉀比例十分有益。能高效補鉀的水果有橙子、哈密瓜、木瓜、香蕉等。
此外,吃水果時不能隻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哪種水果的值最大,對供應鉀就最有效。
多吃薯類雜糧
日常飲食中可以用薯類雜糧代替部分主食。土豆、紅薯、芋頭和山藥等薯類,鉀營養素密度較高,還富含維C;各種雜糧也是補鉀高手,如小米和紅小豆的鉀含量就比大米高很多。
常吃菌類和綠葉菜
菠菜、芥藍、苋菜等綠葉菜的鉀含量都很高。菌類蔬菜的鉀含量尤其出衆,例如口蘑鉀含量為1655毫克/100克、蘑菇(鮮蘑)312毫克/100克、雙孢蘑菇307毫克/100克。
選擇低鈉鹽
低鈉鹽是适當降低了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了鉀含量。低鈉鹽中含大約25%的氯化鉀,用其代替普通的鹽不但有助減鈉,還能夠增鉀。
少吃加工食品
在加工過程中,食物中的鉀會流失,并且往往會添加大量鹽,因此加工食品往往“高鈉低鉀”。
需要提醒的是,對于有腎髒疾病的人,腎髒排鉀能力下降,一次攝入過多鉀很可能導緻高鉀血症,這類人群不要吃太多富含鉀的食物。▲
本期編輯:王曉晴
來源:《生命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