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科學的時間制度,它調整着我們和自然的關系。《舌尖上的中國》也有以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為依據制作的各類菜肴。中國人會吃、也講究吃。每一道菜品食材、配料的選擇都有一定的根據和原理,其中以時令為烹饪依據的最多見。
《節氣廚房》的作者梅依舊,是位美食達人,美食專欄作家,擁有一千萬人次點擊量的新浪人氣美食博主。被評為值得訂閱的新浪美食二十大專欄作者之一。著有《幸福就是回家吃飯》《零基礎樂享烘焙》《超人氣家常菜》《素食小煮意》。中央電視台《回家吃飯》、北京電視台《食全食美》《北京時間》等欄目嘉賓。這本書可以說是她半生飲啜、研究的文化精粹,書中帶你了解人體與時令變化的關系,學習烹制美食的技巧,變簡真飲食為大雅學問。
書中講故事,說節氣,談生活,從美食到具體的美食烹制,再配以滿溢生活情調的精美插圖,鋪陳出一幅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美學盛景,展現摩登時代中國人文與飲食的精緻和情懷。
02.
書中不乏有我們熟悉的家常菜,也有咱們不曾聽過的菜肴制作方法。在生活中的小細節都透露着中國人的智慧,外婆、媽媽的手就是會變戲法,她們會把路邊的野菜變上桌,成為唇齒留香的佳肴,也會把普通人家常吃的素食變成滿嘴流油的“葷菜”……
正如文中一句話:永遠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智慧。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的希望從回家過年、吃的春卷就可以體現得淋漓盡緻。春卷這種應時食物,南北都有,正如粽子,南方多吃鹹粽子,而北方常吃甜粽子。我家處于中部城市,鹹和甜味都不抗拒。但作為孩子,吃的最多、愛得最深的還是包肉絲的鹹味春卷。越南也有春卷,品嘗過後還是覺得家鄉的風味最好!
杜甫有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啥是春盤呢,清初成書的《帝京歲時紀勝》說的是“炊面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蔥、和合菜皮”,有餅有韭芽,也就是春卷的雛形。道光時人作《清嘉錄》雲,“春前一月,市上已插标供買春餅,賣者自署其标曰應時春餅”。
看,古人也愛吃呢!
春卷象征着吉祥如意,消災去難。春卷的“春”,有迎春喜慶之吉兆。
而冬天作為一年的收尾,是一年裡家人團聚,共同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日子。作為年夜飯的主角——餃子,在這裡怎麼可能不提到呢?
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它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面食,由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曆史了。
在過去,吃餃子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全家人都會參與進來,和面的,做餡的,擀皮的,燒火的,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記得兒時回老家,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上幾大匾餃子,晚上看電視的時候,都會邊吃邊看,那種氣氛,現在真是懷念!
餃子皮薄餡嫩,味道鮮美,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内涵,象征着幸福美滿、團團圓圓,所以深受大家的歡迎。
長輩們有時候還會在餃子裡包上一個硬币,寓意吉祥,看到時誰運氣好吃到它。
現在的水餃,發展的越來越多樣,除了顔色五彩缤紛,會用蔬菜汁把面粉染色來包,而且形狀也多種多樣。還有烹饪手法也不僅僅限于水煮。
無論怎樣的做法,都會讓吃的人覺得滿口飄香,咬一口,全是媽媽的味道。
03.
美食對于我們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食物不僅僅隻是食物,也不僅僅是進入口中那一瞬間的歡喜和贊歎,食物更是情懷,是慰藉,是回憶,是治愈,是太多的情感承載。
《節氣廚房》向我們傳達的意義不隻在于普及節氣和食物的關聯,更多的是讓我們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遵循大自然的節奏,應時而食,以自然、健康、簡單的形式,搭配相應的飲方和食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