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

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08:22:34

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一○一、北兵天降“太祖将伐劉表,問(荀)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荊襄豪傑漢末荊州牧劉表傳)1

劉表單騎收荊州猛人

一○一、北兵天降

“太祖将伐劉表,問(荀)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

——《三國志·荀彧傳》

此番南征,曹操在臨出發前,曾經專門征求荀彧的意見,要聽一聽他的這位“張良”的看法。

荀彧說:“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三國志·荀彧傳》)現在中原已經平定,荊州方面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正是奪取荊州的大好時機;應該用大軍大張旗鼓沿着宛、葉大道前進,然後派一支精銳部隊間行輕進,抄小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顯出宛葉”,是要趁着荊州方面“知困”、人心惶惶之際,用大軍威震荊州、吸引各方注意力,使之舉棋不定。

“間行輕進”,是要采用“閃電戰”的方式,打亂荊州方面的節奏,用奇兵達成進攻的突然性。

燕京曉林先生認為,“宛、葉大道”和“間行輕進”是不同的兩條路。“曹操率領的主力部隊,從冀州的邺城出發後,不直接走大路南下,而是走小路快速南下,這樣就避開了敵人安排在大路的奸細,主力可以突然出現在前線地區。”(燕京曉林、土等民《三國赤壁之戰新解》第31頁)其言下之意,即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然以在下揣測,荀彧所言,當為大軍自邺城出發,先“顯出宛、葉”,走大路直奔葉縣,進入荊州境内再“間行輕進”,派小股部隊閃電突擊。劉表病重将死,江東磨刀霍霍,戰機稍縱即逝,曹操心急如焚,豈肯遷延時日,讓大軍繞行?

當然,若非劉表恰在八月病逝、劉琮不戰而降,荊州方面在宛城(新野)和章陵兩個方向堅決抵抗,則曹軍無論“顯出宛、葉”還是“間行輕進”,都将無甚效果。

而且,劉備軍于樊城,劉表(或劉琮)軍于襄陽,關羽水軍遊弋于中間的漢水之上, “不論曹軍的步騎多麼強大,若想要拿下襄、樊兩城,必然曠日持久”(張靖龍《赤壁之戰研究》第125頁)。

八月,荊州牧劉表在一萬個不放心中病逝,小兒子劉琮在蒯越、蔡瑁等人的擁戴下,繼任荊州牧。

而這時,曹操的大軍已經“直趨宛、葉如(荀)彧計”,突然出現在了葉縣。

荊州何去何從,已經到了必須立即作出決斷的時候了。

面對大軍壓境的嚴峻考驗,面對曹操壓倒性的力量,嗣位的劉琮不僅想着要繼續“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準備抵抗到底,那是他父親劉表的遺志和遺願;并且還有進一步發展的志向,要“以觀天下”(《三國志·劉表傳》),這也是他這個接班人應有的抱負和責任。

但擁護他的“諸君”,蒯越、韓嵩(不知何時釋放出獄)、傅巽、王粲等投降派,或者說荊襄豪族、帳下名士以及流寓北士,已經拿定了主意要背叛劉表遺志、投降新主曹操了。蔡瑁、張允等“擁琮派”,為了自身利益,已經與之合流,自然也不會反對。

荊州最重要謀士之一的傅巽給劉琮作了一番深入分析:

“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禦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誠以劉備不足禦曹公乎,則雖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禦曹公乎,則備不為将軍下也。願将軍勿疑。”(《三國志·劉表傳》)

傅巽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隻是臣下,曹操卻代表天子,荊州隻是地方,曹操卻代表朝廷;以臣子攻伐君父,是以逆抗順;以地方對抗國家,以弱抗強;用劉備抗曹操,是以卵擊石。這種情況下和曹操硬抗,不是自取滅亡嗎?

再說,您還想着用劉備抵擋曹操,如果劉備幹不過曹操,荊州就變成曹操的了,等于沒用;如果劉備幹得過曹操,這荊州就成劉備的了,您還是啥也沒有了。

從傅巽關于“劉備禦曹公”的兩種可能性的分析看,劉表當初确實是有這種設想的,而劉琮也确實是有這種考慮的。

但傅巽的結論是:曹軍不可敵,劉備不可靠;令尊的這種設想是空想,您的這種考慮是幻想。

劉家的世交、荊州的書記官王粲,趁着傅巽的話頭,順勢又給劉琮紮了一刀。

王粲說,世兄啊,曹操“雄略冠時,智謀出世”,是一代人傑,你們老劉家隻有“卷甲倒戈,應天順命”,歸順曹操,才能“保己全宗,長享福祚,垂之後嗣”(《三國志·王粲傳》注引《文士傳》)。

傅巽和王粲的意見非常明确:别再遲疑了,趕緊投降了拉倒!

劉琮明白了,在強大的反對聲音和反對勢力(荊襄豪族和流寓北士)面前,讓劉備輔佐自己守護荊州,已經是一條死路,而自己也隻剩下投降一條活路了。

劉琮決定,那就投降吧!

九月,曹操進軍到新野,劉琮送來了降表,還有當年朝廷授予劉表的符節(《三國志·武帝紀》)。

但在劉表雖死,荊州尚有一戰之實力,也并無迫不得已投降理由的情形之下,勝利來得如此容易,劉琮又是“以節迎曹公”,卻讓曹操帳下的文武都起了疑心,“諸将皆疑詐”。倒是曾經跟從過劉表的婁圭看透了玄機,“天下擾攘,各貪王命以自重,今以節來,是必至誠”(《三國志·崔琰傳》注引《吳書》)。

婁圭分析說,如今天下紛争,各地的割據大拿和草頭王們,無不貪圖用代表王命的符節來擡高自己的身份(甚至還有“袁術奪節”的往事),如今那劉琮把當年朝廷授予(劉表)的符節都交出來了,這說明荊州方面一定是真心實意要投降的,丞相和各位大人、将軍不必懷疑。

婁圭此語,切中了荊襄掌權豪族的要害,也把準了蒯蔡降曹一黨的脈搏。

曹操大喜,立即催動大軍,火速進兵襄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