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第一套房子到底應該怎麼買? 經曆了“三道紅線”限制和三年疫情折騰,房地産幾乎腰酸背痛腿抽筋,苦不堪言投機客絕迹了,投資客極少了,自住客主導了于是乎,大家都說現在的樓市主要靠剛需來支撐,頻繁出台的政策也側重支持首次置業,覺得支持首次置業就是所謂的“保剛需”,個人認為這是非常片面的,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剛需第一套房子到底應該怎麼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經曆了“三道紅線”限制和三年疫情折騰,房地産幾乎腰酸背痛腿抽筋,苦不堪言。投機客絕迹了,投資客極少了,自住客主導了。于是乎,大家都說現在的樓市主要靠剛需來支撐,頻繁出台的政策也側重支持首次置業,覺得支持首次置業就是所謂的“保剛需”,個人認為這是非常片面的。
我曾經說過要重新定義“剛需”。 随着經濟的發展、各種投資渠道豐富以及理财方式多樣化,房地産界的“剛需”越來越不能理解為“剛性需求”,而是“剛好需要”,比如:換了工作地,剛好需要一個住處;小兩口準備結婚了,剛好需要一個婚房;小孩出生了,或者孩子長大了,剛好需要換一個更大的房子;父母老了,想接到身邊來一起生活,剛好需要一個能夠三代同堂的房子;銀行卡上的餘額越來越高了,而自己不善于理财投資,更不懂什麼基金股票,剛好需要一個比較穩健的投資方式;世界經濟大環境不佳,股市熔斷,原油暴跌,貨币貶值,資産剛好需要保值增值……
所以,“剛需”它絕非剛性需求,而且也不低端,“剛需”,更多的是:剛好需要,剛好合适,剛好有條件。所以,一味的出台政策來支持首套房,隻是保其中很小一部分剛需,而其他剛需是無法受惠,相應的,結果很難好到哪去。
雖然過去三年過得很艱難,但有一個客觀事實是不容否認的,那就是儲蓄率提高,錢的總量沒有少,隻是分配流向不同,貧富差距拉大。而大家現在購房欲望之所以低,錢不是主要的,信心才是。一方面是對自己發展信心,這個将随着疫情管控的放開,各項經濟活動正常化而逐漸回歸;而另一方面是對房地産發展的信心,房價隻漲不跌的預期破滅了,房價、首付和利率會繼續降的預期前所未有的高,甚至還攜帶着房企暴雷,房子爛尾的恐懼。
那咋整?這裡就不必談什麼專業了,畢竟咱不是專家。就用普通老百姓的樸素情感去思考“救市”這個問題。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采用三個動作:
第一:确保交樓。就是所有合法合規賣出去的房子,必須保證如期保質交樓,出問題,開發商、銀行和政府都要兜底,因為傾其所有來購房的老百姓是最弱勢的一方;
第二:擴大“剛需”範圍。首套自住需求是剛需,二套改善需求也是剛需,第三套适度投資來讓資金保值增值也是剛需。對第二套改善需求,從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方面,應該予以大力支持,而且是一步到位,不要一降再降,這樣會再次降低大家的預期;
第三:核心配套價值落地。購房、入住、配套三者是動态促進的,在目前這種環境下,一味地出台Z策刺激買房,收效甚微,隻要把教育、交通、商業三大民生核心配套打造落地,房子才會受歡迎。當然,這些都需要花錢,錢從哪裡來?這不是我該思考的問題!
房地産沒問題的,隻是增量不易,存量還是在的。如今,先想辦法去庫存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