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高考藍皮書《中國高考報告(2023)》發行。報告從七個部分分别讨論了2022年中國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題特征、教學改革、招錄情況、社會影響和評價體系,系統讨論高考綜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應對策略。
《報告》指出,信息識别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語言組織與表達、獨立思考與質疑(提出問題、開放作答、合理論證)、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已經成為高考考查的重點。
《報告》認為,将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融入高考試題命制中,是新時代高考内容改革的鮮明特征和堅定方向。
《報告》強調,聚焦關鍵能力考查,突出思維品質與創新精神,實現從“考知識”向“考能力”的轉變,是近年來高考命題改革最顯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綜合改革最大的創新之處。
《報告》明确,新高考背景下,未來高考命題的基本方向包括:不論是全國統一命題還是分省命題,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指南;以“三線(核心價值金線、能力素養銀線、情境載體串聯線)”為框架,命題呈現出“無價值,不入題;無思維,不命題;無情境,不成題”的典型特征;堅持穩中求進,加大試題區分度,增強高考選拔功能;有效引導教學,打破“以綱定考”,實現“教考銜接”。
從《報告》分析,2023年高考将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突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品德。将立德樹人融入高考試題命制中。試題不再回避熱點,而是直接面對熱點。二是突出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重能力。高考試題考查的關鍵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獲取與加工、邏輯推理與論證、科學探究與思維建模、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語言組織與表達等。三是突出“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的考查,重思維。試題命制考查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降低“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收益。
面對高考改革帶來的新變化,筆者認為學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應對:
一是注重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從一批批學生抓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要從學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開始。
二是注重對全球時事政治的關注和思考。在全球化的時代,身處地球村的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學生,既要“一心隻讀聖賢書”,又要“兩耳也聞窗外事”。
三是保持對人類新科技新應用的好奇和探究。新年期間熱播的《流浪地球2》引發了大家對“太空電梯”的讨論,百度搜索有2890萬條相關信息。這段時間ChatGPT又掀起熱浪,百度搜索有5130萬條相關信息。現代社會,新科技新應用無處不在,我們廣大學生,天之驕子,更應要學習了解。
願廣大學子注重日常積累,從容應對高考新改革,實現2023年高考旗開得勝!
(歡迎點贊關注@梧桐頻道,與你一起,備戰高考。[握手][握手][握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