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8:14:30

衆所周知,蘇轼是北宋的文學家,美食家,但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位慈父。他一生中有四個兒子,後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最小的兒子蘇遁了,主要來源于蘇轼的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我卻被聰明耽誤了一生。我隻希望我的孩子愚笨遲鈍,無災無難做到公卿就好了。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1

古往今來,哪一個做父母的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蘇轼這首詩卻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一點,少災少難。這不得不讓我們很意外,難道蘇轼真的這樣希望嗎?

結合蘇轼一生境遇,我想這可能确實是蘇轼心中所想。蘇轼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正值“烏台詩案”結束,在經曆了幾個月的牢獄之災,他降職被貶到黃州為團練副使,這個職位并無實權,可以說跟普通人無異了。彼時,家中侍妾盡相散去,獨朝雲一人陪他到黃州受苦。在黃州生活的幾年裡,蘇轼老年得子,十分高興,在孩子出生的三天後,依照舊時風俗給嬰兒洗身時,作了這首《洗兒戲作》。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2

要知道,當時的蘇轼正值人生低谷,想想自己聰明一生,年方二十便名動京師,連恩師歐陽修都稱贊:“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而正因為太聰明,他上書陳訴王安石變法革新的弊端,才遭小人記恨,被迫離京。幾度升遷,在調往湖州做知州時,又因為上表了一份《湖州謝表》(言語有些感情化),本來隻是例行公事,沒想到卻被小人挑出刺來,于是導緻了北宋史上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3

這場牢獄之災,曆時一百多天,如果不是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頒布了一條法令:“不殺士大夫”,以及王安石的一句“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恐怕一代才子,早已成一抷黃土,被曆史遺忘了。

俗語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這句話在蘇轼身上卻沒有體現,文字獄結束後,他又被貶到黃州,成為了一名沒有實權的小史。這對于滿腔抱負的他,何其能忍?報國無門,才華無處施展,當然郁結于心。所以他說“我被聰明誤一生”。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4

清代曹雪芹在給金陵十二钗寫曲的時候,其中王熙鳳的《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到頭來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引用了蘇轼的這首詩,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聰明太過容易誤人。

試想,天下父母哪有不疼惜自己的子女的,時年四十九歲的蘇轼抱着襁褓幹兒,高興之餘,不覺思其坎坷一生。當然希望孩子以後不要像自己一樣,聰明反被聰明誤,還多災多難。但願自己的孩子一生無災無難,平平安安做一個大丈夫(“公卿”古時也指丈夫)就行了。

一句“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淳淳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但是又有人說,這一首詩,兩句話難道真的像表面那樣直白通俗嗎?很多學者也作出了這樣的解釋。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5

其實這首詩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寫的,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

這樣也不無道理,了解了蘇轼的坎坷一生,就不會感覺蘇轼是真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又魯莽,而是借對孩兒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發自己的滿腔激憤;借希望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諷刺當時“愚且魯”的公卿們。

當時的公卿,大多都是世襲官權,不乏有渾水摸魚毫無真本事的大臣。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無才無德之人,才容易搬弄是非,擾亂朝堂。所以,蘇轼說:“我被聰明誤一生”。而這個“誤”字,就委婉道盡了自己的一生跌宕起伏,郁郁不得志的人生經曆。字字珠玑,言之何不在理?

蘇轼為人處世的态度(惟願孩兒愚且魯)6

反觀那些達官顯貴,沒有聰明才智,就能無災無難,一生順暢地做到“公卿”。蘇轼内心的極度不公平感,油然而生。所以借這首《洗兒戲作》來抒發自己的滿腹牢騷,用來諷刺當時的愚笨魯莽的士大夫。

至于蘇轼這首《洗兒》詩的出發點,到底是為了祈求孩子平平安安度過一生,還是諷刺當時的愚魯公卿,都是有一定考究的!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我認為,蘇轼寫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是極其愛着這個幹兒的,他一定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大成人的。後來因為羁旅勞頓,這個孩子不幸夭折,蘇轼身心俱傷,為之作下了兩首著名的悼亡詩《哭子遯》,隻有哀極之至,大概才能寫下這極緻悲凄之作。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