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17項重點工作?在這裡,濟濟多士各顯其才;在這裡,創新創業夢想成真,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陝西省17項重點工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這裡,濟濟多士各顯其才;在這裡,創新創業夢想成真。
近年來,陝西以三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持續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用心用情營造良好人才生态,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充分顯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人才資源數量質量大幅提升:人才資源總量達到600多萬人,擁有“兩院”院士72人,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凸顯。
——幹事創業平台更加廣闊:大力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強勁釋放人才“西引力”。
——創新成績單愈發亮眼:“十三五”期間,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步伐加快,高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年均增長16.5%和11.1%。
随着人才強省戰略深入實施,三秦大地正成為人才創新創業、大有可為的熱土。
凝心聚力謀篇布局
繪就人才引領發展藍圖
“搶灘布陣”,赢得主動。全省上下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舉全省之力吸引彙聚八方英才。
從人才投入看——
2012年起,每年設立2億元的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程專項資金,2019年開始将專項資金提高到4億元。各市(區)分别設立1000萬元至6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
從政策優化看——
從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到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從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到加強人才工作推進秦創原建設,人才政策因時而變、不斷優化,涵蓋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流動、評價、激勵各方面,極大地激發了人才幹事創業熱情。
從考核權重看——
将人才工作作為各市(區)、省級部門單位年度目标責任考核重要内容,将人才工作納入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激勵黨員幹部在人才工作中擔當作為。
從人才計劃看——
集中實施省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省“特支計劃”、“三秦學者”創新團隊計劃、“三秦工匠計劃”四大省級人才計劃。“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7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2名;引進支持1600多名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
政策的“陽光雨露”,讓更多人才“走進來”“留下來”,在陝西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緻遠。
“陝西的項目和環境吸引了我們。”在海外積累了30多年經驗的西安眼得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彭群及團隊來到西安高新區,潛心創業,埋頭苦幹,研發出新一代“交聯聚烯烴”人工晶狀體,造福更多白内障患者。
彭群及團隊正積極探索新型專利材料在其他植入型醫療器械領域的廣泛應用。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陝西是一個實現夢想、施展抱負的好地方。”
聚合資源築巢引鳳
打造秦創原人才聚集高地
同高校進行專利轉移轉化合作,兩鍊融合秦創原總窗口産業集群項目完成答辯,秦創原專項“揭榜挂帥”項目預審通過……最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趙魯豫領銜的科技型企業在秦創原支持下,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為秦創原的受益者,趙魯豫表示:“我們獲得政策和資金支持,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同投融資機構、相關客戶的聯系更順暢了。”
許多像趙魯豫這樣的人才加速聚集,為推動秦創原建設由“勢”轉“能”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今年6月底,秦創原總窗口注冊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20家;秦創原科創系列基金已形成由17支基金組成的龐大資本矩陣,總規模達101億元以上……
如今的秦創原,正着力打造一流的全要素人才發展生态——
成立秦創原人才大市場,布局人才交流、創業、服務、展示中心;建設西安(秦創原)國際人才港,布局高端人才公寓、創業街區,打造具有科技感的開放社區,實現國際人才入港、重大項目落地;組建西鹹新區人才集團有限公司,促進人才、服務、資本、産業等要素充分融合、高效配置,實現人才集約式服務管理。
充分釋放人才活力,持續增強人才引力。我省推出誠意滿滿的“政策包”,給人才吃下“定心丸”——
出台實施意見,明晰加強人才工作推進秦創原建設的具體路徑,支持秦創原總窗口創建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加大省級重大人才計劃支持力度,增設秦創原人才引進專項、産業領軍人才專項;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及各市高新區依托秦創原總平台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等。
人才最看重的,是事業平台和發展空間。全面發力推進秦創原建設,是我省搭建高水平幹事創業平台的縮影。
“我們成立了空天動力陝西實驗室,組建航空、航天、材料等創新中心,以此培育多支以院士和專家為核心的高層次人才團隊,積極吸引和彙聚海内外高水平科技人才,努力解決空天動力領域‘國産替代’難題。”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征表示。
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博士後創新基地等科研資源加速彙聚……各類科創平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加快建設秦創原“三器”示範樣闆,完善“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創業孵化鍊條。2021年,全省新建省級以上孵化載體60個。
先築巢,後引鳳。衆多高端科創平台和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讓人才引力與人才紅利持續釋放。
煤炭領域專家孫啟文懷着對事業的向往,帶着先進技術紮根陝西榆林,主導建設了我國首個百萬噸級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讓科技成果變成了生産力。
随着轉化平台的全方位打通,一項項科技成果加速落地。2021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2343.44億元。
勇立潮頭改革創新
釋放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紅利
“公司不僅有自己的研發中心,還能站在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的大平台上,得到更多技術合作的機會。”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永康說。
該公司是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孵化控股的産業公司,去年在科創闆上市。
曾永康說:“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人才引進和使用,以及公司運行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在技術方面,科研團隊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研發領域和方向。”
轉制20多年來,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敢闖敢試,堅持科研、中試、産業化同步發展,從院屬研究所孵化培育産業公司41家,其中上市7家,不僅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場,也讓衆多“科學家”同時成為“企業家”。
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我省堅決破除阻礙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之“牆”,努力把制度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科技競争優勢。
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設立人才編制“周轉池”,調劑6000個編制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建立“候鳥工作室”“假期工作站”等,柔性吸引120餘名院士和1500餘名海内外頂尖人才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探索實施秦創原“校招共用”引才用才模式,為秦創原吸引集聚人才。
改進人才評價機制——
出台人才分類評價實施辦法,開展人才工作中“唯帽子”問題治理,把創新能力、成果質量、實際貢獻作為核心指标,實行同行評議、專家評審、社會評價,提升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
1.7萬餘項科技成果單列管理,1000餘項科技成果正在轉化……科技成果轉化碩果累累,得益于在體制機制上的大膽“破牆”。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動技術經理人全流程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讓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勝勢;鼓勵科研單位技術人員到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或離崗創業,将90%的轉化收益獎勵給成果完成人,5年内保留回原單位的通道。
當束縛人才的制度藩籬被打破,體制障礙的堅冰逐漸消融,創新創造力就如同春芽破土般蓬勃。
目前,全省高新區達到25個,2021年高新區生産總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28.2%。創新能力的提升,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用心用情優化服務
形成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我省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以愛才的誠意、聚才的良策,營造人才發展優質生态。
以西遷精神感召人才——
60多年前,隻因祖國的一聲召喚,一群知識分子從黃浦江畔奔赴大西北,從此紮根西部,用激情、熱血和青春,義無反顧地成為西部開發的先行者,并孕育和形成了西遷精神。
如今,全省深入開展省級高層次人才國情省情研修等活動,引導人才傳承和踐行西遷精神。“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成為廣大人才的共同心聲。
以真情實意凝聚人才——
建立黨委政府領導幹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省委、省政府領導帶頭,每人直接聯系服務3名院士,市、縣黨委政府領導結合實際,積極主動聯系服務院士專家,讓人才需求及時得到回應,也讓人才“智囊團”作用更好發揮。
以安居樂業留住人才——
制發“三秦優才卡”2000多張,持卡人才可以享受出行、子女入學、就醫等優惠待遇。
設立“人才貸”為創新創業提供金融支持;建設人才綜合服務港,讓人才一站辦結人才認定、項目申報等業務。
出台加強引進人才住房保障的意見,推動各市(區)建立人才公寓、發放住房補貼,西安市建成禮賢嘉苑市級人才公寓468套。
……
從政策聚才到環境留才,陝西敞開懷抱,讓人才幹事有動力,生活無顧慮。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陝西将全力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為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注入強大人才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