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女兒被宣告死亡

女兒被宣告死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5 02:24:01

有資料顯示,一個人平均每天會做出35000個選擇。

盡管很多選擇出于本能和習慣,我們并意識不到,但幾乎都是關于如何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選擇。

而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沉睡的人魚之家》,卻探讨了另外一種選擇,關于“死”的選擇,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人很少主動做出選擇的領域,但誰又能能躲過這種選擇呢?

女兒被宣告死亡(親自決定女兒的死亡)1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對母女,女兒瑞穗就是那個沉睡的人魚。

可惜這裡沒有美麗的童話,隻有溺水造成的永久地沉睡。

合上小說,實在無法評說她們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瑞穗父親的公司發明了一種生命維持機器,讓瑞穗有别于一般冰冷的植物人。

她不但還在繼續長高,而且有着鮮活的生命力,也因此讓母親熏子和整個家庭陷入了愛和死亡的掙紮之中。

關于如何去死的選擇,人們都期待它始終遠離自己,但其實每個人又都清楚,在所有的選擇當中,大概隻有這種選擇,終将來臨。

死亡面前,無論怎樣的選擇,我們可以做的,或許唯有無問對錯,隻談尊重。

尊重生命的選擇

6歲的瑞穗在溺水搶救後,大腦沒有了任何功能迹象,醫生認為她幾乎永遠不會醒來。

根據日本法律規定,隻有患者或家屬有意願捐贈器官,醫生才會通過兩次測試,最終判定患者為腦死,停止治療,摘除髒器。

父母本來已經痛苦地選擇了捐贈女兒的器官,卻在和瑞穗告别的一刹那,同時感受到女兒手部的微動。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造成的錯覺,但在最後一刻,母親熏子還是決定放棄捐贈,繼續使用體外呼吸支持系統維持瑞穗的生命。

或許有人認為,不如選擇測試,讓孩子盡快解脫,捐贈器官也能救治更多的生命,還會讓孩子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世間。

而這個被認定為死亡的女孩,手指又出現了活着的迹象,母親堅定地認為女兒不想離開,也并沒有離開。

不得不說,這是母親對女兒生命本身的尊重。

瑞穗出事幾個月後,父親突然想到,自己公司研發的最新技術或許可以用到女兒身上。

經過反複測試,瑞穗真的不再需要體外呼吸器,通過體内特殊儀器釋放的電流,刺激橫膈膜就達到了自主呼吸的效果,同時用磁力刺激脊髓,造成的反射可以讓全身肌肉得到鍛煉。

這個意外成功的實驗,讓瑞穗看起來那麼健康。

當一個小男孩去她家院子裡撿球的時候,他以為瑞穗隻是腿腳不便,坐在輪椅上睡着了。

她的肌膚、氣色都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樣,呼吸是那麼均勻,以緻男孩看着這個可愛的小妹妹,不忍心吵醒她。

然而,這個一直像熟睡過去的孩子,卻已經沒有了人類的感覺,特别是喪失了人類獨有的情感,可以說她僅僅是一個鮮活的娃娃。

那麼,這又能算作是對生命的尊重嗎?

國際上認為的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盡量以自然的發展曆程“任其死去”,既不延緩,也不促進。

可在人類情感面前,客觀而堅定地尊重生命本身,何其之難。

女兒被宣告死亡(親自決定女兒的死亡)2

網絡圖片,侵删

尊重家庭的選擇

母親熏子沉浸在女兒瑞穗死而複生的喜悅裡,作者卻通過書中不同的人物,表達了另一種聲音:

用科技延緩死亡,讓孩子的生命變得沒有了意義,純粹是在滿足活人的心願。

可到底什麼才是這個女孩生命的意義呢?

捐贈器官的确可以救治其他的生命,那麼瑞穗用自己的身體救治了絕望中的母親和親人們,誰又能說這不是她生命的意義呢?

她的媽媽,在照顧她的過程中,又能體會到那種再怎麼辛苦都值得的心情;聽到陌生人脫口而出“好可愛,她睡得好香呀”,那種幸福感是那麼真實;又能為長高的女兒買衣服、打扮、拍照,一個曾以為失去孩子的母親,眼裡又閃起了光。

她的外婆,當初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外孫女出了事,一度被愧疚壓垮,如今能幫忙再照顧孩子,老人又有了活下去的動力。

不為人知的是,這幅小小的軀體,還對另外一個小女孩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常去看望瑞穗的小表姐,盡管還不懂什麼是救贖,但她很開心看到表妹還“活着”,因為她心裡藏着一個巨大的秘密,那天,瑞穗是幫自己去水下尋找掉落的漂亮戒指……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人們沒有辦法完全放棄自我感受,全然站在别人家的孩子或社會的層面,去思考是否放棄自己孩子的生命。

被捐贈者和社會能做的隻有表達感謝,從未提及“肯定、表揚、鼓勵”這樣的字眼,因為對痛失親人的家庭來說,這實在太過殘酷了。

瑞穗,這個沉睡的人魚公主,身體竟然還在長大,甚至可以在科技的幫助下,做出動作和表情,但是母親也在家人、孩子老師和陌生人的質疑中,漸漸改變着看法。

她為得不到器官捐贈的孩子着急、惋惜、深深哀悼,可還是不能輕易放棄自己女兒這一副完好的軀體。

無論是醫療設備還是新科技儀器,隻要能給患者和家屬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輔助療愈,在家庭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真的沒法簡單評論對錯。

任何放棄捐贈的決定,其實并沒有“也值得被尊重”這回事。

在自然的生命和人類天然的情感面前,這本身就是一個不能拿來讨論的問題。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不傷害他人的任何決定,都應該被尊重!

女兒被宣告死亡(親自決定女兒的死亡)3

網絡圖片,侵删

尊重自己的選擇

人類必須承認現代醫學的局限性,有很多事醫生還無法給出科學的解釋,這就更應該帶着一顆飽含人類情感的心去尊重。

瑞穗出事三年後的一天夜裡,熏子突然感覺瑞穗就站在面前,對她說:“媽媽,謝謝,我很幸福,真的謝謝。”

熏子猛然意識到,是告别的時候了!但不可思議的是,心裡卻沒有悲傷。

熏子問:“已經要走了嗎?”

瑞穗回答:“嗯,别了,媽媽,要好好的哦。”

接着,瑞穗存在的感覺忽然消失了,整個房間複歸一片空無。

掙紮着睜開眼睛,熏子沒來得及思考剛才是不是做夢,直奔瑞穗的監護儀器,所有指标都在惡化!

坐在醫院搶救室外的時候,熏子很平靜。

三年前,女兒的身體已經停止了呼吸,但一個微弱的動靜,母親堅信女兒還活着。

三年後,女兒的身體仍在呼吸,可母親堅信女兒已經走了。

“已經為瑞穗做了能做的一切,沒什麼可遺憾的了。”

熏子沒再等待瑞穗腦死亡判定的結果,頭也不回地離開醫院,去準備瑞穗的葬禮。

法律文件上,瑞穗的死亡時間是4月1日。

而熏子堅持自己女兒的死亡時間是3月31日淩晨3點22分,就是幻夢中母女告别的時刻。

父親則認為,撤掉所有儀器後,瑞穗的腦電波變成了一條平平坦坦、完美的直線的時候,不,或許他更願意認為是4月2日,女兒被摘除心髒的時刻,才是她離開人世的準确時間。

醫生聽了他的話,又給了他第4個對死亡時間的選擇:“如果你認為是以心髒停止跳動的時間為準,那你們的女兒依然活在另外一個地方,因為那顆心在别的孩子身體裡繼續跳動着。”

任何選擇都不是一個因素決定的,對複雜的生命選項,普通人,更沒有必要用唯一的标準進行評判。

死亡時刻看似是一個客觀的事情,但這不僅僅是醫學和科學領域的事,更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情感上的認知。

如果一個心理上的認定可以慰藉傷痛,那麼,最終的選擇是否客觀,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尊重自己的心,選擇那個能讓我們更有力量重新面對生活的選項。

女兒被宣告死亡(親自決定女兒的死亡)4

網絡圖片,侵删

寫在最後

《我的死亡誰做主》裡有這樣一句話:

“對于選擇如何離世,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沒有原則’。也就是說,對死亡方式的選擇,沒有對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您都是對的。”

比起執着于單純的放不放手,我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哪怕某一個時刻覺得當初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也一定有它神秘的使命所在。

接納和沉浮于已經發生的狀況,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關乎生命的選擇,更是如此:

無問對錯,隻談尊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