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的偉大詩人。陶淵明很小就開始修習儒家經典,喜愛安靜,他尤其迷戀大自然的萬物,留下傳世作品詩125首,文12篇,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藝術成就,與屈原、李白、杜甫、蘇轼比肩。
陶淵明20歲時為了生計,開始做官,期間因眷戀田園辭官幾次,在家閑居。陶淵明40歲左右,出任彭澤縣令,八十多天就棄職辭官,開始歸隐田園的閑居生活,從此再不出官,過上被後人豔羨無比,又視為謎樣的生活。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其二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複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其五
魏晉:陶淵明
怅恨獨策還,崎岖曆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
●歸園田居·其四
魏晉:陶淵明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
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複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雜詩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四時
魏晉: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秋月揚明晖,冬嶺秀寒松。
●酬劉柴桑
魏晉:陶淵明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
門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
南陽劉子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