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市場價格受到國内外多重環境影響,導緻金價走勢仿佛坐上了過山車!
黃金,自古以來都作為“硬通貨”,往往很多時候直接作為經濟交易活動的貨币工具,而被人廣泛認可和接受。
在現代社會,黃金早已脫離傳統的貨币工具,但是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買黃金首飾作為日常裝飾。
但是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裡,金首飾=黃金,其實這種觀念是片面的,應該是金首飾≠黃金。
在首飾中,帶金字的不少,可不是所有的都能成為黃金,比如純金、K金、包金、鍍金等等,不一定都是黃金!
不同種類的金飾成色不同,純度不同,顔色也有一定的差别,那具體有什麼區别呢?
主要是:
黃金按照純度來劃分,一般分為足金和K金。
其中含金量隻要高于99%,統稱為足金。足金的特點是含金量高、具有保值功能,但硬度較低,不适合鑲嵌。
值得一提的是,國标在2016年已經取消了千足金、萬足金的說法,也就是不管是99.9、99.99、99.999,通稱為足金。
足金的國際通用符号為“AU”。
而K金則是黃金與其它金屬(如銀、鉑、銅、钯等)融合而成的合金統稱。特點是用金量少、成本低,硬度高,不易變形和磨損,顔色多樣。
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足金)、22K金、18K金、9K金等。常見的是18K金,常見顔色是K白、K黃、K紅,
18K金在首飾中一半也成為“AU750”。其中K白不能被稱為“白金”,白金一般是“鉑金”的别稱。
除了經常聽到K金之外,日常在金店購買首飾時,經常能聽到銷售說古法金、5G黃金、精品黃金3D硬金等多種類别的。
這些是啥???
其實,這些都是足金,隻是工藝的不同區别!
其中古法金是足金工藝中的代表性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花絲鑲嵌工藝,傳承至宮廷非遺技藝。為“花絲”和“鑲嵌”兩種制作技藝的結合。花絲選用金、銀、銅為原料,采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鑲嵌以挫、锼、捶、悶、打、崩、擠 、鑲等技法,将金屬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鑲以珍珠、寶石。
花絲鑲嵌工藝起源于春秋戰國金銀錯工藝,在明代中晚期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而且還常用點翠工藝,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中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它改變了中華民族傳統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
古代一般作為主要用于皇家飾品的制作,如今,走入了千家萬戶。
因為古法金這種古老的工藝要求高、花費的時間周期也長。而且做工工藝非常厚實,一般大小一樣的黃金手镯,古法金要比普通金克重更,所以在整體價格上要比3D硬金和普通黃金要高。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5G黃金是一種新型的黃金加工工藝。相比傳統黃金,5G黃金的耐磨性更高、韌性更強,在同等結構的黃金款式下重量更輕,不容易刮花、變形,便于保養,而且更閃耀。所以5G黃金首飾在年輕群體中非常受歡迎。
編輯切換為居中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3D硬足金飾品是一種新型工藝産品,大幅提升了黃金的硬度及耐磨性。
3D硬金由于産品本身多為空心,因此體積一般較大,硬度高,硬度遠遠在普通黃金的4倍❗️ 不易變形及損壞, 但産品本身比較薄,每件産品的厚度隻有0.2-0.3mm,雖硬但也脆,️因此在佩戴過程中,如果出現斷裂,也不容易修補。
無論是古法金、5G黃金還是3D硬金,都是黃金首飾制作工藝的絕佳代表,尤其是在随着現代工業技藝的完善和拓展,黃金首飾工藝越發精進,為廣大消費者呈現出了更多極具美感的作品,
不一定所有帶金的首飾都能被成為黃金首飾,其中“鉑金”是另外一種高質量的貴金屬,符号為“Pt",具體産品特點和信息,下一篇會做詳細介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