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豬,是地地道道的本土豬,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養殖戶們主導的養殖品種。如今,在市場上賣的豬肉絕大多數是白豬肉,而在農村,黑豬也難覓蹤影。在短短的幾十年怎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什麼不建議養黑豬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養殖成本高養殖成本高是由三種因素造成的。
首先,黑豬的生長速度很慢,養殖周期長,一般要養殖12個月,長的甚至18個月,才能長到150斤左右,相比于白豬隻需養殖4個月就能長到200斤以上。養殖周期的延長也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
其次,養殖黑豬不能投喂全價的商品飼料,而是以糧食、青菜及各種粗飼料為主。沒有刺激性的激素飼料,黑豬自然生長緩慢,也大大增加了飼料成本。
第三,為了突出黑豬的優勢,就得用散養的養殖方式,而散養需要寬闊的林地、山坡作為養殖場所。租用這些場地需要大筆資金投入,自然又增加了成本。
回報的利潤低市場上的黑豬肉雖然比白豬肉價格高,但是黑豬養殖周期太長,體型又小,平均每頭隻有150斤左右,一年隻能出欄一批;而白豬養殖周期短,四五個月就長到200斤至300斤,一年能出欄三批。與之相比,養殖黑豬回報的利潤大大低于白豬。
養殖難度較高
養殖黑豬如果用圈養和喂複合飼料的話,那就失去了養殖價值。所以養殖黑豬一般都是散養,而且是在場地寬闊的山林地放養,對養殖場地的選擇和建設、養殖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加上人工管理的投入,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也增加了養殖的難度,稍有不慎,不僅沒有利潤,連成本也收不回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