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喘喘喘,天氣驟寒,“老煙槍”的慢阻肺又開始“作妖”了。前不久,53歲的李先生(化姓)每隔一星期就要往當地醫院跑,可是怎麼挂水也不見好轉。經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西華主任醫師層層“偵破”,最終發現一切竟是肺癌在作祟。11月17日是世界慢阻肺日。王西華主任醫師提醒,反複咳喘不見好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更要警惕合并症。
李先生(化姓)是個老煙民了。五年前,受涼後便開始出現咳嗽、咳痰,伴氣喘。在當地醫院做了肺功能檢查,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長期規律服藥,定期随訪。然而,最近李先生感覺自己反複咳嗽、咳痰,伴氣喘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走幾步路都喘得不行。每次到當地醫院挂幾瓶水後,就會“舒服”幾天,但是不到一星期又“發作”了。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就診。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西華主任醫師了解患者情況後,為患者完善了相關檢查。在患者胸部CT中,王西華主任醫師發現了“異樣”,兩肺氣腫,肺大疱,但左下肺氣腫尤為明顯,根據影像學檢查懷疑李先生肺部可能并發腫瘤了。經支氣管鏡超聲探查,并刷檢,最終明确診斷患者為左下肺鱗癌。王西華主任醫師為患者制定系統化治療方案,先進行化療,待病竈縮小後,胸心外科專家為患者行肺葉切除術。目前,李先生已好轉出院。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西華主任醫師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早期慢阻肺可能并沒有明顯症狀,或者僅有咳嗽、咳痰,并不嚴重,容易被人們忽視。等到症狀加重,甚至出現活動後胸悶氣喘,再來就診時,往往肺功能已經下降,日常活動受限,甚至産生合并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也常被人們稱為“沉默的殺手”。
談到慢阻肺的治療,王西華主任醫師表示,由于慢阻肺無法完全治愈,治療後隻能緩解症狀,減輕疾病對肺部的進一步破壞,因此平時要注意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另外,對于已經患有慢阻肺患者來說,更要注意警惕合并症。慢阻肺通常與其他可能對病程産生重大影響的疾病(合并症)共存。最常見的合并症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症、抑郁症、焦慮症以及胃食管反流等。
專家提醒,無論暫時有無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的症狀,對于高危人群來說,都需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必備條件,也是評估病情輕重的客觀指标。高危人群包括吸煙人群(尤其是每天一包,連續吸煙達20年)、40歲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反複咳嗽咳痰,或長期接觸職業粉塵和化學物品、廚房煙塵和燃料等人群。如果爬樓梯、做家務、走路時,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活動能力下降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在慢阻肺患者中很常見,往往是導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議因吸煙導緻的慢阻肺患者每年都要進行低劑量CT掃描(LDCT)肺癌篩查。(王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