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需要掌握的10大技能

人類需要掌握的10大技能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11:53:31

人類需要掌握的10大技能(人類天生就擁有的特殊能力)1

人類天生就擁有的特殊能力,基礎分類 | 分類的迷思 第一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653篇推文。

全文共2573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人類需要掌握的10大技能(人類天生就擁有的特殊能力)2

1 引言

2005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心理學家,麗莎-奧克斯教授,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她的實驗對象,是不到四個月大的嬰兒。

麗莎教授在嬰兒面前放置兩台計算機屏幕,用來各顯示一張圖片;

每一組的兩張圖片上,都是非常可愛的、不同的貓咪;

每一組圖片停留的時間是十五秒鐘。

觀察者需要記錄嬰兒們的視覺注意力停留在圖片上的時間。

換句話說,實驗的焦點在于,去記錄嬰兒們的大腦對于新鮮的事物,比如可愛的貓咪,能夠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是多久。

随着前六組,共十二張貓咪圖片的展示,嬰兒們對圖片的目光注意力時間在顯著下降;

這說明,他們開始熟悉“貓咪”的形态,“新奇”度在逐漸下降;

接下來,麗莎教授開始悄悄地更換電腦屏幕上的圖片,放入一隻他們沒見過的不同種類的貓咪,或一隻狗。

有趣的事情來了,新種類的貓也好,狗也好,都是之前十二張圖片沒見過的“新奇”事物;

那麼,這些嬰兒的目光注意力會更加被哪個吸引?

或者說,

他們到底會對哪個更感興趣?

第一個猜想,嬰兒們停留在“新種類貓”和“狗”的圖片上的時間,一樣長;

這說明,嬰兒的大腦發覺這兩樣“新奇”的東西,都是沒見過,把它們都歸類為“新的動物”。

第二個猜想,嬰兒們停留在“狗”的時間上更長;

這說明,嬰兒的大腦已經學會把“新種類貓”,和之前的貓做了相同歸類,而把“狗”做了新的分類,因為它更“新奇”。(或者通俗地說,更沒見過)

你覺得實驗結果會證實哪一個猜想?

2 天生的能力

這是一個全新的系列推文,我稱它為“分類的迷思”,它的思維方式啟發自牛津大學的實驗心理學研究。

這也是“模糊談判論”的第二個系列推文;

我們在第一個系列裡,簡單地打開了一個複雜的話題,“分類”;

人,是通過“分類”來認識這個世界的。

通過“分類”,形成“知識”,是以“格物緻知”。

分出“上”和“下”,然則理解“天”和“地”;

分出“黑”和“白”,然則理解“黑暗”和“光明”;

分出“前”和“後”,然則理解“過去”和“未來”。

這就好比,我們認識所有東西的方法,就是去“畫一條線”,一條可以把兩種不同區分開的線。

它将“天地”分開,它将“視野”分開,它将“時間”分開。

進一步說,我們将“分類”這件事,做得更加徹底;

生物學家,用“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對這個世界的生物,做了更加細緻的分類;

人,在生物分類上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

那我們“分類”的能力是天生的嗎?

回到文首的猜想裡,實驗結果證明,嬰兒們關注“狗”的時間要顯著高于“新種類貓”;

這說明嬰兒已經在短短的前十二張圖片中,學會了對貓進行“分類”,并成功識别出新的物種,“狗”。

要知道,四個月大的嬰兒在這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貓或狗;

更值得思考的是,其實貓和狗的樣貌并沒有那麼“顯著”的區别啊;

它們都有四條腿,兩個眼睛,一根尾巴,都是毛茸茸的;

但嬰兒的大腦,卻天生就具備自動分類的出色能力,捕捉到這是一隻“新奇”而不同的動物。

3 分類能力

“模糊談判論”的很多理論基礎都和“分類”有關,所以我們不得不從“分類”這個看似和“談判”沒啥關系的話題聊起。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突然失去“分類”的能力會怎樣?

當我們來到公司門口,看到頭頂有一個“攝像槍機”的監控設備;

如果我們大腦裡沒有“監控設備”這個分類,或者沒法對這個不認識的“新事物”分類,我們就會不知所措;

這是什麼東西?幹什麼的?有危險嗎?看着像把槍啊?不會傷害我吧?

再誇張一點,如果失去了“分類”識别能力的我們一覺醒來,就會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外星球上;

我們會對着“電視”沉思,

這是什麼東西,裡面住着人?

這些看似“必備且普通”的識别分類能力,從我們的嬰兒時期,就開始發揮它們的作用;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分類”,從粗到細,從模糊到精确。

比如,先畫一條線,區分植物和動物;

然後再精确到,花草和樹木,貓和狗,鳥和魚;

随着更加深入的能力形成,我們還會繼續精确,比如再次區分,吉娃娃和拉布拉多,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鲨魚和海豚等;

就植物學和生物學而言,這樣的精細分類,我們可以說到天亮還不會結束。

當然,分類并不是越細越好;

那麼,有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

分類到底該多精細呢?

或者說,

是否某一個程度的分類,是最優的呢?

4 三個分類

澳大利亞的默多克大學,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叫邁克-安德森;

他認為,人類對世界的分類,按照模糊或精細度,也分為三類,他們是,

超級類,基本類,從屬類。

為了方便我們理解這三個類,我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為“家族樹”;

超級類,就好比家族樹最頂端的父輩;

基本類,就好比家族樹中間的我們這一輩;

從屬類,就好比家族樹底端的兒孫輩;

舉個例子,假如我要給你指路,我告訴你,

朝右轉,沿路到底,看到一個方形的、磚塊結構的東西,上面還有一個長方形的門,四個窗戶,一個門廊,花園裡還有一個會叫的哺乳動物,毛茸茸長着尾巴。

你聽了什麼感覺?很奇怪,對嗎?

因為,我在用超級類,也就是相對模糊的分類來跟你交流,自然很奇怪。

如果我用基本類來跟你說,我隻需要這樣,

右轉到底,看到有狗的房子就到了。

那如果我們繼續精細,用從屬類來說呢?

右轉,來到一個帶着曼薩式結構屋頂的、哥特風格窗子、胡桃木大門的三層結構公寓,有一條貝加馬斯科的公牧羊犬在門口。

你一樣會覺得我腦子不太正常。

就算你是一個建築學專家、或動物學愛好者,你也會認為這樣的溝通沒有必要。

所以,一般的生活中,基本類的分類習慣,是人最常用的。

那我們人怎麼知道什麼是基本類呢?

我們天生就知道。

還是回到我們小時候,一個四歲大的孩子,天生就有“特殊能力”來捕捉基本類;

根據邁克教授的研究,如果你問一個四歲大的孩子,

小牛寶寶如果放在豬圈裡和小豬們一起長大,它還會“哞哞”得叫嗎?還是會變成豬的叫聲“哼哼”?

他一定會說“哞哞”。

如果你繼續問一個五歲大的孩子,

如果一頭長着滿身刺的豪豬,趴在牆上,裝成仙人掌的形狀,那麼它是變成了仙人掌,還是仍是一頭豪豬?

他一定會說“還是豪豬”。

這就是孩子天生的“特殊能力”,他們可以找到生活中,最最重要的“基本類”分類依據;

我們既不會因為能力過于模糊而無法區分牛犢和豬仔,豪豬和仙人掌,也不會需要為此了解更精确的知識,就能加以區分;

這是我們人類的天賦。

5 小結

那麼,在談判的領域裡,我們人類依然能夠如此出色的用“基本類”的方式,恰當的做出分類嗎?

或者說,我們這樣的分類能力,是帶給我們談判優勢了?還是反而讓談判更難了?

-

這裡是“談判思維”!

“分類的迷思 第一篇” 待續

--- 桔梗

人類需要掌握的10大技能(人類天生就擁有的特殊能力)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