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是原創?分享(原創) 關于寫詩,我有一些經驗,現在說出來,給朋友們參考一下,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怎樣是原創?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享(原創)
關于寫詩,我有一些經驗,現在說出來,給朋友們參考一下。
保證說得直白、簡潔,一看就懂,對喜歡寫詩的朋友,會有所幫助。裡面所舉例詩,皆為本人原創,隻是因為說起來熟悉。
總共說了六句話:
1、蹦出來的,比擠出來的好;
2、先有詩眼,後有詩;
3、關于标題、無題;
4、打造一個好的标題;
5、 關于格律詩的格律;
6、詩的意境,拐個彎說,可能更好。
現在說正題。
關于寫詩的體會(原創)
我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喜歡讀詩,也喜歡寫詩。今天在這裡說幾句真情實話,和詩友們切磋,請批評指正。
一、第一句話,叫做“蹦出來的往往比擠出來的好”。
意思是說,受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景色、人物、事件激發,突然來了靈感,有了幾句詩,再經過鋪展加工形成的詩作,往往比命題作文擠出來的詩作意境要好些。正所謂要有感而發,言之有物。沒有感覺,不硬寫,有了感覺,不放過。
比如:
賀老友黃昏戀有成(七絕)
似曾相識一千年 ,
好把濃情寄有緣 。
潇灑餘生謀共渡 ,
品詩習字笑神仙。
就是在參加一位老朋友的婚禮時,看到這位老朋友心花怒放的樣子,看到他們兩個人幸福滿滿的樣子,突然有了個想法:這倆家夥認識不止一千年了吧?給個神仙,都不會去做了吧?于是湊了湊,湊出這麼個七絕,不論好壞,自己覺得,倒是把我當時的心情寫出來了。
二、第二句話,叫做“先有詩眼,後有詩”
所謂“詩眼”就是蹦出來的那幾句,自己覺得精彩的那幾句。有了這幾句打底,再湊吧湊吧,意境就差不那去了。
比如:
野釣歸來(七律)
縷縷秋風摧岸閘 ,
歸鴉聲裡夕陽斜 。
老農幾位收瓜豆 ,
小子多人捉蟹蝦。
赤足常嫌泥裹腳,
掖襟不使襖沾沙 。
高歌一路驚雞叫 ,
拎桶提竿唱到家。
這個就是在先有了“高歌一路驚雞叫, 拎桶提竿唱到家(詩眼),這兩句以後,湊出來的。釣魚歸來,挽着褲腳,背着竿包,拎着魚桶,一邊走,一邊唱,吓得雞飛狗叫,傻了吧唧的情景好像寫出來了。
三、第三句話,是“我喜歡先有詩,後有标題”
是先有詩,後拟标題,還是先拟标題,後寫詩,這個問題,才真是見仁見智的。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各人有各人的習慣。
我習慣後拟标題,那是因為我覺得後拟的标題,可以比較準确,不易跑題;後拟的标題更容易與主題(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也就是與先有了的“詩眼”相通,使标題和正文融合,渾然一體,更有感染力。
比如:
寄友(七絕)
一壺深意囿茶中,
踏雪尋梅論酒功 ,
冽冽寒風吹我你 ,
天南海北問窮通
傷離(五絕)
人去關山遠 ,
昏黃晦暗天 。
凄風吹淫雨 ,
冷月照無眠。
這兩首都是後拟的标題,我覺得都還沒離正文本意。
四、第四句話,“精拟标題”。
在拟标題的時候,多下點功夫。最好是讓人看了标題以後,能更清楚你正文寫的是什麼意思,能補充你正文要表達的意思。有畫龍點睛的神奇,有抽取精髓的勁力。
假如能做到,隻有看了标題以後,才能更清楚你正文裡寫的是什麼,那無疑是高手!是高一個層次的水平了。
比如:
春近(七絕)
年來年去年依舊 ,
人喜人悲自不同 。
笑看漫天風攪雪,
枯枝敗葉孕茏蔥。
冬荷(七絕)
敗葉殘枝曆苦霜 ,
嫣紅姹紫夢芬芳 。
峥婷曾奏清香曲 ,
翹首春風剪綠裝。
冬趣(五絕)
凜冽寒風勁 ,
悠閑箬笠翁 。
目凝銀色遠 ,
踏雪賞梅紅。
我覺得這幾個标題,還算差強人意,看了以後對理解正文能有所幫助。
關于“無題”,我覺得應該不是不要标題,而是無須有标題。标題盡在不言中,不寫出來也罷!
比如:
無題
似睡似醒似夢中 ,
一坡新綠一坡紅 。
半床月色半床念,
人自朦胧意自空。
(第二個“似”,第二個“半”應平實仄,不合律,因而沒有标注是七絕)。
五、第五句話,“符合詩詞格律也好,不符合詩詞格律也罷”。
在寫詩要不要合律這個問題上,我非常贊成我的一位老師的觀點:注明了是“絕句”、“律詩”、詞牌的,就要合乎相應要求;而不符合詩詞格律要求的就不注明。
寫的時候,不一定非要追求符合格律。不受格律限制,倒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更清楚、明白。我常常想,絕句、律詩、詞有字數、平仄、韻、對仗等要求,不是為了難為人,而是為了便于讀,便于記。所以,我們也不一定要難為自己:能合律更好,不合律也罷。意境第一,形式第二。
比如:
出籠虎
一、(無律)
沖出樊籠吼一聲,
阿貓阿狗屎尿迸 。
登峰隻須三五躍 ,
俯視山川百獸驚。
二、(七絕)
沖出樊籠吼一聲 ,
肥貓惡狗悚然驚 。
登峰原本尋常事 ,
傲立山頭任縱橫。
雨天自嘲
一、(無律)
悶濕燥熱心惶惶 ,
搜腸刮肚無華章 。
一雙拖鞋一短褲 ,
灰頭土臉扒南窗。
二、(七絕)
悶熱潮煩意莽蒼,
搜腸刮肚少華章 ,
拖鞋短褲光肩背 ,
土臉灰頭向北牆。
無律,是一開始随便寫,寫出來的;七絕是後來為了合律,湊出來的。“悚然驚”、“任縱橫”、“煩”、“向北牆”挺别扭,而“灰頭土臉扒南窗”,确實是我當時形象的真實寫照。比來比去,我覺得還是開始寫出來的無律的,比較自然,雕琢痕迹少,比較好。
六、第六句話,
是“拐個彎說,意境可能就出來了”
我想向南去,我直接說向南,就直白。我若說不向東,不向西,不向北,讓看的人,想一想,才明白我是要向南,這個大概就是意境了。詩,就應該有讀頭、有“嚼”頭、有品頭,也就是要有意境。意境是詩的靈魂,是第一位的,有了意境,表現手法差點,也是詩。反之,形式再工整、标準,恐怕也隻能是順口溜。當然順口溜寫好了,也不容易。
比如:心願
(五 絕)
雲輕野徑斜,
雉兔戲桑麻。
魂夢歸何處 ,
山村就草花。
我覺得喜歡山野生活,企願老死林泉的意思就在裡面了。朋友們讀的時候,想一想,再看看标題,也可以明白我的意思了,這或許就是我覺得的意境尚可吧。
說了這麼多,都是一家之言,水平有限,贻笑大方,是必然的。請詩友們批評指正。#每天分享一首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