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給上級寫材料的請示

給上級寫材料的請示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01 12:47:31

給上級寫材料的請示(供領導參閱的材料怎麼寫)1

2017年國考(市地級)申論試卷第四題為“材料寫作題”,要求考生“以‘L市水務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根據試卷中‘給定資料4’,針對L市構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規劃特點及其可行性,寫一份材料,供領導參閱。”在本題的作答情境中,考生的虛拟身份為市水務局工作人員,限定讀者是上級領導,寫作載體是“一份材料”,行文目的是為上級建言、供領導參考。

這種類型的考題不僅考核應試者的信息處理能力和輔助決策水平,還測試其是否具備公務員應具有的讀者意識和文章修養。

近年的申論試題中,“寫供領導或上級部門參閱的彙報材料”的試題多次出現,已成為一種命題常态。2009年重慶市錄用公務員考試申論第三題,考生需以甕安縣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從縣委、縣政府的角度出發,撰寫一篇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報告情況的彙報材料。什麼人(身份)、向誰、以什麼角度、寫什麼,各寫作要素均被明确限定。

2012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中要求考生以某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針對給定資料中關于鄉村工作的值得借鑒之處,給領導寫一份簡要的彙報材料。考生所寫的“彙報材料”需提出工作建議,針對性強,有助于領導決策。

此後,2014年多省聯考申論試題中,考生的角色是某單位派駐廣靈的觀察員,需根據“給定材料1”,以《高清紅的成功給我們的啟示》為題寫一份材料,供有關部門參考,考生所寫材料必須“目的明确”且“符合實際”。

這些“材料寫作題”,均給定了具體的寫作環境和寫作目的,給定資料豐富,限定條件較多,寫作主體、寫作受體、寫作載體都已詳細固化,考生其實是在“戴着鐐铐”作答,稍有疏忽,就容易在文體形态和寫作思路上出現偏頗和錯誤。那麼,申論考場上為領導所寫的“材料”是何種文章體式?以“上級領導”為讀者對象的寫作需注意些什麼?下面筆者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給上級寫材料的請示(供領導參閱的材料怎麼寫)2

一、考生所寫的“材料”實質上是内參性文章

申論考場上寫給領導或上級機關的“材料”究竟是什麼?“材料”這個詞所指較寬泛,概念含混,頗令考生費解。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材料”是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或是供學習、研究、寫作等使用的資料(如參考材料、統計材料等),也可用來比喻合适的人。

顯然,考生需寫作的“材料”不是物件,也不是人。指的是“供……寫作等使用的資料麼?”也不是,因為在申論語境中,這一義項對應的是試卷中的“給定資料”(或稱“給定材料”),是申論寫作行為的前置環節,而非最終成果。考生寫在卷面的“材料”和試題給定的“材料”是内質迥異的兩碼事。

可以說,申論中要求應試者寫的“材料”已超出了詞典的解釋範圍,需進一步厘清。考生所寫的“材料”是一種公文嗎?《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第二章所規定的15種公文中,并無“材料”這一文種,可見它至少不是屬于國家法定公文範疇。梁清誨等編著的《古今公文文種彙釋》收錄了三代至今各個曆史時期所使用的400餘種公文,周全嚴密,準确詳實,其中也并無“材料”這一文種,說明它并未進入公文學的研究視野,未被正式納入公文文種譜系。

此外,楊霞主編的《公文寫作規範與例文解析》(第2版),介紹了各級各類組織中的規範類、領導類、請報類、告知類、洽商類、計劃類、契約類等公文,體系完備,數量較多,也未見“材料”這一文種;雖有“信息材料”一章,但屬“章”的概括名稱,并非具體文種,且此章講解的簡報、大事記、消息等,均與本文所論之“材料”性質各異,并無交集。顯然,寫給領導看的“材料”在古今公文體系中無顯著地位,并不是典型意義上的行政公文,而是一種内參性文章。

這種内參性文章由機關職員主動寫給領導幹部,旨在向決策層呈報工作動态、反映情況、分析問題、梳理發展趨向,以便領導了解實情,把握關鍵,做到科學決策,及時處理問題。内參性文章能夠為領導層制定各項政策提供依據,也可作為基層公務員發揮參謀作用、履行崗位職責的重要渠道,在政務領域有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與普通政論文不同,内參性文章以各級領導為特定的讀者對象。領導幹部這一讀者群不滿足于對政務情況的一般性了解,而是要求内容更實在、研判更專業、視角更精細、分析更深透。因此,内參文章的作者要洞察時政全局,做到心中有數,圍繞領導層關注的重點和決策的難點,從實際出發,用事實說話,看問題不止于淺表,作總結不以偏概全,真正幫助領導全面權衡和準确判斷。

内參性文章雖用途特殊,但其第一屬性仍是書面文章,必然具備普通文章的各項構成要素。

簡言之,以假定的公務員角色在申論考場上寫應試型的内參性文章,考生需貫徹命題意圖,内化虛拟身份,接受寫作前提,遵守基本的文章寫作規律,不能繞開題目而信筆謀篇。文章的題目不可或缺,應醒目直觀,概括本篇主旨,凸顯核心力,一般為單行标題。開篇首段應置導語,以三兩句概述文章的基本内容,扼要交代,做到言簡意明,讓參閱者一望即知,迅速形成整體印象。

内文應段落分明,層次清晰,過渡自然,前後呼應。在具體成文中,不可一氣到底,緻使文章囫囵一體,條理不清;不可散點雜陳,逐條堆壘,這就使内參無法成章;也不可填充字數,想哪寫哪,通篇如泥沙混雜,這會令文章缺乏可讀性,失去内參的價值。此外,結尾應回溯文脈,總結觀點,指明關鍵,收束全篇。

給上級寫材料的請示(供領導參閱的材料怎麼寫)3

二、供領導參閱的“材料”需有供領導參考的科學決策

考生所寫“材料”專呈領導或上級機關,宜專題專文,要點顯豁,以便領導者掌握動态情報,洞悉發展走向。怎樣才能讓參閱者對文章“一見鐘情”?一方面,應試者需具備在考場上把握問題本質的能力,在考場上能迅速通曉申論給定資料,找到要害,辨析關系,在蕪雜的信息裡迅速理出頭緒,使文章觀點中肯、脈絡清晰;

另一方面,供領導參閱的“材料”還需内化領導視角,彰顯讀者意識,考生應從領導的實際需要出發,去粗取精,有的放矢,做到深刻而不膚淺、系統但不零碎,有效服務于領導者的綜合統籌與科學決策。

在申論考場“寫供領導或上級參閱的彙報材料”,應試者首先應讓自己的内參文章“辭約旨豐”,在有限篇幅内為領導提供盡量多的決策依據。申論寫作有字數限定,多一點空話的内容,就少一點實話的篇幅。事實上,隻有那些耗費心力、精細加工的信息才能體現“材料”的功用,領導者不會因為看了文章中填塞的空話而得到實質性信息。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摒除空話套話,不說“正确的廢話”,而是直陳要點。

以前述2017年國考申論(市地級)第四題為例,如果考生抛開“L市構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規劃特點及其可行性”這樣的主旨不談,隻是盲目填塞一些“領導重視、提高認識”“加強宣傳、提高素質”以及“健全法規、形成機制”“依法監管、全面落實”之類的陳詞濫調,那麼寫成的文章自然缺少參考價值。可見,考生不能避重就輕,而應言之有物,多做同類歸納和橫向比較,少做空洞的号召和無力的強調。

再者,内參性文章應文脈顯豁,思路通透,讓領導一目了然,易于把握,便于決策。盡量做到邏輯清晰嚴密,推證過程嚴謹有序,不可雜亂堆積給定資料,也不能突兀地嵌入無關主旨細枝末節,幹擾正常的論述節奏。例如在論述構建L市城市生态水系的可行性時,考生要注意可行性針對的是未實施的、尚在讨論中的計劃,不是已推行的各項措施的合理性,更不是指構建生态水系的方針與對策。

可行性不等于可行性對策,隻有做到概念不混淆,思路才會清楚,文章脈絡才不至于茫然無序。一般在論證可行性時需要闡明:項目開展的必要條件已經具備,實施者的資質合格且優勢突出,各項風險均已評估且良性可控,預期的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均較顯著。在本題中,考生則可從自然資源、人文積澱、政策優勢三方面對水系構建的可行性進行論述,這樣才能框架明晰、脈絡清楚。

但是有的考生作答,自叙開篇就交代了L市黃河段西起西固區的西柳溝、東至城關區桑園峽的起訖位置,接着突兀地說明了L市黃河段的地理概況:東西長約45公裡,東西落差近200米,河道寬約300米,流域面積30平方公裡,年平均流量約每秒1011立方米,每年流經L市的水資源量為300億立方米……這樣的作答文脈混亂、避重就輕,不得申論要領,令人不知所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寫“材料”應“真實可信”,情況要經得起核實,推證要經得起檢驗,不能将甄别信息的工作留給領導,不能讓内參文章對領導者的行政決策構成幹擾和誤導。考生要以敏銳的思維能力和缜密的“領導”視角,對給定材料中的原始信息進行鑒别、比較、判斷、篩選,去僞存真,留下信息價值高的有效内容,确保供領導參閱的文章真實可信。

考生在寫作過程中強調來源可靠、理據充分、歸納明晰,應自覺抵制主觀臆斷、以偏概全,以服務于領導的決策活動。2017年國考申論給定材料中有“按照世界眼光、西北一流、本省特色的要求,以路網和水系并重的理念,把L市打造為山水美麗城市”的表述,可是寫進文章則易錯誤寫成“西北特色、全國一流”“國際視角、西北特色”等,足見臨場寫作中材料準确、表述嚴密的重要性。

綜上,申論考場上供領導或上級機關參閱的“材料”是種内參文章,考生不僅需要文筆通達,更需要見識深刻。講真話、寫實情,抓苗頭、挖趨勢,考生寫“材料”不能停留在事實表象、摘抄原始事例,而應挖到根柢、看出門道,擺明事實要害,闡明内在規律。從給定資料到申論文章,考生須經曆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的信息加工過程,隻有做到疏而不遺、儉而無阙,才能有效服務于領導的科學決策。

文|袁寶宇,來源:申論荟公衆号,侵删


歡迎關注@申論荟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張申論定乾坤。申論荟,會申論,讓申論考試不再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