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築界曾流行以高為美,第一高樓的紀錄不斷被刷新。在我國也有許多人認為,城市現代化的标志就是高樓大廈,而且越高越好,越多越好。比如經常在網絡上看到很多網友在評價一座城市的城建水平時,首先讨論這座城市的超高層建築有多少座,玻璃幕牆的寫字樓有多漂亮,誰的第一高樓高度最高。還有網友在評價義烏市的高樓大廈時竟然說:“有沒有看錯這是縣級市嗎?摩天玻璃大樓到處都是,這也太震撼了嗎?這城建也太牛了吧?沒錯這就是浙江的縣級市義烏市,這城建完全就是一個地級市級别了”。城鎮規劃君何方洪凡是聽到這樣的言論,就知道這些網友對城市和城建水平的認知還處在初級階段,連“建制市”與“空間實體城市”的區别都沒有搞清楚。
城鎮規劃君已經見過很多篇自媒體文章寫過這樣一段話:“擁有摩天大樓的數量,雖然不是衡量城市現代化的唯一标準,但卻是一座城市城建水平最直觀的體現,是城市現代化一個重要标志,對城市影響力和形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很顯然這些自媒體作者并不懂城建,以為城建好不好就看高樓大廈。其實這就好比幾十年前人們羨慕胖子一樣,這是一種低級階段的價值取向。世界上發展進入高級階段的城市并不注重高樓大廈,那種“混凝土森林”的容積率特别高,那意味着人均資源少,擁堵緊張,給人的感覺是壓抑,實際上那就是以犧牲居民美好需求為代價的急功近利行為。
一、人類為何一直向往高樓大廈?
曾經在《聖經》裡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人類希望能夠聯合起來建設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這座高鐵的名字就叫做巴比侖塔。上帝為了阻止人類的這一計劃,便決定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歐洲人說英語、法語、俄語、希臘語,東方人說漢語、日語、印度語等,使他們相互之間不能溝通。于是人類的這個計劃就此失敗,散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種族和民族。
然而,人類建造高塔的野心似乎從未消失,古代中國人就在各地不斷修建高塔高樓。原因是古代農耕時代,中國多數城市以城牆為界劃分城鄉,以宮殿、衙署建築為中軸規定城市格局。因為技術條件和人口規模所限,城中幾乎沒有密集的高大建築——最鮮明的地标一般是佛塔、樓閣,像北京北海白塔、雲南大理三塔(千尋塔)、成都望江樓、杭州西湖邊的雷峰塔等。
又如古代四大名樓,西永濟鹳雀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嶽陽樓,均為當時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築。但今天留下的古代建築最高的是佛塔類建築,最高者很難達到90米,如著名的大雁塔高65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木塔,應縣遼代釋迦塔高67米,武則天的著名明堂高約90米——它們在古代堪稱摩天大樓,但跟今天的城市建築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歐洲人也喜歡修建高樓,比如歐洲很多古老城市都有衆多的城堡、宮殿、教堂之類的高層建築物。進入現代化以來,越來越多的塔樓在城市中拔地而起,老式的闆樓相形見绌。另外,第一高樓的名号被各地競相争搶,紐約曼哈頓帝國大廈、世貿雙塔、芝加哥西爾斯大廈、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上海金茂大廈、迪拜哈利法塔等。然而,冷靜觀察就會發現“摩天樓”的名号雖誘人,實際滋味卻并不美妙。
二、建設摩天大廈并不經濟
外強中幹的大高個在容積率相似的情況下建超高樓其實是弊大于利的。從經濟上考慮,現在的摩天樓早已超越了合理的限度。據計算,一座200米高的建築成本要遠遠高于兩座100米高建築成本的總和。而對于三四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樓來說,所要面對的問題則更加複雜,每上升1米都會增加上百萬美元的成本。如果加上運營中的維護費用,比如外牆清潔、電梯等,消耗更加驚人。
如果超高層建築的使用壽命以65年計算,它的維護費用是一般建築的3倍。從20世紀30年代曼哈頓的帝國大廈開始,這些年來興建的高層建築基本上都是虧本運營的。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目前建築界的共識是,高度超過300米的摩天大樓已經失去了節約用地的經濟意義。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廈,每平米的建造成本高達2萬元,建成後每天用于大廈的管理費和維護費卻超過了100萬元。有的專家索性将超高層建築稱為“資本黑洞”。
三、高層建築的評判指标
高層建築是相對于多層建築而言的,評判一棟建築是否為高層建築,通常以建築的高度和層數作為兩個主要指标。多少層數以上或多少高度以上的建築為高層建築,全世界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劃分标準。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代,其規定也不一樣,這與一個國家當時的經濟條件、建築技術、電梯設備、消防裝置等許多因素有關。如美國規定高度為22至25m以上或7層以上的建築為高層建築;英國規定高度為24.3m以上的建築為高層建築;日本規定8層以上或高度超過31m的建築為高層建築。
我國《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規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28m的混凝土結構民用建築物為高層建築。在結構設計時,高層建築的高度一般是指從室外地面至檐口或主要屋面的距離,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電梯間、水箱間、構架等高度。
随着高層建築高度的大幅度增加,出現了超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一詞來源于日本,英語中原來并無超高層建築相應的詞條,歐美等西方國家一般采用Tallbuilding或Highrisebuilding來代表高層建築,直到1995年才出現超高層建築對應的詞條Super-tallbuilding。即使在日本,超高層建築也沒有明确的分界線,如在70年代指70m以上的建築,到80年代提高到100m。目前日本一般将120m以上的建築稱為超高層建築,由此可以看出,超高層建築完全是人為界定的,特指當時日本最高的一些建築物。日本還将30層以上的旅館、辦公樓和20層以上的住宅規定為超高層建築。目前,超高層建築一詞流行廣泛,但又無統一和确切的定義,一般泛指某個國家或地區内較高的一些建築。國際上,通常将高度超過100m或層數在3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稱為超高層建築。
四、我國高層建築的發展概況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高層建築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1958-1959年,北京的十大建築工程推動了我國高層建築的發展,如1959年建成的北京民族飯店,12層,高47.4m。到20世紀60年代,我國高層建築有了新的發展,1964年建成了北京民航大樓,15層,高60.8m;1966年建成了廣州人民大廈,18層,高63m;1968年建成了廣州賓館,27層,高88m,為60年代我國最高的建築。
20世紀70年代,我國高層建築有了較大的發展,1973年在北京建成了16層的外交公寓;1974年建成的北京飯店東樓,19層,高87.15m,為當時北京最高的建築;1976年在廣州建成的白雲賓館,33層,高114.05m,它保持我國最高的建築長達9年,同時還标志着我國的高層建築已突破100m大關。在此時期,北京、上海建成了一批12至16層的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住宅(北京前三門住宅一條街,上海漕溪路)。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高層建築發展的繁榮期,建築層數和高度不斷地突破,功能和造型越來越複雜,分布地區越來越廣泛,結構體系日趨多樣化。據統計,僅1980—1983年所建的高層建築就相當于1949年以來30多年中所建造高層建築的總和。
這一時期,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30多個大中城市建造了一大批高層建築,如1987年建造的北京彩色電視中心,27層,高112.7m,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為當時我國8度地震區中最高的建築;1988年建成的上海錦江飯店分館,43層,153.52m,采用框架-芯牆全鋼結構體系,同年建造的上海靜安希爾頓飯店,43層,高143.62m,采用鋼-混凝土混合結構;1988年建造的深圳發展中心大廈,43層,高165.3m,為我國第一幢大型高7層鋼結構建築。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随着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高層建築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正在建設中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101層,高度492m,建成後将成為我國最高的高層建築,預計2008年竣工。據不完全統計,僅上海擁有16層以上的高層建築4000多幢,排名世界第一;深圳、廣州、北京等城市也有數量可觀的高層建築;我國目前高度超過150m的高層建築有幾百幢了,高度超過200m的高層建築已近百幢。
五、我國對高層建築的管控
2020年4月2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超過500米,要上升到國家相關部委審批。顯然,500米将成為各大城市“摩天樓”的天花闆。該《通知》還要求,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并由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審批。此外,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築,應充分論證、集中布局。這個《通知》還明确規定,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
2021年3月29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發布了《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最高不超過18層。縣城建設應疏密有度、錯落有緻,既要防止盲目進行高密度高強度開發,又要防止攤大餅式無序蔓延。縣城人口密度,應控制在每平方公裡0.6萬至1萬人。可以說這個《意見》是2020年《通知》的延伸,而且把縣城住宅“以多層為主”進一步明确為“以6層為主,最高不超過18層”。
六、沒有高樓大廈的巴黎其城建水平能否比得上我國的縣級市?
有一個自媒體創作者寫的一句話,簡直讓城鎮規劃君何方洪要噴出飯來,這位自媒體創作者說:“歐洲很多大城市的城建水平還沒有我國的縣級市高”。巴黎的城建水平如何?人口1100萬,經濟體量高達8663億美元,但全城都是低矮的法式建築。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歐洲文化之都、浪漫之都。由于巴黎的建築總體上以多層為主,于是我國有一些自媒體就會認為,巴黎的城建水平也就我國一個縣級市或者市轄區的水平。真的如此嗎?我相信懂點城市規劃的人都知道,我國的城市除了上海、北京以外,還真沒有其他城市能夠比得上巴黎的城建,地級市和縣級市那就是“班門弄斧”了。
巴黎市區的城建很有特點,大多數都是哥特式風格建築,線條鮮明;外觀造型上比較獨特,喜歡采用斜坡面,以及穩重、大氣、華貴的顔色;外牆則喜歡用石材或仿古石材裝飾,風格更浪漫典雅;而這些建築最大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高度都不是很高。
巴黎市區内最高的建築,自然是著名的埃菲爾鐵塔,高度達到324米,而第一高樓則是塞納河左岸的蒙帕納斯大廈,共59層,高度210米,建成于1972年;不過由于這座摩天大樓與巴黎的城市風格不相稱,所以在建成兩年後,巴黎就宣布禁止在市中心建設摩天大樓,這也是今天巴黎市區沒有高樓的原因。雖然二十多年以前的巴黎的确很少有高樓,可是現在巴黎的城市卻都發生變化了,也開始大興土木建高樓,巴黎也在拉德芳斯興建有很多高樓,現在的超高層數量已經穩居西歐第二,僅次于倫敦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