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素見水西茶文化美學傳播
圖文 | 素霓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襲人等人特意備了酒菜,打算晚上為寶玉慶生。
林之孝家的來查夜,問:“寶玉為何沒睡?”
寶玉稱:“自己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了一會兒。”
林之孝家的,“便建議他多喝一些普洱茶消消食。”
晴雯等人回說:“已經喝了兩碗女兒茶。”
通過這段問答可以看出,賈府上下,包括很多丫鬟婆子都懂一些以茶養生的方法,了解普洱茶有助消化、解油膩的功效,而且晚上飲用并不太會影響睡眠。
關于女兒茶,從文意推斷,應該屬于普洱茶的一種。
清乾隆年間,張泓所著的《滇南新語》中,記載了普洱茶的特點及各種名色。
其中提到:“女兒茶,屬于普洱一類,普洱茶的珍貴名品有毛尖、芽茶、女兒茶之分”。
“毛尖”,就是雨前所采的,不作團,味有淡香,味淡香中荷,新色嫩綠可愛。
“芽尖”,比毛尖略粗壯,采制成團,以二兩、四兩為重,滇人很喜歡。
“女兒茶”也屬于茶芽一類的,采于谷雨前,以一斤至十斤為團,都是夷女采葉制茶而成,常用來作為嫁妝,所以叫作女兒茶。
《滇南新語》的成書時間為1755年,與曹雪芹著《紅樓夢》同一時期,而普洱茶在那時幾乎都是貢茶。
清代阮福《普洱茶記》中曾提到,普洱茶可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天采芽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采而蒸之,揉為團餅為芽茶;采于三四月間,名為小滿茶;采于六七月的谷花茶,專為婦女所采,小而圓者名日“女兒茶”。
雍正年間一系列改土歸流的政策裡,也涉及與茶有關的舉措和内容。所謂改土歸流,就是把原來雲南當地土司的管理權收歸朝廷委派的流官所有。
這些流動的官員經常魚肉百姓,勒索茶園、茶山的所有者。當時朝廷會在這些茶山前豎一塊碑,上刻“禁止官員進山擾民”的禁令。
為了安撫當地的少數民族,朝廷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召集年輕的女子上山采茶,并發放工錢,女子可以收工錢作為自己的嫁妝,女兒茶名稱也與此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